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产后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1-21
/ 1

护理干预在产后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

戴建建

戴建建(湖北省麻城市妇幼保健院湖北麻城438300)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1-0291-02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产后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减轻产妇焦虑、自卑、抑郁等不良情绪,促进早日康复。方法通过应用合理的护理措施,对2009年28例产后抑郁症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观察护理效果。结果26例占92.85%的患者情绪稳定,身心恢复健康。结论将护理干预应用于产后抑郁症患者,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从而减轻焦虑,抑郁症状,对产妇早日康复至关重要。

【关键词】护理干预产后抑郁症应用

产后抑郁症是一种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综合症,是产妇分娩后出现的抑郁症状,是产褥期精神综合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发病率3.5-33%之间。一般在分娩后几周内发生,持续一周或更短时间。临床表现抑郁,情绪低落,伤心,焦虑,易怒,失眠,严重者有自杀倾向及妄想,甚至发展成精神病。产后抑郁症严重危害产妇、新生儿的身体健康。因此,我们通过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达到治疗产后抑郁症,对促进产妇、新生儿健康有重大意义。

护理干预在产后抑郁症患者中的实施

1.预防工作;举办孕妇学校,进行孕期有关知识(如妊娠,分娩,胎儿等)的教育,鼓励孕妇做好自我调节,保持愉快心境,对孕妇进行放松训练,自信心训练,提高应对各种应急问题的能力。介绍产后抑郁症的相关知识,讲解什么是产后抑郁症,如何预防,以及角色转换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该要如何解决,可进行产前精神支持性治疗及新生儿护理等科学知识的传播,不同程度地增强孕妇产后料理事物的信心.

产前教育干预;了解孕产妇性格类型,针对不同个性特征进行不同的心理疏导,对有异常情绪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对有抑郁危险因素和焦虑抑郁症状的产妇重点关注,加强心理疏导,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指导其正确处理各种生活问题,加强自我调节。产前门诊检查时,应全面准确评估产妇情况,了解是否有精神病史及家族史,家庭经济状况,性格特征,本次妊娠期心理状态,胎儿生长发育情况,孕妇家庭成员及社会支持情况,并根据产妇不同的情绪表现,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通过产前门诊对孕妇进行保健知识教育,及时向孕妇讲解妊娠的生理现象,合理饮食指导,早孕反应的应对措施,胎儿发育情况及心理变化对胎儿的影响。教会孕妇家庭监护胎儿的方法及母婴之间交流感情的重要性。教育孕妇家属树立正确的生育观,生男生女一个样,树立信心,调整妊娠期不良心态,减少紧张、焦虑情绪。

2.产时护理干预,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员友善、亲切、温和的语言对孕妇如亲人般的关怀,使其心理和情感上得到支持,消除恐惧、焦虑、紧张的心理,分娩过程中,导乐陪伴分娩,无痛技术分娩,丈夫的精心照顾有助于降低产后抑郁症发生率及抑郁程度。使产妇在分娩时持续得到心理和感情的支持,鼓励并帮助产妇进食,保持足够的营养能量,保持足够的体力,减少产妇焦虑、恐惧心理,顺利分娩。需要剖宫产的孕妇,应积极处理孕妇异常情况,尽量消除不良的躯体和精神刺激。分娩后不告诉产妇婴儿性别,以免产妇大悲大喜引起产后出血,让新生儿早吸吮、早接触妈妈,使产妇心情愉快。

3.产后护理干预,给产妇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建立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讲解产后保健知识,指导母乳喂养,教会产妇如何为婴儿沐浴、换尿布,经常抚触婴儿,进行母婴互动情感交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使产妇顺利实现角色转换,对产妇多鼓励,多表扬,帮助产妇提高自信心,教会他们护理婴儿的知识和技巧,解除思想顾虑,播放愉快的轻音乐机儿童歌曲,调节产妇的情绪,改善产妇的精神状态,使其得到身心的愉悦。

4.建立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产妇之间、家属之间、产妇和医务人员之间利用多种方法,如产后回访、利用网络短信进行联系沟通、交流经验,互相鼓励、互相关怀,帮助、利于产妇康复。

结果26例占92.85%的产妇情绪稳定,身心恢复健康

讨论

护理干预应用于产后抑郁症患者的护理,使产妇能尽快恢复健康。通过对孕妇进行产前产后知识的培训教育,介绍产后抑郁症的预防知识,学会自我调节是最主要的预防产后抑郁症发生的手段。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责任心,深刻体会自己付出母爱的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保持心理平衡。护理人员亲切的关怀,精心的护理,家人的关爱对产妇身心健康,减少抑郁症的发生有很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杜荣荣.《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社,2010,26(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