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措施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0-20
/ 2

普外科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措施分析

金霞

金霞(鸡西市精神病防治院158100)

【摘要】目的:探索分析心理护理在普外科手术病人治疗中的具体应用措施。方法:随机抽取50例普外科手术病人进行抽样分组。对照组25例,按照一般常规普外科手术护理方式;干预组25例,在常规护理状态基础上,在不同手术阶段增加心理护理措施。结果:干预组在实施心理护理之后,得到积极效果,病人由原先的被动接受治疗转变为主动配合,提高了病人的治疗效果和服务满意度。结论:在普外科手术过程中,对病人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护患之间关系,增强病人对相关手术知识的了解和对自己病情的掌握,并提升了医院的社会效应。

【关键词】普外科,手术病人,心理护理【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03-02

手术是普外科治疗的重要手段。对于患者来说,也是严峻的心理考验,焦虑是普外科患者常见的心理。对患者来说,任何手术都要经历身体的折磨,还要经历麻醉和手术的创伤,甚至面临死亡的危险,很多患者在心理上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通常来说,患者入院24h以内焦虑心理最为严重,需要5d左右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逐渐适应术前的应激刺激。因此,对普外科患者进行科学的心理护理,是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恐惧情绪,保证手术顺利,促进术后康复的重要手段。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12月在我院入住进行普外科手术患者50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在13~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岁。

两组之间在性别、文化程度、年龄及病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其中胆囊切除手术12例、阑尾手术9例、膀胱取石手术5例、肠梗阻松手术1例、脾切除2例、肠息肉切除手术2例、疝修补手术10例、胃大部分切除手术9例。将其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组为25例。

1.2治疗方法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围手术期均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制度具体的心理护理实施方案,针对每个病人不同个性特点在术前、术中、术后加以实施。首先要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职业背景、社会阅历等因素及其对自身病情认识的程度,从实际情况出发,掌握病人心理特点。护士不但要具有丰富的临床护理专业知识和技术,还有具有医务人员的高尚品德,从而使护患之间保持良好的关系,消除病人对手术的紧张、忧虑及恐惧心理,使病人积极主动配合手术治疗。

1.3心理护理1.3.1术前心理护理1.3.1.1病人术前心理由于大多数病人都是从事和医学方面不相关的职业,缺乏对医学知识的了解,大多数病人听到手术就会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对自己的病情产生忧虑心理,担心手术过程中的疼痛、可能发生的意外或者手术医生技术不高,担心手术效果以及术后是否会有并发症等,家庭的经济条件差也会使病人担心手术费用的问题,从而导致病人食欲不振、影响睡眠,甚至严重的可能会放弃手术治疗,病人的压力大了,会对手术造成诸多不利影响。

1.3.1.2应对措施在护理人员职业道德方面,护理人员要具备爱岗敬业的品德,要建立一切为病人服务的宗旨,对病人富有责任心、爱心、及同情心。同时还要掌握相应的临床护理技能,不断完善自身业务能力,积极维护好护患关系,这些都是做好心理护理之前的必要条件。由于急诊病人的手术具有起病急、发病快、病程短等特点,病人在做手术之前的思想准备不足,护理人员在简单初步了解病人病情之后,及时给予转移和疏导,安慰、体贴病人,尽快消除病人紧张、不安的情绪,减轻其心理压力,做好术前的心理准备。同时还要做好病人家属的思想工作,使病人感受到真诚和安全感,鼓励他们战胜疾病。

相对于择期进行手术的病人,应热情接待,主动向病人自我介绍,并介绍病人的病情和治疗方案,消除病人的陌生感,让病人之间尽可能的多接触,互相交流,倾听了解病人最担心、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病人提出的问题应耐心解答,强调手术的安全性和必要性,让其尽快适应医院生活。

1.3.2术中心理护理病人在进入手术室后,面对基本从未见过的手术仪器和特殊装置时,会产生焦虑、恐惧以及紧张无助的心理,因此,为使好围手术期得到更好的效果,手术室的护士应在手术期的前一天到病人病房进行术中讲解,根据病人的病情向病人阐述麻醉及手术的简单过程。在手术开始时,要保持安静,当有意外状况发生时,切勿大声喊叫,保持冷静并及时处理,以免增加病人的心理负担。

1.3.3术后心理护理病人在成功做完手术之后,一般情况下会表现的很轻松、如释重负的感觉。但是每位病人的个性特点不同,手术之后会由于担心手术效果及并发症,产生悲观、容易激动等不良情绪,影响食欲和睡眠。这些不良情绪会降低病人对疾病的耐受性,阻碍伤口的正常愈合。

2结果SAS分值两组患者在入院时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术前与入院相比SAS分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前与入院时SAS分值,及观察组术前与对照组术前SAS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随着公众健康知识水平的提高,对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断进行业务素质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加强护患沟通,推进护士礼仪服务,更好的服务于患者3.1生理性调节方法比如呼吸的调节方式、变换体位的方式、放松身体的方式、局部咳嗽的方式以及活动时对伤口的保护方式,以降低自身的痛苦。

3.2心理性调节方法辅助患者学习一些减轻疼痛的方式,比如可以播放一些轻松的音乐,舒缓的音乐可以使得患者修身养性,陶冶情操,还能治疗患者的自闭、孤独等情绪,进而减轻疼痛,消除焦虑。在对患者术后的疼痛进行护理时,选择音乐疗法,依据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以及职业特征,选择可能喜欢的音乐,以优美的旋律和和谐的曲调以安抚患者的情绪,使得其精神得以放松,进而缓解其痛苦,以上方法在本院均得到了很好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抑制患者的疼痛。

3.3药物性调节方法对那些面部表情痛苦,频繁变换体位,甚至发出痛苦呻吟的患者,护士需要尽快的给予止痛药,还需要在精神上鼓励患者,给患者接受肌肉的松弛能够缓解疼痛,同时还需要解释,止痛药能够促使肠蠕动的抑制,需要少服止痛药,进行思想安慰时,尽量使用一些安慰性的语言,为提高安慰效果,护士在进行安慰时,需要握住患者的双手,或者将手放在患者的头上,并且使得他感受到温暖,产生依赖感和安全感,进而提高患者的耐受力。

在使用药物控制疼痛时,要防止出现不良反应。护理人员对镇痛药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全面的掌握,确保不良现象的及时发现,硬膜外的镇痛需要用阿片类药物时,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并发症,应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出现的改变,避免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此外,护士还要经常与病人对话,给予精神上的慰藉,关注患者健康进食,适度加强营养,促进疾病的恢复。由于患者在住院期间,免不了有单位领导、同事、亲友前来探望,询问病情。此时,护士应认真配合,介绍病情及治疗等基本情况,对相关人员给予必要的心理安慰;护士应注意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包括对患者出院前的健康指导,根据病情,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定期复查。对于某些操作,身体暴露部位的疤痕,应指导患者用服装及衣着覆盖,使病人恢复信心。

参考文献[1]巍擎,王铮,李秀女.心理干预在甲亢患者手术中的应用[J].现代护理,2011.[2]郑煜,于桂青,宋展.胃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3]张国建,扬雨馨,吕云秀.妇产科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