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语文朗诵教学现状及对策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2

农村初中语文朗诵教学现状及对策初探

杨小兵

四川省乐至县回澜镇土桥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中,朗读具有重要的地位,它对于学生感知汉语文字、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以及情感要求、塑造学生良好的语言感知力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因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强化语言朗读,重视基础的朗诵练习,在理解课本读物的基础上,强化和巩固朗诵。

关键词:初中语文朗诵教学对策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是学生语言积累、培养习作能力的重要过程。近些年对于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的各项课程学习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新课标也明确提出要重视各个学段的朗读,朗读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育方面也比较重视朗诵课程。教师在朗诵过程中,重点是让学生体会文章所蕴含的作者的感情脉络,从而启发学生去感悟作者的语言情感,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一、语文朗诵教学现状

现状一:课时安排不充分

由于初中生语文课堂任务较之小学生加重,在原有的45分钟课时中学生在语文朗诵方面占用的时间较少,朗诵通常是快速掠过,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一些新课朗诵预习中,学生会遇到生僻字,由于课前没有查阅字典解决生字词理由,再加上“快速”式集体朗诵,这些生字生词都没有在朗诵教学中得到解决。

现状二:朗诵教学目标不明确

在现有的语文朗诵中,教师普遍采用挑选学生朗诵,试图通过对比,启发学生学习。由于此环节所占时间较短,学生的准备都不太充分,学生的朗诵也只是迫于老师的提问,并没有用心、动感情地去朗诵。此外,学生在朗诵过程中没有得到老师读后的及时指导,课堂的评估反馈效果不佳。

现状三:教师指导体系不完善

读物朗诵其实是一项充满艺术性的课堂语言活动,而在初中语文朗诵教学中普遍存在朗诵教学指导单一、机械的情况。在教学中教师往往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某一段某一句文字,或者是用一些形容词来强调朗诵感情,而这种词汇往往令学生困惑,导致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去朗诵。还有些老师采用夸张性的朗诵形式,只重视声音形式,突出声音技巧,却忽视了解读朗诵文本,只在文字的抑扬顿挫和轻重缓急上下功夫,忽视了朗诵中的情感诉求。

二、高效朗诵教学对策

对策一:朗诵时间要充分

在语文朗诵教学中,教师要安排充分的朗诵时间,对于一些重要的读物更要给予充裕的朗诵时间,在课堂上除教师领读外,还可借助多媒体等影像资料进行教学,培养学生朗诵的兴趣。可以结合古人的朗诵教学模式,先让学生做好预习,有些优秀的文章可以要求学生达到背诵的程度,老师结合学生的预习情况再对文章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要把朗诵看成是语文课时的浪费,从深度上认识到朗诵教学的重要性,并且合理安排朗诵时间,确保学生的朗诵时间在动态中达到一种稳定态势。在每天的语文早读时间,可精选一些读物和文章,要求学生熟读和背诵,朗诵时间至少不低于20分钟;在此基础上预留一些时间进行朗诵的基础训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课后要适当布置朗诵作业,由家长指导和监督,教师要进行及时的朗诵作业检查,从校内和校外两方面入手保证学生的朗诵时间。

对策二:系统指导学生朗诵

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要做好朗诵备课以及课堂设计。对于每一篇要朗诵的读物文章,教师要充分地分析,对文章的精湛部分以及知识重点要把握准确,分步骤地有序进行。要从字词、句子和段落入手,清晰解读整篇读物的主要思想情感,做到轻松流畅地驾驭朗诵课堂。要采用多种朗诵教学手段,比如分成小组,组织多名同学朗诵,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对于朗诵的同学要给予鼓励,从而提高他们朗诵的积极性。由于语文读物题材繁多,不同作者的语言风格也会有所差异,对于不同的文章要进行不同的朗诵重点设计。比如像朱自清《背影》之类的抒情散文,要注重朗诵时的流畅与深情;对于一些游记之类的文章,朗诵时要突出强调方位和数据,以及一些拟声词的模仿;对于像《史记》中的一些古文,特别要注重古今异义字的发音和断句。在当前的语文朗诵教学中要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巧妙地运用配乐朗诵方式。

对策三:建立朗诵评价反馈机制

教师要做好对朗诵教学成果的检查,定期对学生朗诵进行抽查和考核。可以分批次或是划分小组进行朗诵复习的考察,在班级挑选朗诵水平较高的同学并鼓励他们树立模范带头作用,以便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朗诵的氛围。之外,学校应积极地组建朗诵兴趣小组,采用同年级朗诵小组编制或者不同年级朗诵小组的混合编制,挑选优秀的朗诵教师对小组学员进行专门的培训,采用朗诵汇报形式,煅炼他们的朗诵能力。学校还应该积极地开展一些朗诵之类的文艺比赛,做好赛前学生的培训、指导和赛后的总结,教师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对策四:尊重学生独特阅读理解

2011年版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从引导层面入手,以教材为载体给学生的阅读理解提供帮助,重视引导、点拨、引领作用,不以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当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出现偏差或者不同于“标准”答案时,教师不要一味否定,而是鼓励学生多感悟、多体验、多讨论,通过学生的自我感悟、互相讨论推动思维的碰撞,从而在碰撞中实现对作品相对完整的理解。可以说,这个理解过程充满变数,呈现出动态化的特点,尊重学生独特的理解能张扬学生个性,真正推动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三、结束语

朗诵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培养学生口语、语感以及完善学生语言情感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应该正视并重视学生朗诵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在教学策略上追求创新,优化教学策略,保证朗诵教学的质量,学校以及社会、家庭等各方面要共同努力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朗诵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张秀梅初中语文朗诵中存在的理由分析[J].新课程研究,2012,(06)。

[2]王茜浅谈初中语文朗诵教学的有效性[J].中学时代,2012,(06)。

[3]宋丽华.实现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尝试[J].辽宁教育,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