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实施“开放兴市,产业强市”战略,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大力实施“开放兴市,产业强市”战略,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张淑华

(中共永州市委党校,湖南永州425000)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18年永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实施“开放兴市产业强市”战略,积极拓展“六大战役”和“四个提升”,努力建设创新开放新高地、品质活力新永州。我们要紧紧围绕中央、省、市工作安排部署,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大力实施“开放兴市,产业强市”战略,助推永州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关键词:开放兴市;产业强市;现代化经济体系

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性

习近平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要求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

一是,从国内层面看,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但“中国经济体系仍存在不少深层次结构性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正是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来的”;二是,从国际层面看,当今的“地球村”中,中国的发展无法与世隔绝。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正是将中国放在全球大局的视野来看,具有世界意义,且强调国际标准、国际准则。

因此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如期实现的必然要求。

二、永州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存在的问题

1、实体经济基础薄弱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一个地方要发展,必须要发展和壮大实体经济,不能走单一发展、脱实向虚的路子。当前永州经济底子薄,基础欠缺,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要想实现后发崛起,必须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坚决淘汰落后和污染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政策措施向实体经济倾斜、工作力量向实体经济加强,才能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

2、创新能力不强

创新是引领时代发展的引擎,更是判断一个地方经济后续发展动力指数的关键。作为湘南地区承接国家产业转移梯度示范区之一的永州地区,在经济转型期,在产业调整和全球分工协作的引领下,我们明显感到自己的内生动力欠缺,创新能力不强,特别是高尖精技术和人才的缺失更令我们感到后续发展的后劲不足带来的种种压力。因此,加强永州本土创新体系建设,强化科技力量,加大创新人才引进力度和投入,在人财物和政策方面给予更多支持和倾斜,才能保证抢抓发展的机遇。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我们永州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

3、区域发展不协调

全面小康,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是城乡区域共同的小康。当前,永州还有2个国家级贫困县新田和江华还没有完成脱贫,而距离我们全国小康社会建成的截止时间2020年仅有2年时间,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永州中心城区以冷水滩和零陵区为核心的带头引领作用不明显,其他各县区的县域经济发展也是参齐不齐,稂莠不齐,存在同质化,缺乏独特的主打产业和带头创新的产业。永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后花园,又作为中部长江经济带的一部分,同时还作为湖南省唯一对接东盟桥头堡的唯一市,但我们的优势并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如何同时推进北五县和南六县的协调发展,推荐城乡协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下好“十三五”时期发展的全国一盘棋,协调发展是制胜要诀。只有“做好补齐短板这篇大文章”、“着力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我们才能全面建成小康。

4、开放型经济建设滞后

建设开放型经济,才能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才能更好利用全球的资源和市场,推进永州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才能在“腾笼换鸟”的产业转移和经济转型的大格局中抓住机遇,实现永州经济弯道超车。习近平多次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十八大之前,永州市并没有意识到建设开放型经济建设的重要性,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并没有建立健全。但是十九大后,特别是永州市委近年来提出“开放兴市,产业强市”战略,为永州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保障。

三、实施“开放兴市,产业强市”战略,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举措

1、狠抓农村电商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加块推进农村电商发展,倒逼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助于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在永州市全面铺开。抓好永州市农村电商发展,一是铺设网络夯实基础。全力推进电商网点升级,提升网店竞争力,充分带动农民增收。开展电商特色产业培育,培育电商特色农产品电商品牌。以全国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省农村电子商务推进工程等示范创建工作为抓手,推动各县区加快电商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建设。二是搭建平台聚焦上行。继续推进淘宝、京东、邮乐购、融e购等平台的永州馆建设和升级,利用GO永州平台整合相关入口,为农产品上行提供通道;鼓励新田“优粮果”、东安美生活等本土农产品上行平台发展壮大。同时,充分发挥电商协会、电商研究院、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等服务平台作用,为农产品上行提供网络技术、摄影美工、包装营销、培训咨询、物流配送、品牌策划等支撑服务。三是因人施策电商助贫。引导贫困户利用电商创业,通过加盟村级服务站、开办网店等方式,赚取佣金或销售自产农产品减贫脱贫。鼓励贫困户参与产业链,通过电商龙头企业、能人、大户、专业合作社与地方电商交易平台等,构建起面向电子商务的产业链,帮助和吸引贫困户参与网销农产品的种植养殖等,实现完全或不完全就业。

