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者生存——进化论思想视角下解析《苔丝》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01
/ 3

适者生存——进化论思想视角下解析《苔丝》

闫晓红

(西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绵阳621000)

摘要:《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著名小说家和诗人托马斯·哈代(1840-1928)的代表作,哈代曾在笔记和书信中多次提到达尔文及赫胥黎等进化论学者对其的影响,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展现了社会无情冷漠的一面,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作者拟从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视角下解析苔丝的悲剧命运以及作品中的现实主义。

关键词:苔丝;哈代;进化论;适者生存;现实主义

Abstract:TessoftheD’UrbervillesisthemasterpieceofThomasHardy(1840-1928),afamousEnglishnovelistandpoet.HardyhadrepeatedlymentionedthatDarwinandHuxleyandotherevolutionistshadanimpactonhimselfinhisnotesandletters.Thenaturallawofthesurvivalofthefittestshowsthecoldsideofsociety,sotheauthorexpectstoanalyzeTess'stragicfateandRealisminhisWorksfromtheperspectiveofDarwin'sTheoryofEvolution.

Keywords:Tess,Hardy,TheoryofEvolution,Survivalofthefittest,Realism

1.引言

托马斯·哈代(ThomasHardy)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位跨世纪的文学巨匠。最能代表哈代创作精神的是“性格与环境小说”,1891年出版的《德伯家的苔丝》一直被认为是他的主要代表作。《苔丝》是一部悲剧作品,悲剧是一定社会生活中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的产物,悲剧性的冲突导致了美和有价值的东西的无可挽回的毁灭[1]。归其根源,摧毁苔丝的还有其自身依从本能,无法适应环境,最终被社会所淘汰。哈代一生受进化论思想影响极其深刻,进化论是哈代的社会观念、伦理道德观念和文艺思想的基础[2]。哈代通过描写既是没落贵族后代又是破产农民女儿--苔丝的不幸一生,赋予了苔丝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社会意义。

2.《苔丝》的进化论思想体现

《苔丝》是一部批判现实,反应英国19世纪末资本主义侵入英国农村后,小农经济解体和农民生活贫困的作品。这既是英国社会中资本主义逐渐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时期的农村衰落景象的挽歌,又是对这一社会的法律、宗教、伦理、习俗进行批判的檄文。[4]哈代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浓厚了作品的现实主义色彩,真实地反映了英国当时的社会生活。小说的现实主义色彩之所以如此浓厚,是因为哈代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思想成功运用到了人物的描写和人物命运的安排中。[5]适应了环境,才能更好地生存;适应不了环境,就会惨遭淘汰——这就是自然的法则。这种思想在小说中随处可见。

2.1生存本能

进化论理论认为人类不是受人类特质如智力或理性驱使,而是由与其他所有生物一样的驱动力控制,其中之一就是生存本能。

在《苔丝》中,哈代反复提到了生存本能。而小说的女主人公苔丝则被刻画成了一个靠本能而不是理性生存的人物。即使苔丝被亚力克玷污并生下了一个孩子后,她依旧感觉到“充满希望的生命仍然在心里热烈地搏动[4]”。当她来到风景如画的富润山谷,“寻求快乐——是一种自发的、普遍的、不可抵挡的趋势,它渗透于从高级到最低级的一切生命之中。最终,这种趋势也制伏了苔丝”[4]。这是一种被社会压力加强的本能。由于苔丝与亚力克有过非婚生子,因此她坚信和克莱尔结婚是不对的。并不是宗教信仰的束缚,也不是良心的不安,仅仅是苔丝对克莱尔热烈地爱。尽管苔丝一遍又不一遍地对自己说:“我决不能成为他的妻子”,说了也是白搭。这种话正好证明,她已经难以把持自己了,因为一个稳健的人,用不着如此费劲地反复陈述。当克莱尔向她再次表明心意时,苔丝还没有说出实情。到了最后一刻,她丧失了勇气,她怕他怪她不早说,她自我保护的本能,强于要求坦白的决心。[4]最终她还是败倒在她的本能下,追寻快乐。真爱让苔丝产生了最大限度的快乐,所以才有了最终不顾一切答应嫁给克莱的行动。即使苔丝在费林库姆梣这块不毛之地干活,处于极度悲痛的时候,她仍抱有希望,坚信克莱尔是个宽宏大量的人,这种品性或迟或早会引导他重新和她结合。严寒酷暑中繁重的劳动不曾击垮她,遭遇如此困苦,仍关心父母弟妹的生活,直至一家老小无处安身,留宿街头,在迫不得已的处境下再次失身。答应与她平生最憎恶的人同居,也是苔丝苦苦挣扎,为求生存的本能选择。至此,社会的残酷得以更加淋漓尽致地揭露。实际上,苔丝悲剧的根源在于她的本能,而不是服从社会规则,这就是她不能与社会保持一致的原因。此外,生存本能和理性之间的斗争也揭示了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冲突。苔丝的生存本能逐渐将她推向了毁灭的边缘。

