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出血患者的超声检查及临床价值

/ 1

颅内出血患者的超声检查及临床价值

王勃

王勃(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超声科161005)

【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5-0194-02

1临床表现

新生儿脑内出血症状多种多样,出生后第一天或数天后出现,主要有呼吸微弱,减慢或暂停,伴有昏迷或为全身强直性惊厥。可伴有高热。前囟门突出,有时可见尖叫、青紫、眼球震颤或斜视。早产儿颅内少量出血发病率高达26%~90%,死亡的新生儿尸体解剖55%~75%有颅内出血。此病是引起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2超声检查

2.1超声检查方法

新生儿或幼儿经前囟门作冠状及矢状切面,并可转动探头作前后及左右连续扫查,寻找病变部位。发现病变区后应以病变区为中心作冠状及矢状切面,以便确定其部位,测量病变区大小及记录回声特点、形态等。

2.2颅内出血的声像图表现

2.2.1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颅内出血主要发生在侧脑室周围的室管膜下胚性基质,称室管膜下出血,好发于尾状核头体部附近,多见于早产儿及未成熟儿。室管膜下出血可以破入侧脑室腔,即脑室内出血,向脑实质内扩展形成血肿,称脑实质出血。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超声诊断要点如下:

(1)室管膜下出血:

1)在侧脑室前角外侧或外下方(尾状核头体部),冠状面及矢状面上均出现高回声团(血肿回声),陈旧性出血则回声有不同程度的增减,液化后可出现无回声区,但血块边缘机化部分仍可保持相当高的回声。纤维化后回声进一步增高。

2)局部血肿可使侧脑室壁限局性隆起,变形,较大血肿可占据大部分侧脑室腔,甚至充满侧脑室。

3)出血可单侧,也可双侧性。

4)动态变化,室管膜下小血肿可以很快扩大,或转变成混合型血肿。

(2)脑室内出血:可见侧脑室内回声增多、增高,出现团块状回声,同时伴不同程度脑室扩张。

1)小量出血:仰卧位矢状旁断面可见侧脑室三角区轻度扩张(重力作用),伴有回声增多。随体位而变的分层平面(液-液平面,脑脊液和血液分层现象)。

2)大量出血:侧脑室扩张显著,其中为均匀一致的高回声(新近出血或新鲜凝血块)。如充满脑室内的血液凝固可形成数段短粗棒状或相应于脑室的管型样回声,并随病程而变化,沉积于侧脑室三角区,其上方变成新月状无回声区。凝血块收缩、变形、中心液化后出现无回声区,边缘部分可因机化而产生纤维索条状,回声增高。小的凝血块可吸收、消失。

(3)脑实质内出血时的声像图改变如下:

1)脑实质内可见占位性高回声光团(新鲜血肿)。

2)占位性改变大血肿使周围脑组织及邻近侧脑室发生外压性改变,脑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其程度取决于血肿大小及其影响范围。

3)常伴发脑室扩张,包括双侧脑室及第三脑室。

4)随访检查动态改变如为早期小血肿可迅速增大,占位性改变逐渐显著。最初为高回声团块(新鲜血肿);以后回声强度逐渐减弱,边缘趋于不规则,内部出现弱回声或小片无回声区。陈旧性血肿边缘回声增高而不规则,内部无回声,形成假性囊肿(脑空洞或脑穿通性囊肿)。

(4)硬脑膜下血肿:位于超声近程范围,分辨力可受限制。扇扫式近程观察范围小,易漏诊较小病变。用线阵式高分辨力超声仪加用水囊扫查,可减少漏诊。血肿如凝固,则于颅骨回声下方可见密集高回声,多呈半月形,随时间的推移可变为双凸透镜形;血块如部分液化后可呈减弱或暗区。完全液化时可见边缘清晰的暗区,与脑组织弥漫性减低,回声对比鲜明。

(5)蛛网膜下隙出血:超声检查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一般不够敏感,有的学者报道如冠状面上发现外侧裂水平或垂直部增宽并伴光点增高,可作为诊断的依据。其超声诊断(与CT或尸体解剖对照)正确率为88%。后颅凹蛛网膜下隙出血有报告可见四叠体池及枕大孔呈高回声光团,原透声区消失。

(6)小脑内出血:足月儿及未熟儿皆可发生小脑内出血,出血常见于第四脑室顶部室管膜下层,亦可发生于小脑半球内。B超探测时可见出血区回声增高,其部位在一侧或中间,双侧进行比较,或有其他部位出血合并存在应做详细检查方可进行诊断。

2.2.2高血压性脑出血及外伤性颅内血肿出血凝成血块后B超呈密集高回声光团,血肿液化后则出现液性暗区,血肿体积大时可致脑室及脑中线受压变形及移位,位于颅后窝时可引起脑室扩大。硬脑膜下血肿将探头置颞骨鳞部指向对侧顶结节,采用水平、垂直切面扫查,可见血肿区颅骨内侧连续线状回声,两端接于颅板,呈半月形。血肿量>30ml者易于发现。若发现局限性高回声团块伴中线回声带移位,对一侧半球内血肿的诊断很有意义。

3临床价值

B型超声对检出新生儿及婴幼儿脑出血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检出率高,并可随诊观察,确定出血具体部位。B型超声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价值有限,即使用2.25MHz频率探头,亦不易穿透其颅骨。

参考文献

[1]刘皎然,贺江勇,刘芳,杜志芳.颅脑超声诊断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8年05期.

[2]牛庆玲,李晶,夏宏伟.超声监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