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方案与PVB方案在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及近期疗效对比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1-21
/ 2

PT方案与PVB方案在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及近期疗效对比分析

余霞

余霞(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妇产科广西桂林541002)

【摘要】目的探讨PT方案与PVB方案在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给予PT化疗方案,对照组给予PVB化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3.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85%(P<0.05);两组毒副反应均为I~II度,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PT方案应用于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中具有疗效好、毒副反应少等优点,是目前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一种较佳化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顺铂

宫颈癌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等特点[1]。治疗上,临床多以手术治疗为主,但对于肿瘤较大的宫颈癌患者疗效欠佳。新辅助化疗方案是在手术治疗前给予适量化疗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案,通过新辅助化疗可降低肿瘤分期,缩小病灶,从而为进一步的手术治疗奠定基础。但对于新辅助化疗的化疗方案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为此,笔者观察了两种化疗方案在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效果及毒副反应情况,旨在为晚期宫颈癌患者提供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新辅助化疗方案,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2月~2012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2例晚期宫颈癌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经临床病理证实为宫颈癌患者,纳入标准:肿瘤直径≥4cm;既往未接受任何化疗治疗患者,均为Ib2~Ⅱb期晚期宫颈癌患者,根据化疗方案不同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6例:年龄24~62岁,平均(43.56±6.25)岁;临床分期:Ib2期8例,IIa期10例,IIb8例。对照组26例:年龄24~63岁,平均(43.85±6.47)岁;临床分期:Ib2期9例,IIa期10例,IIb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临床分期、肿瘤大小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26例患者,给予PT化疗方案,即: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具体剂量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而定,紫杉醇135~175mg//m2,持续静脉滴注时间控制在4h左右;顺铂剂量为75mg//m2。对照组26例患者,给予PVB化疗方案,即:顺铂剂量为75mg/m2;VCR1mg,第1~2天;博莱霉素16mg(第1天)、16mg(第2天)、8mg(第3天)两组疗程均为4周,在化疗1~2个疗程后接受手术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化疗疗效及毒副反应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

1.4疗效评定

本次研究疗效评定参照WHO实体瘤客观标准进行评定: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进展(PD)4个等级,总有效率=(CR+PR)/总例数×100%。毒副反应评定标准参照WHO化疗药物毒副反应评价标准:分为Ⅰ~Ⅳ度。

1.5统计方法

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化疗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3.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85%,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化疗疗效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毒副反应情况

观察组化疗期间发生恶心呕吐、腹泻、脱发、全身疼痛等毒副反应的患者共12例(46.15%);对照组化疗期间发生上述毒副反应的患者共11例(42.31%),两组患者毒副反应均为I~II级反应,均未影响继续化疗,两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新辅助化疗已逐渐应用于晚期宫颈癌的治疗,有关研究显示:给予晚期宫颈癌术前积极的化疗,能有效减小肿瘤体积、降低肿瘤分期,从而松解肿瘤周围组织黏连程度,降低纤维化进程[2]。因此,给予晚期宫颈癌术前积极的化疗对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有积极意义。目前,临床上可用的新辅助化疗药物种类较多,如:顺铂、卡铂、5-氟尿嘧啶、紫杉醇、丝裂霉素等,而这些药物若单独使用,其疗效欠佳。铂类抗癌药物是诸多化疗药物中的一种较佳药物,有关研究显示[3]:顺铂单药治疗宫颈癌的有效率高达20%~80%,且骨髓抑制较轻,毒副反应较少。因此,临床常采用含铂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宫颈癌。究竟那种联合化疗方案更适合晚期宫颈癌的新辅助化疗,临床尚无统一标准,为此,笔者通过分组对比的方法观察了PT方案与PVB方案在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及近期疗效情况,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给予PT方案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3.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85%(P<0.05),而两组毒副反应均为I~II度,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这就表明PT方案在提高化疗疗效的同时,未增加其毒副反应。

总之,PT方案应用于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中具有疗效好、毒副反应少等优点,是目前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一种较佳化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马玉英,王伟,陈素琼.宫颈癌新辅助化疗54例临床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09,17(9):1760-1761.

[2]詹雪梅,杨爱莲,房昭,等.两种新辅助化疗治疗b期宫颈癌近期疗效的比较[J].现代肿瘤医学,2008,16(9):1599-1601.

[3]向华,牛凝,王赛莉,等.局部晚期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20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