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喀斯特地区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调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1-11
/ 3

贵州省喀斯特地区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调查

何平陈刚蒋丽张建华

何平陈刚蒋丽张建华

(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贵阳550001)

【摘要】目的:对我省喀斯特地区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进行监测。方法:选取我省2个典型喀斯特地区,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进行常规指标的检测,并对供水点的水源类型、水处理工艺进行调查。结果:438个监测点,水源水为地下水的占64.84%,地面水的占35.16%,其中安顺市供水水源地下水占82.01%,黔西南州供水水源地面水占65.00%。438个监测点未进行水处理的占77.63%,其中安顺市91.37%的监测点未对水进行处理。438个监测点的出厂水和末梢水常规指标合格率在22.83~38.36%之间,其中丰水期出厂水常规指标合格率高于末梢水。438个监测点,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为33.79%,毒理指标合格率为88.70%,微生物和毒理指标枯水期合格率高于丰水期。黔西南州监测点丰水期的出厂水、末梢水常规指标及微生物指标合格率均高于安顺市,毒理指标合格率全年均高于安顺市。结论:我省喀斯特地区农村集中式供水点绝大多数未进行水处理,水质卫生指标合格率较低,其中微生物指标超标的比例较大,毒理指标合格率较高。调查结果提示,喀斯特地区水源水易受污染,应加强水的处理及对管网的管理工作,同时在这些地区开展健教干预,宣传喝开水不喝生水,以达到安全饮水的目的。

【关键词】饮用水;喀斯特地区;微生物超标

【中图分类号】R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1-0098-04

InguizhoukarstareasofruraldrinkingwaterqualityhealthsurveyHeping,Chengang,JiangLi,zhangJanhua,centers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inguizhou,guizhouguiyang,550001,china

【Abstract】ObjectiveMonitoringofcentralizedwaterqualityinKarstAreasofGuizhouprovince.MethodsWatertype,waterpointandwatertreatmentprocesswereinvestigatedunderthe“drinkingwaterhealthstandards”requirementsfortestingconventionalindicatorsintwokarstareasinGuizhouprovince.ResultsAmongthe438monitoringpoints,64.84percentofwatersourcewasgroundwaterand35.16percentwasundergroundwater.InthecityofAnshun,82.01percentofsupplysourceswasgroundwater,whereasinQianxinanAutonomousPrefecture,thepercentwas65.00.Thepercentofwaterthatwasnottreatedwas77.63,OfwhichinAnshunmonitoringpointthepercentis91.37.Qualifiedrateofconventionalindexoffactorywaterandperipheralwaterwerebetween22.83~38.36%,whichinthewetseasonthequalifiedrateofthefactorywaterwashigherthanperipheralwater.Qualifiedrateofmicrobialindexwas33.79percentandthequalifiedrateoftoxicologicalindexwas88.70percent.Themicrobiologicalandtoxicologicalindexwasbetterindryseasonthanwetseason.Thequalifiedrateoffactorywater,peripheralwaterandmicrobialindexinQianxinanAutonomousPrefecturewerehigherthanthecityofAnshun,whereasthetoxicologicalindexwaslowerthanAnshunCityinthewholeyear.ConclusionInKarstAreasofGuzhouprovince,themajorityofcentralizedwaterwasnottreatedandthequalifiedratewaslowerespeciallythemicrobiologicalindex,butthequalifiedrateoftoxicologicalindexwashigher.Theinvestigationresultssuggestedthatwatersourcesinkarstareaswasvulnerabletopollution,sowatertreatmentshouldbestrengthenedaswellasthemanagementofthenetwork.Carryingouthealtheducationinterventionsintheseareas,propagatingtodrinkboiledwatertoachievethepurposeofsafedrinkingwater.

