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生态河堤在山区河道治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探讨生态河堤在山区河道治理中的应用

高晓伟

千阳县水利局陕西千阳721100

摘要:河道工程作为水利工程改造和建设的主要对象,其在改造建设的过程中不同程度的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破坏。为了确保生态环境和水利规划能够得以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积极引入生态环保理念尤为重要。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重点探讨了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生态水利;河道治理工程;应用

河道的生态化整治主要是在改善河道功能的同时改善河道生态环境。过去人们是依水而居,人们被动的去适应水环境。而随着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随意改造和整修河道,让水环境来迁就人们的居住环境。这样做在短期看来确实能起到改善居住环境的主要目的,但是从长远来看,人为的改变河道功能,不注重环境保护,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严重的威胁着城市居民的生活居住安全。因此在河道治理过程中积极引入生态环保理念十分重要。

一、生态水利的介绍

传统的水利工程重视对水流进行控制,为人们的用水、防洪、发电、航运等服务,虽然水利建筑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也破坏了生态环境,导致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失衡发展。生态水利指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既考虑了水利枢纽的建设,也考虑了生态系统的建设。河流是这个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不仅对人们的需求进行了满足,还确保了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所以是非常重要的。

二、生态水利的河道治理优势

传统的河道治理方式比较单一,对河道周边的自然景观与河流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为了达到河道治理效果最佳,实现生态环境和人类经济发展的和谐统一,就必须将生态水利理念融入到河道治理工程中,采取有效的生态水利方案措施,对改善水环境极其周边的生态环境是现代河道治理工程的新举措、新思路。之所以将生态水利的理念思想同河道治理工程相融合,主要是生态水利具有以下优势。

(一)有利于形成稳定良性循环的河道生态系统

生态水利理念下的河道治理工程是根据河道周边的自然地形、地貌、水及水生物等通过科学配置将河道、河堤周边植物及水中生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稳定良性循环的河道生态系统。生态水利理念下的河道治理工程,对河流中的水生物及河道周边的鸟类提供良好的栖息和繁衍生殖的环境。河道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河道两侧的植被进行恢复。河道两侧的植被作为河道和河岸的生态过渡带,河岸生态缓冲带的边缘效应极其明显。

(二)有利于提高河道水流的自我净化能力

生态水利理念下的河道治理可起到净化河道有机污染物,提高河道水流自我净化能力的作用。有机物是河道水域中的真菌和细菌的主要食物,有机物在氧化作用下造成污染破坏,进而分解为无机物,被河道水域中的藻类吸收,藻类在光合作用下,在水中和空气中释放氧气,满足水体内耗氧生物的生长需求。在这样的循环模式下,河道水体自身就能净化,降低水域的污染程度,使污染的水域变得清澈,为河道水域中的鱼虾等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也给河道周边鸟类提供了食物丰富的觅食场所。

(三)有利于防范水土流失

基于河道两侧的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使得河道两侧的植被能够在河道土壤内细小孔洞渗出水的供给下正常生长,同时植物在充足的水源下,其根系则变得更加的发达,很好地起到了固土保湿的作用,即使在雨水的冲刷下,不至于造成较大的水土流失。

三、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实际应用

(一)生态河堤的建设

生态河堤指的就是人工恢复自然河堤时的人工护岸,不仅维持了河床本来的作用,还考虑到了渗透性,对河流和河岸之间交换和调节水分作用进行保证,还可以起到防洪作用。通常来说,生态河堤主要分为:自然原型护岸,一般是利用植物对河堤进行保护,例如,水柳、芦苇等;自然型护岸,和自然原型的护岸相比缺少大自然材料的护底;人工自然型护岸,和自然型护岸相比多了混凝土等,防洪功能较好。通常来说,设计生态护岸主要遵循的原则:经济性,也就是既保证了相关的功能,也使工程的造价降低;协调性,也就是将刚性结构尽量降低,促使工程的环境更加优美。

