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康复护理》模块化教学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3

《社区康复护理》模块化教学探讨

刘鹏飞庄洪波李文龙吴亚蒙刘捷频

刘鹏飞庄洪波李文龙吴亚蒙刘捷频(湖南湘潭职业技术学院医技学院411100)

【中图分类号】R19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7-0069-03

【摘要】分模块化教学是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以岗位任务为依据确定模块。《社区康复护理》课程知识点较多且分散,采用模块化教学,通过课程内容模块灵活合理的搭配,可以提高学生的掌握基本理论、基本操作、基本技能的能力,培养学生扎实的实践操作能力,进而培养其合格的护理职业能力。模块化教学成为康复护理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本文探讨模块化教学在《社区康复护理》课程的应用,总结模块化教学的教学效果,有利于我学院康复护理专业建设和开展。

【关键词】社区康复护理模块化教学

一、引言

模块化教学法(MES)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MES是从职业具体岗位工作规范出发,侧重于职业岗位工作能力,在许多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的职业教育从以人为本、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出发,根据正规全日制职业教育的培养要求,通过模块课程间灵活合理的搭配,首先培养学生宽泛的基础人文素质、基础从业能力,进而培养其合格的专门职业能力。该教学模式以其灵活性、针对性、现实性、经济性的特点,越来越受教育理论工作者及各类职业技术学校的关注。《社区康复护理》内容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实用性强,涉及面广,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较难掌握,对此,在多年教学实践过程中,就模块化教学进行探讨,在教学中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社区康复护理》的主要目的是使护理专业的学生了解康复医学及康复护理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知识,学会康复护理的评定方法和常见疾病的社区康复护理,掌握社区康复护理操作技能。在内容上注重社区康复护理的实际需要,充分体现目前康复护理发展的新理念、新技术,知识新颖全面、可操作性强。充分体现康复护理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通过学习对康复医学和康复护理具有初步的认识,为将来社区康复服务的职业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1]。

二、对《社区康复护理》课程教学模块的探索

模块化教学,是高职院校落实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在课程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有益的实践,是培养应用型实用性人才而优化教学过程的必然选择[2]。以模块为主的课程设立新的教学目标,这种教学结构的特点是综合性强,既能体现学生的知识学习,同时又能表现出学生的操作能力,体现出学生的态度。一个模块的教学目标的重点应放在一个具体任务的完成上面,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学生不仅要参加活动,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学习,要去了解情况,收集必要的资料,并且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换句话说作为模块化教学结构的目标,不再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而是以学与做的结合为中心。

确立学与做的教学中心,在《社区康复护理》课程的教学中,主要内容包括社区康复护理的概论、康复护理评定、社区康复治疗与护理、社区康复护理基本技术和常见伤病的社区康复护理,我们对现有教材的内容进行了模块划分的尝试。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影像视频资料等直观教学和学生分组讨论,以学生为主体,实行项目导向模式,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模式。

根据学生需要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对《社区康复护理》课程划分出三个基本的层次。首先,学生已经经过一年护理基础知识的学习,逐渐确立起自己的康复护理职业目标,逐渐培养自己的大医卫类专业意识,这样才能获得进一步学习的动力,从而形成自己学习的需要,使我们的教学能够获得一定的效果。其次,有了康复护理职业目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知道如何在社区开展社区康复护理,如何才能在社区康复护理职业活动中获得成功,也就是要知道干好社区康复护理工作都需要具备什么能力。第三,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社区康复护理目标,也就是如何才能社区开展社区康复护理,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开展对常见疾病的康复护理,需具备一定条件才能胜任工作。

根据以上的分析,教材的内容应分为三大模块:第一模块——社区康复护理概论和康复评定;第二模块——社区康复护理治疗方法和技术;第三模块——常见疾病的社区康复护理。

第一模块要解决的就是第一个层次的问题,即认识社区康复护理、了解社区康复护理内涵,确立社区康复护理目标,形成学习动力和需求。这部分内容包括了教材中的第一章、第二章的主要内容。从教学的实践来看,增加康复护理评定相关的基本知识是十分必要的。康复护理评定是康复评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区康复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康复护理评定贯穿于社区康复护理过程的始终。