【Keywords】Drinkingwater;Karstsregion;Excessivemicrobial

农村生活饮用水与群众健康状况密切相关[1],而喀斯特地区因特殊的地质结构,生活饮用水水质易受周边环境因素影响[2],为了解我省喀斯特地区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确保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2013年开展了调查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监测点

选择我省具有典型喀斯特地貌特征的黔西南州和安顺市开展调查。在安顺市选取278个农村集中供水点、在黔西南州选取160个农村集中供水点开展监测。

1.2监测方法

每个监测点在枯水期和丰水期分别采集出厂水和末梢水各1份,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进行常规指标的检测,并按照统一的调查表对供水点的水源类型、水处理工艺进行调查。

1.3结果判定

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对每份水样进行总体判定(一项指标超标即为不合格),根据喀斯特地貌的特性,将微生物指标和毒理指标单独进行结果判定。

1.4监测指标

1.4.1基本情况调查包括水源类型、水处理工艺情况。

1.4.2水质常规检测指标包括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微生物学指标和消毒剂指标。

1.5统计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率的比较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监测点水源情况

438个监测点中,地下水占64.84%,地面水占35.16%,安顺市的监测点以地下水为主,占82.01%,黔西南州的监测点以地面水为主,占65.00%。见表1。

2.2水处理工艺

438个监测点中未进行水处理的占77.63%,只有10.96%的监测点进行了完全处理,有6.39%的监测点进行了沉淀过滤处理,有5.02%的监测点只进行消毒处理。安顺市的监测点未进行水处理的占91.37%,黔西南州监测点未进行水处理的占53.75%,有26.88%的监测点进行了完全处理。

经X2检验,安顺市监测点未进行水处理的比例显著高于黔西南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737,P<0.05)。见表2。

2.3水质常规检测指标合格情况

2.3.1丰水期水质情况

438个监测点丰水期出厂水合格率为29.22%,末梢水合格率为22.83%,其中安顺市监测点出厂水合格率为24.82,末梢水合格率为18.35%,黔西南州监测点出厂水合格率为36.88%,末梢水合格率为30.63%。

经X2检验,438个监测点丰水期出厂水合格率高于末梢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48,P<0.05);2个监测地区比较,黔西南州丰水期出厂水及末梢水合格率均高于安顺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85、8.692,P均<0.05)。见表3。

2.3.2枯水期水质情况

438个监测点枯水期出厂水合格率为38.36%,末梢水合格率为34.02%,其中安顺市监测点枯水期出厂水合格率为39.93%,末梢水合格率为35.25%,黔西南州监测点出厂水合格率为35.63%,末梢水合格率为31.88%。

经X2检验,438个监测点枯水期出厂水与末梢水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786,P>0.05);2个监测地区比较,枯水期出厂水和末梢水合格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516、0.795,P均>0.05)。见表4。

表4监测地区枯水期出厂水和末梢水监测结果

2.3.3微生物指标情况

438个监测点全年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为33.79%。出厂水微生物指标全年合格率为36.19%,其中枯水期合格率为39.73%,丰水期合格率为32.65%;末梢水微生物指标全年合格率为31.39%,其中枯水期合格率为36.07%,丰水期合格率为29.68%。

安顺市监测点全年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为32.82%。出厂水枯水期合格率为41.37%,丰水期合格率为28.78%;末梢水枯水期合格率为37.77%,丰水期合格率为23.38%。

黔西南州监测点全年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为35.47%。出厂水枯水期合格率为36.88%,丰水期合格率为39.38%;末梢水枯水期合格率为33.13%,丰水期合格率为32.50%。见表5。

经X2检验,438个监测点枯水期微生物指标合格率高于丰水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226,P﹤0.05);2个监测地区相比,枯水期出厂水和末梢水微生物指标合格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856、0.950,P均﹥0.05),丰水期黔西南州出厂水和末梢水微生物指标合格率均高于安顺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17、4.313,P均﹤0.05)。

2.3.4毒理指标

438个监测点全年毒理指标合格率为88.70%。出厂水毒理指标全年合格率为88.82%,其中枯水期合格率为90.64%,丰水期合格率为86.99%;末梢水毒理指标全年合格率为88.59%,其中枯水期合格率为90.41%,丰水期合格率为86.76%。

安顺市监测点全年毒理指标合格率为85.07%。出厂水枯水期和丰水期合格率均为85.25%;末梢水枯水期和丰水期合格率均为84.89%。

黔西南州监测点全年毒理指标合格率为95.00%。出厂水枯水期合格率为100%,丰水期合格率为90.00%;末梢水枯水期合格率为100%,丰水期合格率为90.00%。见表6。

