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方式对中压配电网技术经济性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供电方式对中压配电网技术经济性的影响

李学军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松山区供电分公司内蒙古赤峰024000)

摘要:随着农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农村对于电能的需求也日益增大,电力行业对农村配电网络的优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使电网建设与城乡建设同步协调发展。其中,中压配电网作为农村配电网络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能够保证配电网络得以正常的运行。基于此,本文主要结合当前农村中压配电网络规划的现状,对其优化规划方向以及工作要求做出分析。

关键词:农村中压配电网络;优化规划;发展方向;现状问题;

1农村中压配电网络的相关概述

中压配电网络的结构形式可以划分为几下几种类型:环状、树状以及辐射状几种基础的类型。从应用的特点上来看,农村中压配电网络具备以下几种特点:(1)需定期地更新系统,并对相关的设备进行合理的改造;(2)中压配电网络的设备量较大,普遍分布于街道等人多场所当中;(3)一旦受到施工突发状况以及系统故障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压配电网络很容易出现电压不稳的情况,容易造成大面积停电,会为用户以及电力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必须针对中压配电网络的运行特点,对其进行合理地优化设计,强化该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为用户提供安全用电的环境。

2农村中压配电网优化规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无法完整的收集数据

随着农村配电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实际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也与日俱增,且数据的更新速度较快,无法完整的采集到所有的数据信息。在实施配电网优化规划的工作当中,大多数工作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资源去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运行数据信息,并将其编制成为资料。一般来说,配电网在运行的过程中,主要产生的运行数据有:配电设备在实际运行中产生的数据、规划区域内的规划资料等数据。其中占据数据量比重最大的就是配电设备及运行数据。在对配电设备及运行数据进行整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不仅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对其进行整理,还要对其进行准确、全面的分析,具有较大的工作难度,无法实现收集到完整数据的要求。

(2)无法评估及预测空间负荷

在配电网的空间负荷的评测工作当中,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使用总量预测技术基本上发育成熟,可以应用于负荷预测的工作当中。从整体上来看,负荷预测工作属于整个配网规划的核心工作内容,工作人员在开展该项工作的时候,不仅要对所测电荷的大小进行预测,还需要对负荷的增长位置进行实际预测。然而,由于各种因素极大程度上增加了负荷预测工作的难度,难以确保预测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3)配网网络结构优化难度较大

对中压配电网络进行优化规划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能够根据规划期的电源规划与预期的负荷水平,进而确定最优的配网结构,满足经济性与可靠性的运行要求。然而,配电网络规划优化工作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工作人员在对其进行优化的时候很容易受到空间负荷准确度不高的影响,会影响实际的参数求解计算过程,容易造成结果偏差,最终会导致实际的配网结构无法达到预期的要求,优化规划难度较大。

(4)自身的限制因素较多

中压配电网络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容易受到自身运行因素的影响,无法实现对运行数据进行有效的采集。从整体的应用效果来看,农村中压配电网本身就具有不稳定性、多目标性、复杂性以及非线性等多方面的特点。其中,不确定性主要是指网络中的设备有效度和其对应的负荷曲线存在着不规定性,工作人员很难准确地测出其的对应值;多目标性主要是指在对中压配电网络进行优化规划的时候,需要结合当地的环境特点以及经济特点等农村特点,综合性地对中压配电网络进行优化规划,在此过程中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资源以及物力资源,具有较大的工作难度;非线性主要是指网损、线路功率等线路参数与电气量之间是属于非线性的关系,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复杂性主要是指网络中涉及的运行设备较多,工作人员在对其进行优化的时候,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性的评定,所以工作难度较大。

3关于对中压配电网络优化的发展方向分析

(1)应紧密地结合配电网络实际运行的情况,对其优化规划方向进行具体化的分析,可以根据配电网实际的优化情况构建建模方法;(2)可以从多目标性的角度出发,结合配电网规划中涉及使用到的数学模型,并根据设定的目标函数个数,将其进行具体的模型划分;(3)可以从运行的稳定性及可靠性的角度出发,利用数学模型对其进行划分与评定,可以分为可靠性模型和确定性模型两种;(4)可以从时间的角度上出发,将中压配电网络中涉及到的运行系统具体划分为动态负荷整体系统、动态负荷子系统以及静态负荷子系统等几种类型的系统。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知在规划时必须严格参照上述的几点要求,才能对中压配电网络进行优化规划,确定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具体的操作如下:

可以将中压配电网络需要优化规划的内容进行处理,如收集电网运行的最初数据、了解用户的用电需求、评测电压的分布状态以及确定变电站的实际地址等内容。结合上述的这几点内容,对现有的配电网进行改造分析,结合输电网实际的结构情况,制定出各种可能的配电网规划方案,并对其施以经济性的评价。在配电网络的优化工作中,可以尝试使用新型技术的智能决策系统以及相关的软件包,如GIS系统,对配电网进行结构规划与优化的工作。结合GIS系统中先进的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对配电网运行中产生的数据信息进行实时的管理和控制,不但可以帮助工作人员提取电网的运行数据,还可以有效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最终可以有效实现网架优化与自动布线的要求。使规划过程更直观更具有交互性。

结论

在今后的发展中,在农村中压配电网络的配置方面,相关人员必须及时地明确配置中存在的现状问题,并及时地采取对应的措施予以解决,对中压配电网络进行合理化、科学化的优化配置。另外,在对其进行优化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地把现有的技术内容全面地应用于当前的规划工作当中,从根本上满足农村中压配电网络的优化要求。

参考文献:

[1]廖国栋,杨高才,谢欣涛,侯益灵.供电方式对中压配电网技术经济性的影响[J].电网技术,2011,35(03):113-118.

[2]林耀.中压配电网接线方式技术经济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