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骨骨折的手术治疗评价

/ 1

距骨骨折的手术治疗评价

陈华军孙文武孙君然姚春宇

河南省西峡县人民医院创伤骨科474550

【摘要】目的:评价用手术治疗距骨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7年5月----2013年6月,在我院由于距骨骨折通过手术治疗的32例距骨骨折患者进行随访。结果:本组患者得到12--84个月的随访(平均30个月)术后4例出现距骨缺血性坏死,3例出现踝及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术后采用AOFAS标准评定,优13例,良11例,可3例,差4例。优良率为77.4%。结论:明显移位的距骨骨折采用积极适当的手术复位固定,尽可能保护循环,术后配合适当的功能锻炼,疗效还是比较满意的。

【关键词】距骨;骨折;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S857.1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137-01

距骨骨折较少见,但并发症较多,这与血液供给特点和有多个关节面有关。(1)距骨关节面多,形状不规则,大部分为软骨关节面覆盖,本身没有单独营养血管,血供主要来源一是通过跗骨窦内的动脉,一是通过距骨颈背侧进入该骨的一些血管,因此距骨颈部骨折时可能严重损害血管,易发生缺血性坏死。自2007年5月----2013年6月,在我院由于距骨骨折通过手术治疗的32例距骨骨折患者,获得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31例,男22例,女9例,年龄17-66岁,平均41.5岁,其中坠落伤21例,交通伤10例;闭合性骨折26例,开放伤5例;合并内外踝骨折7例,合并pilon骨折1例,合并踝关节脱位2例。所有病例均为有移位骨折患者。

治疗方法:开放性骨折均行急诊手术,多使用骨圆针固定,其余一般在伤后1-2天内行手术治疗。采用仰卧位,髋关节屈曲,外旋,膝关节适当屈曲,内踝向上显露入路,大部分采用关节前内侧入路,从舟骨结节开始,止于内踝尖部。避开大隐静脉,隐身经,对于少数IV型距骨颈骨折伴脱位病例行内踝截骨充分显露骨折端,清除血肿,及细小游离骨块,直视下行骨折复位,临时用1mm的克什针固定,一根从舟骨前部穿过距舟关节到达外踝后间隙,一根自距舟关节的上内关节面穿向距骨后结节内侧,如若复位困难,可做旋外前后外切口,复位后,C臂下观察两个关节面复位良好,通过克什针为向导,置入两枚空心加压螺钉,拔除克什针。合并右内外踝骨折、pilon骨折的一并处理固定。术后石膏外固定。

2.结果

依据AOFAS(2)评分,满分100分,其中足疼痛40分,足力线10分,日常生活患足十项功能的保留程度50分,按照优:90分以上,良:80-90分,可:70-90分,差:70分以下分组评价。31例患者随访平均30月,优13例,良11例,可3例,差4例。优良率为77.4%。

3.讨论

距骨骨折主要的后遗症为畸形愈合及行走痛。(3)距骨的形态及独特的解剖特点,决定了手术复位的难度,再加上表面60%是关节软骨面,软骨破坏后不能解剖复位,术后必然引起负重活动过程中的疼痛,创伤关节炎的发生。距骨供血差,周围无肌肉及筋膜附着,骨折后距骨血液供应损伤严重,骨折后发生骨坏死的几率非常高。距骨多为松质骨,过早负重,势必易挤压塌陷。使足踝功能不能恢复。所以在距骨骨折的手术时机上,应无明显禁忌症前提下,早期手术疗效较好,术中能尽快解除由于骨折造成的距周韧带中血管的牵拉、扭曲、受压,有利于骨折愈合,减少骨坏死的几率、术后治疗过程中,本着“早活动。晚负重”的原则,可早期对踝关节、跖跗关节、趾间关节功能锻炼。但应避免过早负重,以防止骨折不愈合及缺血性骨坏死出现。

参考文献:

[1]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第三版805

[2]曾宪铁,庞贵根,马宝痛等。重度开放pilon骨折的治疗。中华骨科杂志,2010.12(30):1193

[3]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第三版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