2.2优胜劣汰

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贯穿于哈代的创作之中,不论是苔丝家庭的衰败还是精神的摧毁,她不过是一个受环境、社会摧残的小人物,势必敌不过优胜劣汰这一残忍的规则。

2.2.1家庭的落没

物竞天择,优胜劣汰,这一残酷的自然选择法则在社会变迁中也得以体现,决定了苔丝悲剧命运的必然性。苔丝本是英国中古赫赫有名的武士世家德伯氏的嫡系后裔,苔丝家族的没落过程表明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也是一种进化。因为随着社会发展,新生产方式的代表必定会取代旧有生产方式,成为时代的象征。

苔丝家族的衰败过程正符合达尔文生物进化的理论,在苔丝的时代,生存竞争变得更为惨烈。作为家庭收入支柱的老马之死暗示了苔丝一家在生存竞争中被淘汰,这个撞车事件正是苔丝一家进行生存竞争后得到的劣汰优胜的必然结果。[6]在家里艰难时,苔丝在父母的逼迫下答应去财主老太太家认“本亲”,使她的一家人走上了向毁灭演化的悲剧之旅,成了最终毁灭苔丝的因素。苔丝后来被假冒的本亲亚力克给诱奸。这里贵族所谓的高贵姓氏在其衰亡过程中可被新兴资产阶级所占有,既有对没落贵族的讽刺,又有一定的象征意味。苔丝被迫来到燧石顶村干粗活,在这里她被农业机器无情地摧残着。如果说苔丝家老马被撞死使得一家失去生活来源而陷入困境的话,苔丝父亲的死使得全家丧失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而彻底沦为无产农业工人。[3]从另一方面看,苔丝家庭内部的因素也决定着着场悲剧,这个形式已经决定了苔丝的命运,决定了这个家庭的衰败。

哈代在对苔丝的命运进行描写时,把她的遭遇同她的古老家族的历史联系在一起,用她的家族的衰败灭绝证明现代的苔丝一家的衰败和悲剧是不可避免的,因为这正是社会进化带来的结果,这就是现实。根据生存竞争原则,像大自然一样纯洁无暇、代表没落宗法制农村社会农民阶级并且忠贞、善良、勤劳的苔丝生活在维多利亚时代必然被淘汰。

2.2.2精神的落没

家庭的惨淡仍没有打到苔丝,苔丝在精神上受到的摧残才是沉重打击,不断地遭受厄运和灾难,像恶魔一样渐渐地吞噬着她,最终以悲剧完结。

猎苑事件以后,苔丝被诱奸丧失了贞节,但她毅然决定离开亚力克回家,后来怀孕生子她都没有去找亚力克。她原是个勇敢坚强的人,但是传统的贞操观念在苔丝身上仍然有着严重的影响,她总是怀有一种犯罪感、内疚感、自卑感,一遇到问题就畏缩退让,表现出软弱。

“苔丝就这样差不多一下子由单纯的姑娘变成了复杂的妇人”。[4]但在哈代看来,苔丝是纯洁的,“她的外貌楚楚动人,引人注目,她那颗女性的灵魂也没有沉沦,尽管经历了过去一两年的繁乱可怕的遭遇,可她没被打垮。假如不是世俗的偏见,她的那番经历倒真的是一次难得的教育呢。”[4]他认为苔丝失身带来的影响是世俗成见。按照生物进化的理论,人同其他哺乳动物一样,都有自身恢复和某种再生的能力。就女人的贞节来说,也同样可以在自然的进化中得到恢复。苔丝也会不禁自问:“女人的贞操真的是一次失去就永远失去了吗?[4]”本来勇敢坚强的苔丝内心充满着斗争,这种斗争是自然与社会陋习的对抗,而对抗的结果是纯洁的苔丝受制于社会陋习的困绕,使她在生活的任何一方面都失去信心和勇气,她的内心一直摆脱不了这种传统陋习和虚伪道德的缠绕,最后成为社会的牺牲品。以至于后来苔丝在与克莱尔相遇、相爱后,因为她已是“失了身的女人”了,在追求幸福的同时又坚忍克制。苔丝爱克莱尔,亚力克给她造成的伤害随着克莱尔带来的爱的幸福都愈合了,她认为自己在真爱中恢复并得到了新生命。但是克莱尔在新婚之夕听到苔丝坦白身世后,虽然自身并不“纯洁”,却不肯对苔丝报之以同样的宽宥,进而还将她遗弃。本来,她的失身是无辜的,但她自己觉得自己是有罪的,因而像个俯首称臣的奴隶似的,甘愿接受克莱尔的惩罚。正如有的评论家认为,亚力克和克莱尔是一个人的两半,他俩合起来是一个完整的男人。亚力克代表男人的情欲方面,而克莱尔则代表男人的理智方面。他们正是从情欲和理智两方面将苔丝推向毁灭的境地。由于克莱尔外表那种高贵的品质,苔丝已经完全沉湎于对他的爱的时候,他却完全退出,这时候苔丝的心完全绝望了。如果说亚力克使失去贞操的苔丝十分痛苦,但还未能泯灭她求生的欲望,而克莱尔的遗弃却使她痛不欲生,万念俱灰,克莱尔从精神上毁灭了苔丝。

