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园林绿化管理的路径研究——以江苏省宝应县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小城镇园林绿化管理的路径研究——以江苏省宝应县为例

张健张雪

江苏盛世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江苏扬州225800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描绘了一幅“未来生产”、“未来生活”、“未来交通”、“未来环境”等一系列新时代的清晰蓝图,中国也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见证和开启时代大格局的变迁,2018年又是改革开放40周年,伴随着我国的经济建设、城镇化、绿水青山的环境发展,小城镇园林绿化建设也方兴未艾。近年来,在宝应县全国文明城、卫生城双城同创的实践创建工作中,笔者颇有感触,对城镇建设中的园林绿化工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文章将通过分析小城镇园林绿化管理与养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合理路径。

关键词:小城镇;园林绿化管理;路径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工程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笔者认为宝应作为小城镇,提出城市绿化养护管理对丰富小城市园林治理理论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提升绿化管理档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精神与物质文明需求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小城镇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园林绿化管理机制滞后

宝应县作为小城镇,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较弱,在当前园林绿化的管理工作中,其园林绿化的管理机制相对落后,缺乏统一的协调性,在园林绿化工作的推进过程中,不能满足其管理要求。从当前的社会发展来看,许多城市在构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过程中,都会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与实际情况,提出符合自身需要的园林绿化方案。例如,房地产开发商和事业单位在推进园林绿化工作时,都会提出一套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较具体的园林绿化方案。但是,这一套绿化方案在投入使用的过程中,往往缺乏统一性和全局性,不能够将城市内部以及城市绿化的整体发展融合进去,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园林绿化的问题。而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因素在于小城镇园林绿化管理机制不健全,无法为各个部门提供系统的职能要求,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能,很多问题出现后无法得到根本的解决。

1.2园林绿化管理思路单一

小城镇由于园林绿化管理的思路比较传统,导致绿化模式呆板、绿地结构简单、种植形式单调等问题。由于绿地发展不平衡,缺乏生态学指导,加之城镇用地、绿化成本等原因,园林建设中以草地为主,点缀几株乔木,树木品种少,绿化层次单纯,缺乏生物多样性。有的绿化树种虽然较多,但植物景观单调,植物配置没有色彩、季相上的变化,总体景观效果不理想。有些不顾美感简单种植,完全不管景观效果,种几棵树,栽几丛花;有些则完全是近地面的绿化,铺设宽阔草坪、栽植魔纹花带,虽然绿地覆盖率较高,平面效果不错,生态功能远远不如植物群落,可持续发展性差。在建设过程中过于盲目追求统一化,而符合当地城市气候和生态特色绿化植被较少,大部分的绿化还需要移植,忽略了生态发展的规律要求,影响了城市绿化的美观,严重破坏了城市在推进现代园林绿化管理的整体协调性与统一性。

1.3园林绿化管理成本高昂

受城镇用地制约、土地市场冲击、绿化资料、劳动力等因素的影响,城镇绿地建成后,绿化维护成本的不断攀高。城镇绿化中不考虑当地的地理气候特点和树木生物学特性,效仿大中城市盲目大量引进外地树种或运用大规格常绿树种,而外调大树对异地环境的适应能力比较差,想要维持适应性差的大树的成活,除了一般的病防、浇水、除草等抚育管护外,往往还需要设立风障、输营养液、喷防蒸腾剂等特殊“护理”,维护成本以及人工成本就会成倍地提高。更有甚者为一夜成景,采用引种地与本地自然条件差异很大、未经引种驯化的一些彩叶新树种,须加大资金投入,通过多浇水、保水剂等温室措施才能勉强保命,而保证其适应新环境、茁壮成长更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达到的,有的最终难以保存。

2.小城镇园林绿化管理路径初探

2.1完善系统化的园林绿化管理体系

为了能够有效地提高小城镇园林绿化管理水平,宏观层面要建立健全园林绿化管理体制,构建完善的园林绿化管理责任机制,以使园林绿化管理工作在推进的过程中能够依靠政府的职能协调指导,完善园林绿化管理的责任体系,明确各部门的职能要求,让各部门能够主动参与到小城镇园林绿化的管理工作中。中观层面要制定园林绿化管理条例,规范园林绿化管理工作内容,制定更加高效的工作管理原则,使得相关工作管理人员在推进园林绿化管理工作时,有制度的限制和指导,以便能够更好地推动绿化管理工作的实施,为当前社会发展中生态文明和绿色可持续发展起到具有实质性意义的推动作用。微观层面则要在园林绿化管理体制上有所创新,明确建设及养护责任主体,培养建设专业化养护队伍,储备园林技术人才,单设园林养护专项资金预算,保证有人栽有人管,有人督查考核。

2.2确立非附属品的园林绿化主体地位

一直以来城市规划建设中只着重强调建筑工程建设,而将园林绿化建设列为“附属品”,等建成了才发现缺绿少树了,然后就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地缝缝补补。这种现象在小城镇中更为严重,长此以往,使得园林绿化建设“边缘化”趋势严重。园林绿化在城镇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赋予城市生命力,是人类居住地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转变观念,重新确定园林绿化在小城镇建设中的地位。将园林绿化建设任务细化进城镇规划建设过程中,并把建设任务作为地方业绩考核项目之一。大力开展宣传工作,使大众认识到绿化建设的重要性,使城镇规划建设者分清城镇园林绿地与区域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并走出将园林绿化当成城镇建设“附属品”的误区。

2.3建立多样化的园林绿化管理模式

宝应县接近农田和自然环境,在规划时应充分将这些景观纳入城镇的景观系统之中,使人造景观与自然环境和谐融合,相辅相成,形成统一的景观体系。为建设生物多样化、层次化的绿地系统要合理分配绿地中乔、灌、草的比例,选择易活、易管理的植物,乔、灌、草的比例是否合理、选用植物能否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直接关系到能否维护园林绿地生物多样性及层次性,达到赋予城镇无限的生命力,使城镇变得多姿多彩的目的。与之相反,在未被开发用于工业、商业之前的地块上,有一些自然生长、年代久远的植物,如果能够合理的利用及保护这些与城镇已形成良好关系的乡土植物,将会有利于营造独特的城镇景观。不能一味照搬照抄大中城市的做法,要体现自己的特色,避免“千镇一园”。

2.4降低园林绿化管理成本

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是一项包含众多内容的复杂系统。在推进这项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而在成本投入过程中,必须在满足绿化标准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投入成本。在推进现代城市园林绿化过程中,其在规划和人才的培养方面所需要的成本投入需求较大,并且由于绿化所需要的植被及工程投入较大,所以对成本的控制是非常有必要的。引进绿植与绿化建设是所需成本较大的两个重要内容,而引入绿植必须符合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引入存活率较高的绿植,降低后期的维护成本。而在园林绿化建设工程方面,则要最大限度地符合城市的规划和发展,避免一味地追求潮流,使得在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由于规划决策失误而使成本投入量过大,造成损失。

参考文献:

[1]李常静,季军壮.浅谈小城镇园林绿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6.

[2]李玉民.城市园林绿化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江西农业,2017.

[3]季伟健.北京市城市道路与广场绿化[J].中国园艺文摘,2017.

[4]李春林.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现状及改善对策[J].现代园艺,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