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呼吸衰竭患者的气道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急诊呼吸衰竭患者的气道护理体会

高维玲

(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四川遂宁629000)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呼吸衰竭患者气道护理的情况。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9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24例急诊呼吸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法将所有患者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62例。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气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于急诊呼吸衰竭的患者,为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之上进行气道护理,能够更好地促进患者的恢复,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急诊呼吸衰竭;气道护理;住院时间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9-0223-02

呼吸衰竭是临床上一种较为严重的病症,这种病情容易导致患者出现重症第一血症,使患者出现高碳酸血症等情况,因此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十分严重的威胁[1]。呼吸衰竭的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当中,医护人员通常是采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对患者的吸氧效果进行有效调整,可以对患者实施氧气疗法,同时也能够为患者配合一系列的护理干预,以此来干预患者的病情[2]。从总体上来说其效果控制并不是十分理想,所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研究主要分析气道护理对急诊呼吸衰竭患者的影响,同时选择我院2014年9月-2016年10月的124例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研究,结果取得满意成效,现将主要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在2014年9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24例急诊呼吸衰竭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62例。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29例,患者的最大年龄为69岁,最小年龄为21岁,平均年龄为(42.5±10.2)岁;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30例,患者的最大年龄为72岁,最小年龄为25岁,平均年龄为(46.3±11.4)岁。分组以后,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为患者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干预指导,对照组患者配合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为患者进行气道护理,具体的护理干预措施如下:

①插管前护理:在气道插管之前,需要为患者建立消毒环境,患者治疗期间,需要确保患者处于无菌环境之下。护理人员在患者插管之前,需要建立无菌环境,禁止相关的探视人员或陪护人员进入急诊室[3]。做好对患者的心理干预工作,此项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指导,如患者意识清醒需进行插管的知识教育,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心理变化情况,鼓励安慰患者,提升患者的配合度。向患者说明呼吸衰竭治疗的价值并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稳定患者的情绪。患者入院后接受治疗的时候,护理人员需要适当的对患者的状态进行调查,评估患者的精神状态和意识状态,做好对患者的病情信息的采集[4]。如果患者的精神过于紧张,需要遵医嘱为患者进行镇静治疗,确保患者处于放松的状态之下。

②插管后护理:插管后对患者气道的护理质量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能够产生直接的影响。首先需要做好导管护理,插管以后护理人员需仔细检查导管,采用两条胶布以十字交叉的方式对导管进行固定,避免导管出现滑脱移动等情况。在此期间,护理人员还需要强化对导管的看护,如果患者导管出现压扁或损坏的情况,就需要进行及时的更换。其次要做好气囊的护理,在患者治疗期间,需要注意对患者气囊、导管的压力进行控制,使其保持在15mmHg范围以内,定期为患者进行放气,避免患者出现局部缺血和损伤等情况[5]。同时注意观察患者导管内有无分泌物,有分泌物要缓慢的吸出,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因为分泌物而导致的患者出现呼吸衰竭情况。护理人员还需要注意对患者进行高浓度给氧,加大潮气量。如果患者的痰液呈现粘稠状,还需要遵医嘱对患者进行雾化吸入或者是加强气道的湿化,使呼吸道和肺吸入含足够水分的气体,以达到湿润气道黏膜,稀释痰液的作用。最后护理人员还需要对患者的插管效果进行重视,确保插管是在无菌环境下进行,在操作过程中分泌物被吸干净。

1.3效果判定

如果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消失,患者的呼吸指标和血压恢复正常,则表示显效;如果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减轻,患者的呼吸和血压状况恢复或者改善,则表示治疗有效;如果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无明显的变化,则表示治疗无效。[注: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有涉及到的数据采用统计软件IBMSPSS23.0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涉及到的计数资料均采用χ2检验,组间比采用单因素方差检验,P<0.05表示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20.3±2.1)d,对照组(29.5±3.6)d,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情况请参见表所示。

3.结论

本研究主要分析急诊呼吸衰竭的气道护理的效果,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效果优于对照组,证明了对急诊呼吸衰竭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为患者配合气道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能够在治疗过程中为患者进行气道护理,它主要是从患者的吸氧吸痰等多方面入手,有效的控制患者的气道感染情况,也能够控制患者的病情,提高临床的治疗效果。综上所述,临床上对于急诊呼吸衰竭的患者,为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之上进行气道护理,能够更好地促进患者的恢复,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杨娜.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呼吸衰竭患者重症监测中的应用研究[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5,14(06):152-154.

[2]刘晓燕.基于急诊呼吸衰竭患者在抢救治疗过程中的治疗和气道护理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21(36):1572-1574.

[3]秦序玲.急诊呼吸衰竭患者的气道护理要点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21(03):571-573.

[4]冯碧霞,张会文,朱福君,李海燕.急诊呼吸衰竭患者的气道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1(55):263-265.

[5]邱秀文.无创呼吸机治疗急诊呼吸衰竭的护理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53):587-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