2.3进化

“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卡尔·马克思

人是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人的进化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更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苔丝在与悲惨命运作抗争的时候也在不断地进化。

哈代在副标题中称苔丝为一纯洁的女人,以克莱尔的目光、以诗一般的比喻,来描绘苔丝,认为苔丝是“玫瑰色的温暖地幻影”,认为她是“女性空幻的精华——从全体女性中提炼出来的一个典型形态”。[4]她在“文明社会”里爱的毁灭,是一个被损害者的形象,是一个纯洁无辜的牺牲者。苔丝的高尚品质和反抗精神视应该受到赞赏的,她从一个“纯洁的女人”变成“复杂的妇人”,这一过程中所遭受的压迫、痛苦、摧残也使她慢慢进化,性格变得刚强,敢于反抗。

亚力克是个依仗财势、胡作非为的恶棍,玷污了苔丝以后,她不听对方的花言巧语,愤然离去。再次见到他时,发现他当上了牧师。苔丝觉得这是对宗教的极大讽刺,遍用犀利的言语,无情地揭露了他的丑恶嘴脸:“你,还有你们那号人……皈依宗教,准备着以后享天国之福了,想得多美啊!真不害臊!”[4]可见苔丝思想上的进化,她完全看清了宗教骗子的罪恶与虚伪。她生活极其艰难,为了阻止亚力克再来纠缠,她甚至用手套把亚力克的脸打得出血,也不愿意投靠亚力克,去过舒适的生活。最后,当她意识到亚力克第二次毁了她时,亚力克偏偏又咒骂起克莱尔来,苔丝怒不可遏,长期积郁的冤苦、仇恨和愤怒爆发了。她一跃而起,把刀子插进了亚力克的心脏,刺死了这个不共戴天的仇人。苔丝保卫了她仍然刻骨铭心地爱着的人,也痛快地惩罚了那蹂躏她、欺骗她,把他的生命全部撕成碎片的人。此时的苔丝已经在复杂的环境中进化了不少,但是仅凭她微弱的能力,根本敌不过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宗教、伦理道德、婚姻制度以及资本主义实质的强大势力,受尽社会种种有形无形的邪恶势力的迫害和摧残,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3.结语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苔丝在这残忍的现实面前,成为了可怜的社会牺牲品。通过分析体现在《苔丝》中的进化论思想,更进一步论证了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揭露了现实。适应了环境,才能更好地生存;适应不了环境,就会惨遭淘汰——这就是残酷的丛林法则,这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本质规律的揭示。

参考文献

[1]张晓冬.论苔丝悲剧的必然性及意义[J].巢湖学院学报,2004(6):74-77.

[2]余海蔚.《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进化论思想[J].外国文学名作欣赏,2010(12):98-99.

[3]张志清.达尔文主义与苔丝悲剧的社会性[J].求索,2010(9):141-143.

[4](英)托马斯·哈代著;吴笛译.苔丝[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16.

[5]王菲.适者生存——浅析《嘉莉妹妹》的现实主义力量[J].科技视界,2014(28):215-215.

[6]聂珍钊.哈代的小说创作与达尔文主义[J].外国文学评论,2002(2):91-99.

[7]黎小冰.从《苔丝》看哈代的创作思想[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08(8):84-88.

[8]李丹.纯洁的女人悲惨的命运—苔丝悲剧命运解析[J].许昌学院学报,2003(22):77-79.

[9]孙莉娜.注定的悲剧命运——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6(2):124-125.

[10]Darwin,C.OntheOriginofSpecies[M].Nanjing:YilinPress,2016.

作者简介:闫晓红,西南科技大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及其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