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例剖宫产患者的心理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2

26例剖宫产患者的心理护理

李希彩

李希彩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单集镇吴桥卫生院手术室江苏徐州221129)

【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心理护理对剖宫产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我院2013年1月1日-6月1日期间共收治剖宫产手术患者26例,随机分组,对照组的13例剖宫产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的13例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外加科学的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上述两组患者的手术与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护理满意度为92.31%,与对照组患者的76.92%和84.62%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即P<0.05。结论:对于剖宫产手术患者而言,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外加科学的心理护理干预不仅可保障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且对临床护理满意度的提高也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关键词】剖宫产手术心理护理影响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观念不断进步的同时,剖宫产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分娩方式了。近些年来,我国剖宫产率不断升高,甚至超过分娩总人数的50%[1]。然而,剖宫产作为一种手术,其在具备创伤性的同时还具备一定的风险性。现阶段,心理护理是确保产妇分娩安全与护理顺利的重要手段。为了进一步分析心理护理对剖宫产患者手术与护理效果的影响,我院特开展本研究,并做出系统的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2013年1月1日-6月1日期间共收治剖宫产手术患者26例,其年龄为20-40岁不等,平均25.4岁。患者的孕周为35-44周之间,妊娠1-4次。所有26例患者均在知情的情况下签署剖宫产同意书,随机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由13例患者组成,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以及妊娠次数等方面均经过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外加系统的心理护理干预,具体的护理措施如下:

首先,手术前心理护理。手术将会对患者的身心产生应激反应,从而致使其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手术前,由于患者对手术状况不了解,极易出现恐惧、不安、焦虑等负面情绪,所以,护理人员应给予其积极的心理疏导,为产妇讲解剖宫产的基本知识,最大限度的消除患者的心理顾虑,使其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

其次,手术中心理护理。面对陌生的手术环境与即将开始的手术,产妇容易产生恐惧感与孤独感。基于此,护理人员尽量保证手术室安静,以消除产妇的恐惧心理。术中,护理人员应密切留意产妇情绪的变化情况,及时了解产妇是否有不适感。胎儿娩出后,护理人员应马上告知产妇婴儿已安全降生,并使用赞美的语言向产妇描述婴儿的主要特征,使产妇产生满足感与自豪感,以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2]。

第三,手术后心理护理。术后,护理人员应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告知产妇及其家属手术顺利,已达到预期目标。产妇的心情愉悦对其术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情况下,剖宫产手术后最为常见的问题为产妇手术切口疼痛,基于此,缓解手术疼痛是护理人员工作的重要内容。护理人员应积极向产妇讲解产生切口疼痛的原因以及持续时间,并运用分散注意力、运用镇痛药物等方法来缓解产妇的切口疼痛。护理人员应关心产妇、爱护产妇,在感情上与产妇产生共鸣,以最大限度的化解其不良情绪。在身体方面,护理人员应帮助产妇进行积极锻炼;在心理方面,则应给予产妇鼓励与依靠,以利于其术后恢复。此外,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家庭支持对剖宫产术后患者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护理人员应告知产妇家属,妊娠属于女性极为特殊的时期,手术创伤不仅会使产妇在身体上更加脆弱,还将导致其产生较为严重的心理压力,特别是由性别歧视的家庭,护理人员应告知产妇家属家庭支持的重要意义,并引导其摒弃陈旧的生育观念,树立男女平等的新思想,从而最大限度的消除产妇顾虑[3]。

1.3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充分运用了SPSS11.5数据处理系统,并在结合t检验和卡方检验的同时以P<0.05为研究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护理满意度为92.31%,与对照组患者的76.92%和84.62%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即P<0.05。具体的数据对比结果如下:

表1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与护理效果对比如下

P<0.05<0.05

3讨论

剖宫产是现代产科极为常用的分娩方式,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剖宫产率已超过产科正常分娩率。然而,剖宫产作为一种有创手术,其不仅会对产妇的身体产生影响,且对产妇的精神与心理也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心理护理作为现代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关系着产妇的手术成功率与术后恢复状况,同时也对产妇的心理状况与妊娠结局产生了极为重要的积极影响。剖宫产手术无疑会对产妇及其家属产生巨大的震撼和刺激,对机体产生一定的创伤,患者由于各自的情况和素质不同,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反应是完全正常的。因此,一定要重视和加强对手术后患者的心理护理。要时刻注意患者的心理变化,随时进行引导、安慰和劝导。要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把患者当亲人,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安全感和亲切感。同时医护人员要特别注意自身的言行,严格遵守各种医疗规章制度,采取各种方式尽力减轻产妇的心理应激反应,这对剖宫产患者恢复健康将起到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对于剖宫产手术患者而言,心理状态的好坏对手术成功与否、对手术后的健康恢复快慢均起到重要作用。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外加科学的心理护理干预不仅可保障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且对临床护理满意度的提高也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衣竞贤,程巍,张伟艳.剖宫产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6):168-169.

[2]宋丽敏.剖宫产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0,8(35):144-145.

[3]孙智慧.剖宫产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05(2):227-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