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诊疗中股动脉穿刺的并发症和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0202-10-20
/ 2

介入诊疗中股动脉穿刺的并发症和护理

吴建青

吴建青(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导管室河南郑州450006)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0-0279-01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股动脉穿刺行介入诊疗术中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措施。方法通过356例介入诊疗术患者术中监护,观察其并发症并采取预防及护理措施。结果356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出现并发症28例,经过及时处理,并未造成严重后果。结论严密的观察,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及护理配合,是减少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股动脉穿刺介入诊疗并发症护理

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的广泛开展,接受介入诊疗的人数在迅速增加,术后出现一些并发症也在所难免。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6月—2011年6月行股动脉穿刺介入诊疗术出现的外周血管并发症,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08年6月—2011年6月经股动脉穿刺行介入诊疗术356例,其中男215例,女141例,年龄3岁—82岁,共发生血管并发症28例。

1.2方法选择右侧股动脉穿刺,采用seldinger法,右侧腹股沟区局部消毒铺单,用2%利多卡因5ml局部麻醉,在股动脉搏动最强处腹股沟韧带下1.5cm处为穿刺点,穿刺成功后送入鞘管,根据操作规程行其他介入诊疗。

1.3结果术后穿刺点渗血及血肿10例,假性动脉瘤4例,股动静瘘8例,血管迷走神经反射6例。

2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2.1穿刺部位渗血及血肿表现为穿刺部位疼痛、烧灼感,血肿周围呈青紫色改变。多是由于穿刺操作不当,术前及术中大量应用抗凝剂,压迫止血方法不当,穿刺侧肢体过早活动或不适当活动,高血压等。护理要点:介入术后拔鞘管后用左手食指和中指压股动脉穿刺点,一般在皮肤穿刺点的正上方1.5-2cm处,压15-20分钟,再以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并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患者平卧24h,术肢制动12h,嘱咐患者不要做屈髋动作。本组有10例发生穿刺部位渗血及血肿,4例判断为进行性发展性渗血,立即提前拔管,挤压血肿,使之消散,然后加压包扎。6例为非活动性出血者,先用注射器抽吸血肿处淤血,然后施以冷敷40-60min,对已拔管者,要拆除绷带,重新徒手加压止血。

2.2假性动脉瘤是股动脉穿刺术后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表现为腹股沟处疼痛或烧灼感,局部肿胀、瘀斑,听诊有杂音。原因是穿刺部位偏低;动脉导管或鞘管型号过大;操作技术不熟练或压迫不当;反复穿刺或球囊导管回抽不充分时拔管,均可使动脉创口扩大发生动脉瘤。护理要点:观察生命体征;局部按压1-2h后加压包扎,术侧肢体制动24h,注意观察足背动脉的搏动,加强生活护理。本组有4例在术后4天内发生假性动脉瘤。处理:以5块纱布叠成5×5cm大小,以右手掌大小鱼际压迫瘤体,缓慢加压,助手协助摸足背动脉搏动,以既能听不到局部血管杂音又能摸到足背动脉搏动为准,维持40min,换以弹力绷带加压包扎4-6d,1例无效,行外科修补术,其余3例均有效。

2.3股动静脉瘘多位于腹股沟韧带下3cm处,反复穿刺是损伤股动脉和股静脉引起动静脉瘘的原因。主要表现为腹股沟处有包块及压痛,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听诊穿刺点周围有连续性杂音,经超声证实股动静脉存在交通。护理要点:加压包扎解除后观察穿刺局部有无连续性血管杂音、皮肤颜色、肢体感觉及活动情况等。本组有8例发生股动静瘘,6例在超声指导下局部加压包扎后动静瘘消失,2例因局部肿胀明显,经外科手术闭合。

2.4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是股动脉入路常见并发症。与紧张、疼痛、血容量偏低有关。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和低血压状态[1]。护理要点: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根据分型处理[2]。预防措施:术前消除紧张情绪,充分休息,必要时镇静;术前常规准备阿托品0.5mg抽入注射器中备用;术后拔鞘管时充分局麻,适量扩容,一定在心电、血压监测下进行。本组病历有6例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经扩容,低分子右旋糖苷500ml快速静脉滴注;升压,多巴胺40mg+5%GS250ml静脉滴注;提高心率,阿托品0.5mgiv;监测生命体征至血压、心率恢复,症状缓解。

2.5腹膜后血肿是股动脉穿刺中出现较少但最为严重的并发症,可分为稳定型和扩展型[3]。是由于股动脉穿刺点过高(腹股沟韧带以上),穿刺血管损伤引起的继发性改变,由于迅速大量出血,血液在腹膜后间隙广泛扩散形成巨大血肿,并可渗入肠系膜间。护理要点: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神志、面色、腰腹痛、恶心呕吐、休克表现;保证静脉通道通畅,快速补充血容量;停用抗凝药,给予止血药;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外科手术修补止血。本组病历未发生腹膜后血肿。

3体会

股动脉穿刺的各种并发症均有一定原因,只要护士在术前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术中及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早发现,及时处理,可以减少和预防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占全主编.冠状动脉造影与临床[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144.

[2]邵明风,苏京荣.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过程中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预防与处理[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2,11(1):12-12.

[3]戴方豪.创伤性腹膜后血肿28例治疗分析[J].浙江医学,2001,23,(6):356-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