经X2检验,438个监测点枯水期毒理指标合格率高于丰水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31,P<0.05),全年监测黔西南州毒理指标合格率高于安顺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942,P<0.05)。

3.讨论

喀斯特地区水质易受环境影响[3],此次监测的区域为我省典型的喀斯特地区,其中的安顺市农村饮用水源以地下水为主(82.01%),黔西南州以地面水为主(65.00%),二者能较全面的反映我省喀斯特地区地面水和地下水的卫生状况。监测的438个农村集中式供水点中,未进行水处理的占了绝大多数(77.63%),进行完全处理的仅占10.96%,少数供水点仅仅开展沉淀过滤或消毒处理。安顺市的监测点未对水进行处理的情况尤其严重(91.37%)。

水质常规监测结果显示:438个监测点无论丰水期还是枯水期、无论出厂水还是末梢水,总体的合格率都较低,仅在30%左右(22.83~38.36%),在丰水期,出厂水的常规指标合格率高于末梢水。全年监测,微生物指标合格率均较低(33.79%),其中枯水期合格率高于丰水期。毒理指标合格率较高(88.70%),出厂水与末梢水合格率较为一致,但枯水期毒理指标合格率高于丰水期。从地区分布来看,丰水期黔西南州的出厂水和末梢水的常规指标总体合格率、微生物指标合格率均高于安顺市,毒理指标合格率全年监测均高于安顺市。

综上所述:我省喀斯特地区农村集中式供水多未进行水处理,水质监测常规指标及微生物指标合格率较低;在丰水期,出厂水常规监测指标合格率高于末梢水;在枯水期,微生物和毒理指标合格率均高于丰水期;黔西南州丰水期的出厂水、末梢水和微生物指标合格率均高于安顺市,毒理指标合格率全年监测高于安顺市。

研究结果说明,我省喀斯特地区由于地质结构的原因,水源易受周边环境的污染,特别是微生物的污染较为严重,导致了我省喀斯特地区农村饮用水源微生物指标超标严重。特别是在丰水期,由于降雨充沛,更易将污染物带入水源,加之我省农村集中式供水多没有按照要求对水进行处理,从而导致我省喀斯特地区农村饮用水微生物指标合格率较低。庆幸的是,这些喀斯特地区因为贫困,多无大型工业生产企业,因此水源水的毒理指标合格率较高。此外,在丰水期,出厂水的常规指标合格率高于末梢水,提示我省农饮水管网存在破损情况,在丰水期易导致厂外管网的二次污染。黔西南州的出厂水、末梢水常规监测指标和微生物指标合格率在丰水期均高于安顺市,毒理指标合格率全年监测高于安顺市,这是否因黔西南州的监测点对水的处理比安顺市监测点好,还是因为喀斯特地区地下水比地面水更易受到污染有关(安顺市饮用水源以地下水为主),尚待深入研究。

调查结果提示:①我省喀斯特地区因水源易受污染,从而导致常规指标和微生物指标超标,特别是在丰水期,各项指标超标更为严重,因此因加强对农村集中式供水的水处理,确保饮水安全。②由于喀斯特地区农村饮用水主要是微生物超标,在目前的现状下,应向农村人群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号召喝开水、不喝生水,避免因微生物污染引起的传染病流行。③由于喀斯特地貌的特殊性,在这些地区引进工业生产时,更应高度关注金属等毒理指标可能对水源造成的污染,避免因环境污染造成水源污染。④我省喀斯特地区农饮水工程存在厂外管网破损情况,应加强管网维修维护,以确保饮水安全。⑤在喀斯特地区,地下水是否比地面水更易受到污染,尚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郭航远,池菊芳,沈静,等.水与健康[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3:1-3.

[2]李越越,谭晋.贵阳市喀斯特地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方法与实例分析[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3(10):45-47.

[3]范荣亮,苏维词,张志娟.贵州卡斯特地区水资源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7(4):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