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究杨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究杨杨

杨杨

天津市和平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支队天津市300051

摘要:在当前土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是常用的施工材料,主要是因为混凝土在施工的时候具有成型容易以及施工工艺简单等特点。但是随着我国工程建设数量的猛增,施工人员只有不断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能力,才能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本人结合自身实践就我国土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施工工艺进行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一、混凝土材料的质量控制

(1)在混凝土中水质量的控制。在土木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需要严格控制好水的质量,主要是水的质量对于混凝土的搅拌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水的质量还对混凝土后期的养护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施工人员在进行混凝土的拌制的时候应该尽量使用干净的或者已经经过处理的水。

(2)以及在施工中需要严格控制好水泥的质量。施工人员在进行施工过程中,特别是在进行水泥的配置的时候,需要选择好水泥的品种以及水泥的强度,同时还需要提前谙熟水泥的物理特性以及使用方法。在土木工程施工中,合理选用使用材料对于提高施工质量,节约施工成本有着重要的作用。

(3)施工人员还需要控制骨料的质量。在混凝土的组成中,砂石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施工材料,以此对于骨料的需求也很大。骨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以及施工质量,以此在施工中施工人员需要对施工质量进行整体控制和规划以及在施工过程从施工材料的各个方面进行落实。

二、配料及搅拌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还需要按照施工规格要求配置好水、砂石以及外加剂的混合比,以及选用适宜搅拌方式。施工人员在水泥进厂之前需要检查好施工材料的质量,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不定时对施工强度以及混凝土的稳定度进行检查,尽量让施工材料的质量满足施工要求。

(1)配合比。施工人员需要对材料中混凝土的配置比例进行检查,同时按照施工要求来进行混凝土配置比例的检查,以及按照相应的标准来对混凝土的性能以及强度进行检查。在进行混凝土的配置的时候,施工人员需要根据自身的施工经验来进行混凝土的配置。主要是因为混凝土的配置比例会受到施工环境以及当地的土质等因素的影响。以此就要求施工人员在施工操作之前需要对砂石中的含水量进行测试,并根据施工要求来采用施工材料来对其进行合理的配置,保证施工要求的材料混合比。

(2)搅拌。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为了保障施工质量除了需要对施工仪器设备进行严格要求以外,还需要对施工原料的投入以及搅拌时间进行严格要求。因此在施工之前施工人员需要计算好施工原料的用量以及原料的投入时间,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要求来进行原料的投放。在进行投料的时候,投料的顺序以及时间都会对施工质量产生影响,因此不同的施工场地选用的投料方式是不同的。通常投料的方式有一次投料模式、二次投料模式以及两次加水方式。

三、混凝土的施工工艺

(1)浇筑。在混凝土浇筑之前,施工人员首先需要对需要浇筑的的模板的尺寸进行检查,并参照施工要求进行检验,以及检查预埋件的位置以及数量进行检查,等到检查合格后将其进行备份处理,施工人员还需要将钢筋以及模板上的污渍进行清理。并且在施工过程中注意设置好排水以及防水措施的设置。

(2)施工缝。在施工中由于受到外界的施工因素的影响,导致对混凝土的施工不能连续进行,这方面的因素来源于人力的限制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等。混凝土如果出现不连续施工,那么可能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的不同的导致在混凝土的初凝过程中出现施工裂缝。在施工缝周围的混凝土的结合力比其他位置的结合力要低的多,也是整个施工中的薄弱环节。因此施工人员在进行施工的时候应该尽量将施工缝选择在那些本身需要承受的剪力较小以及施工比较方便的地方进行。

(3)捣实。所谓的捣实就是入模混凝土成型及密实的重要过程,通过这一阶段的施工来确保混凝土的结构构件能够形成准确的外形,并且保证其强度以及其它的性能指标也能满足设计所需的要求。混凝土在进行入模之后必须及时进行振捣,进而使入模混凝土能够充满到模板的所有空间,将气泡排出,这样就能确保混凝土的搅拌物能够得到充分地密实,并且具有良好的均匀性。振捣的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机械振捣,另一种是人工振捣。人工振捣就是运用插钎或是捣滚等工具进行夯、插等作业,进而达到使混凝土成型的目的。通常只在小范围施工或缺少设备的情况下使用。而机械振捣能够大大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提高作业效率,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应尽量使用机械振捣。

(4)对钢筋工程的下料进行控制。按图施工,对钢筋的型号规格不得随意变换;对框架梁及框架柱的节点按照图纸上的要求摆放加密箍筋;对于钢筋的焊接搭接必须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柱子钢筋在完成电渣压力焊后需将焊渣从柱子内清除出来;绑扎板筋时需做好上部板筋的固定措施,防止板面产生裂缝。

(5)对模板工程的施工进行控制。对于模板的选择和采购时,要选择表面平整,拼接起来没有漏缝的模板;按照模板施工的专项施工方案进行施工,不得随意变动;高度超过8m,或是跨度大于18m的模板工程要制定专项的支模方案,并在由专家审查通过后才可进行施工;后浇带相关末班应独立支模,拆除时应有相关的施工技术方案。

四、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施工完成之后,还需要施工人员定期对其进行养护,主要是因为混凝土特殊的化学性质导致的,以此在混凝土浇灌完成之后,施工人员需要对混凝土的湿度以及硬度进行控制和保持,这就是我们说的养护过程。养护过程的作用是避免在混凝土施工完成的后期出现混凝土的表面裂缝以及不均匀的收缩等现象,在进行混凝土表面的养护工作的时候需要注意:

(1)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2h应加以覆盖并浇水养护。干硬性的混凝土应在浇筑完毕后立即养护。混凝土表面应覆盖吸水能力强的材料,如麻袋、草席等。

(2)洒水养护的期限与水泥品种有关。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少于7d,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少于14d;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少于14d。

(3)养护浇水的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表面处于湿润状态。水化初期,水泥化学反应充分,可增加浇水次数。气温在15°C左右时每天浇水次数2~4次,气温升高根据情况适当增加浇水次数。用水应与混凝土搅拌用水一致,在平均气温低于5°C时不宜浇水养护。采用塑料薄膜养护时将混凝土外露部分全部用塑料布覆盖严密,保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达到湿润养护的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土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是一项重要的施工工艺,因此控制好混凝土施工技术对于提高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作为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施工要求以及现场施工环境的影响因素,控制好混凝土的比例,以及选用适宜的施工技术来提高土木工程的建设能力,从而为我国的基础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李腾飞,高鹏鹏.浅谈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工程技术:全文版:00042-00042.

[2]奚一汉.浅析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12):00031-00031.

[3]马洪明.浅析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12):00010-00010.

[4]张鹏成.浅析土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3).

[5]颜远东.浅析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中国房地产业,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