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及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2-12
/ 2

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及治疗

范宇平

长沙市望城区高塘岭街道新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10000

【摘要】目的:分析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诊断依据以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择取2014年4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76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辅助检查进行诊断,并行以针对性临床治疗,对临床诊断依据和有效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经过诊断和治疗,所选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8.16%,无效率为11.84%,2例死亡(2.63%)。结论:社区获得性肺炎具有病情重、起病急等特点,对于此临床中应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以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治疗

社区获得性肺炎指的是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属于医院外获得性肺炎,以肺炎链球菌发生感染的概率为主,且具有较高的病死率。重症监护室中的社区获得性肺炎重症患者有高达50%的死亡概率[1]。在肺炎患者诊断和不同患病人群的治疗上,临床研究出现了不同意见,现阶段肺炎的治疗主要存在过于泛滥且不合理的应用抗生素,这也使得社区感染患者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甚至出现了多种耐药菌株,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困难[2]。本文择取2014年4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76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诊断依据以及有效治疗方法,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2014年4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76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9例为男性患者,27例为女性患者,年龄介于15-80岁,平均年龄为(45.2±2.3)岁;24例介于15-35岁,25例介于36-65岁,27例在65岁以上;51例为肺炎链球菌感染、5例为肺炎支原体感染、2例为肺炎衣原体感染、1例为流感嗜血杆菌感染、6例为需氧格兰阴性杆菌感染、11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1.2诊断依据

所选患者的诊断依据主要包括:①新近发生咳痰和咳嗽症状,或原呼吸道疾病的临床症状更加严重,且有脓性痰出现,伴随或不伴随胸痛症状。②湿性啰音或(和)肺实变体征。③发热不少于38℃。④WBC未控制在一定范围内(10*109/L<WBC<4*109/L),伴随或未伴随核左移。⑤经过胸部X线检查,结果显示间质性改变或斑片状、片状浸润性阴影,伴随或未伴随胸腔积液。患者出现上述①、②、③、④中任意一项症状,再加上⑤症状即确诊为社区获得性肺炎。排除肺部肿瘤患者、肺水肿患者、肺栓塞患者、肺血管炎患者、肺结核患者、非感染性肺间质性疾病患者、肺不张患者、肺嗜酸粒细胞浸润症患者等。

1.3临床治疗方法

本次研究所选患者的临床治疗主要使用抗生素,如静脉滴注40万U青霉素G2,每4-6小时滴注1次;若患者耐药性处于较高水平或有耐药高危因素存在时通过头孢曲松、头孢噻肟、新喹诺酮类,或亚胺培南、万古霉素进行治疗;如针对支气管扩张并发肺炎患者,其常见病原体为铜绿假单胞菌,可通过经验性药物进行治疗。另外,对于衣原体、支原体为病原体的患者,可通过大环内酯类药物和喹诺酮类药物联合进行治疗,如果存在吸入因素,可应用克林霉素或甲硝唑,或用阿莫西林或克拉维酸、氨苄西林或舒巴坦钠联合进行治疗。抗菌药物治疗通常在主要呼吸道症状缓解明显且热退3天后停止用药,具体疗程以病情、病原体的实际情况为准。

1.4临床观察指标

评价所选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在患者用药48-72小时后展开评价,呼吸道症状有效改善且体温降低为有效;呼吸道症状无变化甚至出现恶化现象为无效。

1.5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数据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涉及的计数资料均通过(n,%)予以表示,卡方检验,计算值P<0.05时表明数据差异在统计学层面中存在意义。

2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所选患者经过病史情况询问、身体检查以及辅助检查等一系列检查,所选患者均得到确诊。经过临床治疗之后,所选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8.16%,无效率为11.84%,2例死亡(2.63%),死亡患者均年龄均在65岁以上,因心肾衰竭而亡。具体治疗情况见表1:

3讨论

据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针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的综合运用进行确诊,并依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有效治疗,用药时间超过72小时后,治疗有效率明显增加。社区获得性肺炎属于院外感染型肺炎,肺炎球菌是主要致病菌,该致病菌在以往研究中占90%[3]。伴随临床治疗中抗生素的应用愈加广泛,使得致病菌出现一定变化,肺炎球菌的致病几率降低至40%,但仍为主要致病菌,另外还包括嗜肺军团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支原体肺炎和病毒性肺炎在非细胞感染中较为常见,在成人肺炎中,支原体肺炎占比为20%,如果涉及到较为密集的人群,其致病几率可达50%。曲菌、白色念珠菌等肺真菌病的发病几率在近些年呈现出递增趋势[4]。在院内感染引起的细菌性肺炎中,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硝酸盐阴性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肠原杆菌等需氧革兰阴性杆菌的致病几率高达50%左右,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几率为10%,肺炎球菌的致病几率为30%,另外还包括耐青霉素G的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病毒。临床中相继出现了一些以往报道比较少的病原体,如卡氏肺孢子虫、军团菌、衣原体等。另外在条件适宜的条件下部分非致病菌向致病菌发展。由于住院患者通常存在免疫功能低下的现象,免疫抑制剂、抗癌要药物等药物应用,加上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医源性因素,如辅助呼吸、各种导管的留置、雾化吸入等操作带来的污染,使致病原体更加复杂化[5]。革兰阴性杆菌肺炎有较高的病死率,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困难,特别是老年患者、重症和危症患者。住院患者通常会伴有多器脏衰竭、酸碱失衡、严重创伤、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等症状,所以在诊断和治疗肺炎的过程中还应兼顾其他疾病,通过综合措施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戒烟戒酒对肺炎预防有帮助,流感疫苗和肺炎链球菌疫苗的预防接种可降低肺炎的患病几率。在多种血清型中,多糖假膜抗原的提取并在多价肺炎链球菌疫苗中应用,其在侵袭性肺炎链球菌上的预防效果良好。建议接种人群包括体质较差、老年群体、反复出现中耳炎和鼻窦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的人群、伴有慢性基础性疾病者、癌症患者、糖尿病患者、免疫系统功能障碍患者、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与肺炎链球菌疫苗相比,接种灭活流感疫苗更为广泛,临床工作人员、托幼机构和养老院的工作者、从事服务行业人员、经常旅行和出差的人员等。

结语:

社区获得性肺炎具有病情重、起病急等特点,对于此临床中应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以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余洪亮,伦志勇,戴剑红等.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及治疗[J].当代医学,2012,18(18):79-80.

[2]符莹莹,武冬,刘丹平等.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诊断与病原学诊断[J].中国急救医学,2016,36(10):888-891.

[3]田茂良,王英.浅议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及抗菌治疗[J].国际呼吸杂志,2013,33(06):443-445.

[4]范颖楠,冯筑生,尹文等.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研究进展[J].临床误诊误治,2015,01(06):101-104.

[5]刘雅芬,高燕.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流行病学及诊断研究进展[J].中华医学杂志,2013,93(04):317-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