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心花园的地形形态对发挥海绵城市功用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街心花园的地形形态对发挥海绵城市功用的研究

江凤福江法汉陈晓伟

(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办,广东深圳)

摘要:街心花园是城市的“汗腺”,是城市不可忽视的“器官”,有效发挥其在海绵城市中的功用,可以有效促进城市的健康循环。本文从街心花园的地形形态分析,旨在提出对街心花园建设中地形形态的科学选择。

关键词:海绵城市街心花园排水平衡性

一、海绵城市是现代城市建设2.0版本

现代工业文明成功实现了对城市的快速改造,但更多的只是城市建设的表面改造,是一种较为直接的粗放发展,这是现代城市建设1.0版本;面对城市发展越来越多的新问题,人们已经发现直接的粗放式的城市建设往往忽视了城市的“里子”,缺乏减灾、抗灾及适应自然条件的弹性,这个时候,现代城市建设进入了2.0版本。海绵城市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海绵城市,是放大城市适应雨水量的变化,从而在应对雨水带来的灾害方面,具有很好的弹性,能够起到减灾、抗灾的作用,通俗的说,就是把城市打造成具有吸水能力的“海绵”,在下雨时发挥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等方面的功能,而在需要水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海绵城市建设主要有三条途径,一是区域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二是城市规划区海绵城市设计与改造,三是建设雨水利用与中水回用。这三个途径都是很大的实现通道,本文限于研究街心花园的地形形态,故只对其发挥海绵城市功能方面的研究,其他不做细说。

二、街心花园是城市“汗腺”

近年来,深圳市在计划通过3年时间,数百个项目,全面提升城市环境,打造“世界著名花城”,包括营造大尺度山林花海景观、建设特色花卉景观大道、打造时尚花漾街区、建设精品花卉公园、营造缤纷水岸、打造七彩立体花境、开展丰富花市活动及培养花卉市场等。其行动计划出来以后,各区、街道跃跃欲试,都想争取拿出精品来,但是,具备做山林花海和特色花卉景观大道需要大尺度的区域,打造时尚花漾街区需要一定的文化背景,营造缤纷水岸需要水条件等等,各种条件限制很多,唯一总容易实施的还是街心花园。因此,这几年深圳市全市在掀起轰轰烈烈的街心花园建设、改造高潮。

街心花园所需地方小,工程体量小,一般都不涉及到征地拆迁,造价也低,所以,一般工程周期比较短,普遍来说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以完成。街心花园往往位于街头小角,可以给周边及过往的人们提供休憩和游玩的地方,作为城市来说起到“汗腺”的作用。因此,很受建设者和市民所喜爱。

三、街心花园的主要地形形态及汇水效果

为方便表达,我们确定排水平衡性概念。假设一个范围的汇水量为A,从这个范围排走的水量为B,则这两个数的差为C,即C=B-A。

街心花园的用地一般都是城市“边角”地,长期被弃物堆积,日积月累,就成了一座小山一样。这种情况占大部分,从地形形态来分,属于龟背地形。这种地形的特点是中间高,四周低,属于汇水外流型地形形态,对于海绵城市建设来说,这是最不利状态。这种状态下,街心花园地块的排水量是小于汇水量,即排水平衡性小于零(C<0)。

第二种地形形态是平地形,范围内的普遍标高与周边地面几乎持平,这种地形的特点是汇水自流,即其范围内的汇水在本范围内渗流,与外界基本无交换,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无法将街心花园的“汗腺”作用尽量发挥,因此,这种地形属于不建议形态。这种状态下,街心花园地块的排水量是小于汇水量,即排水平衡性约等于零(C≈0)。

第三种是下沉地形,范围内的普遍标高低于周边地面的标高,容易吸引周边的汇水流入,形成海绵城市的吸水、蓄水、渗水通道,能够充分发挥街心花园的“汗腺”作用。这种状态下,街心花园地块的排水量是小于汇水量,即排水平衡性大于零(C>0)。

以上是街心花园的三种基本地形形态,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地形的情况可能会比较复杂,特别是对于面积比较大的街心花园,地形变化比较起伏较多,变化比较复杂,而且标高的变化对于汇水面积的影响并不成线性变化,如果要详细定量计算,就必须引入微积分进行详细计算,本文限于篇幅就不作详究。对于平均标高高于周边地面,但通过技术造型,包括设置延时滞留、下沉式凹地及植草沟等技术手段,使街心花园的排水平衡大于零,或远大于零,这种地形属于准下沉式地形形态。

四、建议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土地资源越来越珍贵,城市渣土外运空间越来越小,鉴于此,很多街心花园的建设或改造就采用内部消化土方的措施来解决,这对于整体原始地形标高稍高的街心花园来说,就很难通过技术造型手段达到“准下沉”状态,以至于无法充分发挥海绵城市的的功能作用,起不到城市“汗腺”的作用。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城市空间愈发弥足珍贵,哪怕是非常小的街边绿地,因此,每个街心公园都是一个珍贵的城市“汗腺”,应该很好地利用起来,发挥其在城市建设2.0版本时代的海绵城市的作用,鉴于此,笔者从街心公园的地形形态分选择方面提出如下建议:

主管部门重视行业顶层设计,明确街心花园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汇水要求,制定具有指导性的街心花园地形形态选择导则

建设部门应立足长远,在建设上充分发挥街心花园的“汗腺”作用,利用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发挥好海绵城市的海绵功能。对于一些原始地貌是龟背形状的,应积极实施土方外运,对于原始地貌是准使平地形的,应积极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对准下沉地形形态的转化,使地形条件对海绵作用更积极。

[1]仇保兴.海绵城市(LID)的内涵、途径与展望.建设科技:2015(1)

[2]吴棣.深圳市打造“世界著名花城”三年行动计划.现代园:2017(8)

[3]张建云等.海绵城市建设有关问题讨论.水科学进展: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