第二模块要解决的就是第二个层次的问题,即如何才能干好社区康复护理工作,要掌握哪些基础知识,做好社区康复护理需要哪些基本能力。这部分内容包括了教材中的第一章部分内容、第三章、第四章的主要内容以及与职业形象相关的基本知识。从教学的实践来看,增加康复治疗相关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我所教授的班级为护理专业的学生,她们没有康复专业相关的知识背景。对于学生来说,对康复治疗相关的知识的重视,学以致用实际上也是一个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并且使良好习惯的培养和学生的将来开展社区康复护理更紧密的联系起来了。通过三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三模块要解决的是第三个层次的问题,即如何才能实现开展社区康复护理目标,对常见疾病的康复护理。这部分内容包括了教材中的第五章的主要内容。

做出这样的模块划分,可以使教材的原有内容得到更合理的整合,重要的是可以使课堂教学的目标更加明确,更有利于课堂活动的组织,从而更好的实现学与做的结合。

三、《社区康复护理》模块化教学的具体方式

(一)划分学习小组

小组人数以4~6人为宜,推选一名组长。小组之间的学生在学习成绩、基础知识、认知能力等总体上要均衡。在实验员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观察内容和学习内容,有目的性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在实训室康复功能评定,帮助学生识别正常人的形态和功能,为今后从事康复护理工作打下基础,通过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和临床治疗等实训内容,帮助学生认识疾病康复治疗手段,为今后开展社区康复护理工作打好基础

(二)确定教学内容

模块化教学把具体的教学内容作为载体,将一系列的单项技能融于载体构成模块,根据实现载体的要求,编制该模块的“学习单元”。每一模块及教学单元的目标和要求都明确而具体,使教师和学生对预期达到的目标和结果都非常清楚。我学院积极开展理论实践教学探索,根据实际情况修订了护理专业课程标准,完善更新教学内容,不断探索和优化教学体系,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而开设一定数量的综合性选修内容。老师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的目标内容、重点难点、,找准教学的切入点,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确定相应的教学任务。根据教材和学生情况做出不同的处理,遵循学生认知上的发展规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式教学,注重思维方式方法的形成,提高学生能力。

(三)布置教学任务

确定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后,任课教师要向学生详细地讲清学习任务,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选择模块任务的时候,尽量选择趣味性强,适用的实物和典型的案例作为载体,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传授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教会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通过言传身教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对理论知识的传授讲究必需够用,对护理操作技能的传授要按照临床护理工作任务来进行,对学生实训见习、实习中遇到的难题,教师要从理论高度给予解释。

(四)端正学习态度

改变学生思想观念,要从过去的教师和家长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学习知识,不断拓宽知识面,做到博才多学,一专多能。在学习态度上,要从过去的被动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应付教师布置的作业转变为主动学习,主动向教师学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在学习目的上,要从过去混文凭转变到掌握真才实学上来,为将来就业创造条件。教师在具体模块化教学过程中要向学生讲明要做什么后,还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做,指导学生想办法、找出路,特别是对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必要的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完成知识、技能的构建。

(五)总结评价方法

在实施模块化教学过程中,康复护理专业的教师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做到理论评价和实践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学校和社会评价相结合。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教师组织进行讨论、总结、评比,使教学内容得到进一步的强化。老师评价包括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等。根据模块教学的特点,以学生完成具体的康复护理评定与模拟病房临床护理操作项目进行成绩评定,重视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创新能力。对《社区康复护理》课程,要编写技能考核标准,将实践技能考核作为评价的重要部分,将学生的学习态度,特别是护理技能训练过程中的表现纳入考核体系;社会评价上,要将实习和就业医院的评价纳入考核,由学生的带教老师和医院负责人给学生做出评价,使教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与医疗卫生行业需求相适应。

四、有待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我们学院新开康复护理专业,《社区康复护理》课程模块化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时间不长,模块化课程教学方式需要研究,教学内容需要整合,职业岗位能力评价体系需要完善。教师要更新高职教育理念,树立职业教育模块化课程的课程观,加强模块化教学的培训,加快适应模块化课程的教学模式,进一步完善教材;要根据模块化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配置相关的教学设备;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拓展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只有研究探索怎样改革旧的传统教学模式,构建多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才能更为有效地推进与落实素质教育。模块化教学在实施过程中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职业教育形势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深入,模块化教学将会不断地完善,其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企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3]。

以上所述,是本人在《社区康复护理》的教学实践探讨和应用,通过模块化教学突出了教学重点,分解了教学难点,降低了教学难度。让学生带着任务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师生互动效果好,教学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刘纯艳.社区康复护理[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

[2]孙凌毅.高职模块化教学的教育学分析[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0年10月第24卷第5期.

[3]范兴娟,杨斐等,模块化教学在《交换技术》课程的研究及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1: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