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外伤患者护理中心理护理的应用及施行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急诊外伤患者护理中心理护理的应用及施行效果研究

马蕾

大庆龙南医院急诊科163000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急诊外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观察,以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5年2月1日~2017年6月1日在我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110例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并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干预组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外伤患者的护理工作中采取心理护理,可以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急诊科;外伤患者;心理护理;应用效果;

现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因机械损伤、交通事故、建筑事故等所致外伤的患者人数正呈现出上升趋势。事故通常属于突发事件,这除了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严重伤害之外,同时也对患者心理造成了巨大创伤,严重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康复。所以,在对急诊外伤患者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时,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也显得同样重要。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2月1日~2017年6月1日在我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110例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60例,年龄20~66岁,男40例,女20例,体重37.7~79.5kg,平均体重(40.52±3.7)kg;对照组50例,年龄21~70岁,男29例,女21例,体重37.6~79.5kg,平均体重(39.7±3.15)k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所有患者均属于自愿入组,并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

2.方法。(1)对照组患者均全部采用常规急诊外伤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其方法如下:急诊外伤患者由于病情急、进展快且手术时间紧迫,患者在手术前通常缺少充分的了解以及心理准备,极有可能出现烦躁、焦虑、紧张以及恐惧等多种不良情绪;针对这一情况,护理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护理,耐心的向患者解释手术的相关事宜,提供优质的服务,及时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帮助患者缓解紧张情绪。在术中应当保证环境的整洁和安静,防止过大的噪音对患者造成刺激引起烦躁。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应当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医护人员应当熟练、严谨的完成手术,这样同样能够增强患者的信心。术后应当耐心、细致的解答患者提出的各项问题,同时让患者了解可能出现的其他并发症以及应对措施,告知患者成功病例;同时还应当告知家属多给予患者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帮助患者平安度过心理失落期。(2)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1)对患者的外伤伤口进行消毒,包扎等处理。2)伤口处理后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测,建立病历。3)病情严重的患者需要进行手术处理,术后根据医嘱对患者进行消毒和输液。(3)干预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1)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解答患者的心中疑问,患者往往会因伤口的疼痛而出现恐惧、暴躁或是焦虑等情况,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疏解,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避免患者心理压力对治疗造成影响和阻碍。2)若患者的外伤严重,需要进行手术,要在手术过程中保持安静环境,引导患者配合医师,术后恢复根据医嘱进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观察指标。使用SAS焦虑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情绪进行调查,其中共包括20个条目,满分80分,分值与患者的焦虑程度成正比。并使用医院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

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 果

1.焦虑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焦虑评分明显比护理前有明显改善,且干预组护理后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情况比较(x±s,分)

近年来,社会发展迅速,因交通事故、意外伤害、机械损伤入院的急诊外伤患者日益增多。面对突如其来的疾病,急诊外伤患者的心理难以适应,表现出焦虑、紧张、狂躁、绝望等负性情绪。研究指出,患者的情绪波动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理参数,继而影响患者的治疗及康复,有必要针对急诊外伤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干预。做好急诊外伤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可促进患者康复,提升患者生命质量,促进患者身心健康。在护理过程中,护士运用心理学理论及技能积极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稳定患者身心状态的护理称之为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和其它护理技术相辅相成,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临床研究指出,心理护理能够改善患者负性情绪,促使患者以稳定的心态配合治疗。急诊科的日接诊量极大,患者的病情有轻有重,尤其是近几年外伤患者的数量逐年增加,对于外伤患者,多是由于意外事故所致,且由于意外事故的伤害以及伤口的疼痛,不仅对患者的身体有着极大的伤害,患者的心理也有着极大的伤害,且患者的心理压力对治疗有着不利的影响。对患者采取心理护理,疏导患者的心理问题,解答疑问。在本次研究中,对干预组采取心理护理,护理后对患者使用SAS表及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可以看出患者的情绪有明显变化,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疾病具有突发性,患者难免会出现焦虑、抑郁、恐惧情绪,负性情绪影响患者治疗和康复效果,在心理护理中,护士可通过自己的态度、言语、行为影响患者的感受和认识,转变患者负性心理状态,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抑郁情绪,还能增加患者心理安全感,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为进一步保证护理效果,护士应注意与患者家属沟通、交流,注意安抚患者家属情绪,让患者家属冷静下来,并鼓励家属给予患者精神支持,帮助患者度过心理失落期。

总之,在急诊外伤患者护理工作中,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和心理压力,进而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急诊外科患者的护理工作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新颖.心理护理在眼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2016.

[2]余洪玲.急诊外伤患者护理中心理护理的应用及施行效果研究.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