(二)自然化河流的建设

自然化河流的建设指的就是治理河流时不仅要维持、重现和创造出原始的河流自然风貌,还要实现河流的水系作用。建设自然化河流不仅仅是对自然环境进行保护,也可以发挥出河流防洪抗涝的作用,还最大程度的降低了人们损害河流环境,促进自然和人类的和谐发展。在建设自然化河流时,建设水边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主要包括空间环境、生物环境和水环境。

建设自然化河流的原则就是在尽量接近自然的同时创设出多样的环境,比如,设计河岸线时使其为不规则型,显示出河流结构的多样化;最大程度的和自然相顺应,比如在治理河道时要分区域,分阶段,能利用自然动力就利用自然动力,适宜弯曲的就弯曲;建设绿化的网络,河流在生态系统中是比较孤立的,所以需要使水和绿化交叉;构造的河流景观要简洁,尽量利用自然的植被和材料,促使河道形态更加原生态。

(三)通过动植物生长提高水环境自净能力

在河道治理工程施工中可采用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生物膜法技术及生物操作等技术来修复遭受污染破坏的水体。通过水体中各种生物的转化和转移及分解的方式提高水体的自我净化能力。并结合河道水环境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地在不造成水体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上多种植植物和放养水生动物,丰富河道水环境资源,为人们提供多感官的愉悦享受。此外作为城市河道,不仅仅需要防洪等作用,还具有美化景观的作用,在生态水利构建河道建设时,需要考虑到河道周围的景观建设。可通过栽种花草,美化水面来实现。

(四)构建水生动物种群

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应用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要保证河流流域的生物多样性原则。提高流域的物种数量和种类,从而保证河流内部生态平衡和稳定,具体的措施就是构建有效的水生动物种群,提高水生生物的数量维持平衡和发展,比如可以适当提高鲍,螺,螂的种群数量,这些生物在以消化浮游生物和流域水内垃圾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河流内循环有效地保证河道建设的生态发展、维护生态平衡。

四、河道整治注意的问题

河道的整治应该要与河道的景观设计相辅相成,在满足河道的必须功能之外,应该要把河道变成为城市的景观之一,设计打造出令人身心愉悦的河道环境,在护岸的基础上要多在河道边上种植形状、美感相结合的草本植物,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圈,从而保护河道环境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体现一个美的自然景观效果,而不是一味的考虑单方而的原因,要考虑到多方而且综合的效果,使得人景合一。

河道的整治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后期的养护工程更加是一个长期持之以恒的工作,这包括有河道的养护,河道生物的检测。所以要有专业的人员进行维护,及时发现植物、生物的生态问题,通过对河流水质的检测,对生态环境的评估,为河道的系统和资源的使用提供有效的信息,同时河道作为城市水的使用,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在环境保护、河道打捞等问题上,也要有专门的部门进行监督,以防河道被污染或者是遭到人为的破坏。

五、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

1、种植水生花卉

作为城市河道,不仅仅需要防洪等作用,还要具有美化景观的作用,在生态水利构建河道建设时,需要考虑到河道周围的景观建设。可通过栽种花草,美化水面来实现。

2、建设生态河堤

生态水利在河道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的应用部分就是生态河堤的建设。生态河堤是一种新型的护岸技术,是生态水利建设的一部分,做好生态河堤的建设既有利于保护河岸植被,能够固本护源、含蓄水源、绿化河堤,又对蓄水防洪也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可见堤防建设是河道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推行过程中也有良好的效果,见证了生态水利的重要作用。

结语

总之,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构建健康稳定的生态系统,在满足人们正常使用水资源的基础之上,采取生态环保的措施进行河道治理。生态水利更加注重对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让人们能够更加亲近自然。同时生态水利尊重自然生态环境的发展规律,积极发挥生态效益,具有极高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谷晓存,刘景春,吴庆伟.城区河道治理与环境协调共处的尝试[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09(02)

[2]沈炳良.概论如何使城镇河道治理实现生态化[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2(71)

[3]杨林青.浅析河道治理中的生态化建设[J].民营科技,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