2、加快城乡冷链物流建设,优化流通网络。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在要求。永州市各县区社会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城乡发展存在较大差距。必须坚持协调发展理念,推进新型城镇化,逐步缩小差距。推进城乡冷链物流一体化,优化商贸流通网络,有助于城乡协调发展。一是要推进消费升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落实商务部“扩消费专项行动”工作要求,不断降低流通成本,提升流通效率,调整供给结构,挖掘需求潜力,优化消费环境,打造消费增长新引擎。指导市汽车、餐饮、家政等行业协会开展相对应的节令活动,不断繁荣永州市消费市场,推动消费需求扩大和消费全面升级。二是要继续推进各类市场建设改造。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消费网络,加强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和农产品市场等建设。加快建设永州内陆港、大型二手车交易市场。持续推进农贸市场标准化建设改造,提升乡村市场流通基础设施质量。通过建立食品安全准入、农产品安全溯源,农残检测等制度,进一步保障乡村食品安全。带动乡村居民就业累计1.4万人。三是要加快粮油物流体系建设。推动粮食收储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通过大力支持粮食仓储设施建设项目、规划建设粮食仓储物流产业园,带动全市粮油物流体系建设。

3、开展产业链招商,推动全面开放崛起。

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要条件。”永州市提出了建设“创新开放新高地、品质活力新永州”的战屡目标,出台了《中共永州市委关于贯彻落实省委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的实施意见》和开放崛起“3+5”系列文件。要切实抓好系列文件的落实,重点做好三篇文章。一是高标准强基础,优化开放环境。强化全面开放的硬件基础。加强园区水、电、路、讯和标准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园区产业承接和产业配套能力,加速推进永州经开区升级国家级经开区,提升项目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湖南农副产品集中验放场暨永州公路口岸的口岸功能;加快永州内陆港、进出口食品(农副产品)检测中心、永州电子口岸工程、永州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香港直通车等项目进度,进一步释放和提升口岸功能效益。二是高水平引进来,发展实体经济。以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为总抓手,加快推进蓝宁道新江加工贸易走廊申报国家级加工贸易区,积极对接承接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国家一线城市的大型实体经济,引大引强,靠大做强。针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民营500强企业,重点围绕永州市七大优势产业的关键链条、关键技术、关键环节,引进产业链、价值链上的高端项目。全面对标北京、上海、广东等发达地区,结合永州实际,在土地批租、管理体制和政策优惠等方面创造优质的营商环境,在产业布局、园区建设、工业用地、建设规划、环保审批、财政支持、金融服务、口岸通关等方面给予更多政策支持,引进和保障大项目落地。三是有质量走出去,建设开放强市。借力“永企出海”,加快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业合作,重点推进鼎鑫贸易俄罗斯贝加尔农牧产业园、芬兰北欧农业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引带动一批配套中小企业和上下游产业“走出去”。积极打造对接东盟桥头堡。推动龙昶机械、田源机械等企业巩固和扩大东盟市场,支持金桥冶炼、潇湘化工等企业开发东盟国家资源并回运至国内,鼓励异蛇科技、都成食品等企业利用技术优势与东盟国家开展农业合作。充分发挥九嶷山舜文化、阳明山和文化优势,借助桂林、昆明两个平台,逐步融入东盟旅游经济圈。采用“两国双园”国际园区合作的新模式,积极争取在东盟和永州分别建立经济合作区。全力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开通港澳直通车,全面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以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安全示范市为依托,扩大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农产品供应和出口。

参考文献

[1]石磊,侯刚.新时代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几点思考[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8年3期

[2]周媛媛.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J].中国经济报告,2018年07期 

作者简介:张淑华(1983—),女,中共永州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政府公共管理,创新与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