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四联与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比较四联与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

江滨

江永县人民医院湖南永州425400

摘要:目的:对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四联和三联两种治疗方法进行疗效的比较。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该院消化内科就诊的满足研究对象要求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24例,对他们进行分组,每组62例,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三联疗法进行治疗,即给患者服用阿莫西林(1000mg,每日2次)+克拉霉素(500mg,每日2次)+雷贝拉唑(10mg,每日2次);观察组采用四联疗法进行治疗,即给患者服用阿莫西林(1000mg,每日2次)+克拉霉素(500mg,每日2次)+雷贝拉唑(10mg,每日2次)+胶体果胶铋(200mg,每日3次,餐前半小时服用)四种药物。结果:通过对患者复诊检查记录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Hp清除率分别为91.9%和90%,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Hp清除率分别为75.8%和66.7%,观察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在这两个指标上,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四联疗法对于消化性溃疡患者更加有效,在幽门螺旋杆菌的清除上,效果明显比三联疗法更好。因此,四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方法值得推广。

关键词:四联疗法;三联疗法;消化性溃疡;疗效比较

消化性溃疡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胃和十二指肠里面微生物的感染,如幽门螺杆菌等。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微生物的抗药性也在逐渐地增强,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三联疗法根除一些微生物的效果也在逐渐地降低[1],这个时候,四联疗法应运而生。因此本文对这两种疗法的具体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其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该院消化内科就诊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对实验对象即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筛选处理,筛选的标准为:经过胃镜检查的消化性溃疡为活动性的,且通过检测幽门螺杆菌呈现的是阳性,无其他严重性的并发症状如胃穿孔等,且家属和本人都知情等。通过筛选达到标准的有124人,因此以这124人作为实验对象。在这124位患者中,男性患者69例,女性患者55例。通过随机化原则,将这124位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人,其中观察组平均年龄为39.6±4.3岁,溃疡面积平均直径为2.4±1.2cm,对照组平均年龄为41.1±3.2岁,溃疡面积平均直径为2.8±1.4cm。

1.2治疗方法

观察组接受四联疗法治疗消化性胃溃疡,对照组接受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胃溃疡。

对照组患者服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雷贝拉唑三种药物,这就是传统的抗生素加抑酸剂的三联疗法。而对于观察组,则采用抗生素加抑酸剂加铋剂的四联疗法,患者需要服用的药物分别为:阿莫西林、克拉霉素、雷贝拉唑另外还加上胶体果胶铋。在保证两组患者的服药时间和服药剂量一致后,统一两组患者服用的周期。为了方便数据的统计,两组患者服药周期均为连续10天。

1.3疗效判断标准

停药四周后对患者进行复查,通过胃镜对消化性溃疡的面积进行观察,判断治疗后消化性溃疡治疗的治疗有效率。其具体疗效判断标准为有效、无效、痊愈等三个程度。痊愈:消化性溃疡面积完全消失;有效:消化性溃疡的症状有所改善,溃疡面积减少;无效:消化性溃疡的面积与原来比没有减少,症状无变化。另外在两组中,分别在有效的患者中选出若干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旋杆菌(Hp)是否完全清除。如果试验的结果显示为阴性,则代表已经完全清除,反之为阳性则表示尚未完全清除。

1.4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x2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停药4周后对124位患者进行内镜检查,发现服用四联药物组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1.9%,其中痊愈19例,有效38例,无效5例;服用三联药物组的患者总有效率为75.8%,其中痊愈12例,有效35例,无效15例。如下表1所示,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它发病率比较高,发病年龄也比较分散,几乎任何年龄都有可能患病[2]。消化性溃疡主要发生部位在胃和十二指肠,产生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胃酸异常分泌,另一种是微生物的感染,如幽门螺旋杆菌。消化性溃疡的产生大部分是因为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破坏了胃和十二指肠的修复防御功能。根据医院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检测和试验可以明显看到,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旋杆菌的检出率要高于健康人群。对于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传统疗法三联疗法就是以降低胃酸和消除幽门螺旋杆菌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传统的三联疗法采用抗生素加抑酸剂的方法,抗生素药物主要是从微生物的培养液中提取的,或者用合成、半合成的方法制造的,能起到消除微生物的作用,而抑酸剂则是针对消化器官内酸性物质起到一定抑制作用。经过医学的发展和相关药物的广泛使用,微生物对药物的抵抗性也在不断地增强[3]。作为导致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微生物幽门螺杆菌,其耐药的菌株逐渐增多,传统的三联疗法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呈现出显著下降的趋势。因此,四联疗法开始逐渐应用到消化性溃疡治疗中去[4]。

四联疗法就是在三联疗法的用药上再加入铋剂对消化性溃疡进行治疗。铋剂的作用在于患者口服后,在胃酸作用下,形成铋盐和溶胶,涂在胃的表面,从而形成保护膜,保护受损的粘膜,另外铋剂还有直接消灭幽门螺旋杆菌的作用。从本次实验结果可以看到四联疗法在治疗的总有效率和Hp清除率上都要优于三联疗法,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1.9%,对照组仅75.8%,观察组Hp清除率为90%,对照组仅66.7%,两组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因此,对于消化性溃疡的患者来说,通过四联疗法可以更加高效地达到治疗的目的,另外对于Hp的根除,四联疗法可以针对Hp耐药性增强的趋势,更加高效地清除幽门螺旋杆菌。总而言之,四联疗法在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上,更具有优势和临床推广价值,可以更广泛地应用。

参考文献:

[1]何榕.四联与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对比分析[J].中外医疗,2013,32(5):93,95.

[2]路元汉.比较四联与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4,(25):61-61,63.

[3]甘德琼.四联与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7):129.

[4]兰晓东.四联疗法与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对比研究[J].中外医疗,2013,32(23):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