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构主义下的课例教学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1

基于建构主义下的课例教学设计

石庆绩

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中学石庆绩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带来了整个教育领域的全面变革,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当今社会,我国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巨大变革,从以往的传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转变为现行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人的认识不是对于客观实在的被动的反映,而是主体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依托所进行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因而学习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书本或教师所传授的现成的结论,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而实现的意义建构的过程,“情景,协作,会话与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基于这样的观点,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下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建构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促进者,教师应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形成学生认知冲突,通过协作、会话,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这与新课程改革要求下的教学理念是相符的。

以下是运用建构主义有关理论对"余弦定理(第一课时)"一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课题余弦定理(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1.掌握余弦定理,并会初步运用余弦定理解斜三角形。

2.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启发、诱导学生发现和证明余弦定理的过程,通过由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猜想、类比、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3.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余弦定理的发现和证明。难点:余弦定理的证明。

(四)教学方法

建构式教学法

(五)学生的现状和教材

已学好三角函数、平面向量、正弦定理,能运用三角函数、平面向量、正弦定理的知识去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高一学生。

教材为新人教版教材(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下))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一:现有皮尺和经纬仪等工具,要测量一山体两底侧A、B两点间的距离(如图1)

请你想办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