浅谈隐性知识在护理教学中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浅谈隐性知识在护理教学中的运用

王福梅王俊芳安丘

王福梅王俊芳安丘(山东省安丘市人民医院262100)

【摘要】目的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和融合贯通能力,提高带教水平。方法运用形体语言带教护生,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带教老师的自身素质。

【关键词】护理教学教学模式隐性知识

1.隐性知识的内涵

(1)是一种经常使用却又不能通过语言文字,符号予以清晰表达或直接传递的知识,即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波兰尼于1958年在《个体知识》一书中最早提出隐性知识概念。未被表达的知识,在我们做某事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就是隐性知识。(2)在临床护理中工作中,隐性知识占临床护理知识绝大部分。

2.护理教学中隐性知识的重要性

在临床护理服务工作中患者的病情千差万变,心里状态各不相同,护生在未来的工作中是否有良好的临床思维模式,是否注重患者心理及社会状态等涉及人为社会学方面知识的理解,是否有处理复杂紧急的临床问题的能力,能否迅速判断并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隐性知识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隐性知识含于人的大脑,体现于人的行动,直接影响和改善着护士的护理行为,直接反映在护理服务质量中。有的护士根据患者的表情可判断疼痛的程度,恰当的给于正确的指导和用药指导,全凭借自己的观察能力。有些经验和技巧是书本上学不到的。

3.在护理教学中隐性知识的传递

带教老师的人格魅力,工作习惯,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为人处世的原则直接影响学生的一些行为习惯,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应使护生在深刻掌握书本知识前提下,培养护生的融会贯通能力,多与护生沟通,通过临床护理实践,将教学中非正式的.难以表达的技能、技巧、经验、和诀窍,向护生传递隐性知识,多注意形体语言的使用。例如在指导功能锻炼方面,不能只凭讲解就能听懂的知识,而是亲身用手法教导患者的同时,护生就学到了正确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的技能,并保证了与患者很好的沟通效果。因此老师在带教中鼓励护生多观察,勤思考,主动提问,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从一个简单的整理床单元,让护生知道整理床单元的目的,不光是平整,清洁,最终目的是让患者舒适,预防感染,预防褥疮等护理问题的发生,及时发现护理问题,解决护理问题。不放过每一个细节的护理。

结论:带教中隐性知识的运用,对解决护理工作中的问题及护理决策具有重要意义,隐性知识是护理人员对护理问题判断所形成经验智慧。护生通过观察和模仿老师处理问题思维方式和方法,学习到不能言传的隐性知识。

参考文献

[1]杨晓,高鹏.护理教学中默会知识的反思与建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8.

[2]林菊英.医院管理学-护理管理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