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连续缝合在颌面外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6-16
/ 2

皮下连续缝合在颌面外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刘玲玲陈飞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100000

【摘要】目的:探讨皮下连续缝合在颌面外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颌面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给予观察组皮下连续缝合治疗,给予对照组传统缝合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合格率为98.00%,对照组治疗合格率为82.00%;观察组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缝合手术方法相比,采用皮下连续缝合治疗颌面外伤的效果显著,伤口愈合合格率高,因而值得大范围推广应用。

【关键词】皮下连续缝合;颌面外伤;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781.0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5)6-0167-02

Subcutaneouscontinuoussutureinthetreatmentofmaxillofacialtraumaclinicalobservation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subcutaneouscontinuoussutureinthetreatmentofmaxillofacialtraumaclinicalapplicationeffect.Methods:Selectourhospital100casesofmaxillofacialtraumapatientsastheresearchobject,andallofthepatientswererandomlypidedintoobservationgroupandcontrolgroup,50casesineachgroup.Subcutaneouscontinuoussutureobservationgroupwasgiventothecontrolgroupconventionalsuturetreatment,comparativeanalysisoftwogroupsofthesurgicaltreatmenteffect.Results:Percentofpassis98.00%observationtreatmentgroup,controlgrouptreatmentofpercentofpassis82.00%.Observationgroupsignificantlygreaterthanthecontrolgroup,twogroupsare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Comparedwiththetraditionalsuturesurgicalmethod,thesubcutaneouseffectofcontinuoussutureinthetreatmentofmaxillofacialtrauma,woundhealingrateishigh,andisworthwideapplication.

【Keywords】Subcutaneouscontinuoussuture;Maxillofacialtrauma;Applicationeffect

颌面外伤是常见外科伤病之一,多由交通事故、运动意外、工作意外、生活意外等原因导致。相比于人体其他部位,颌面部的解剖结构十分独特,再加上外貌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因此颌面外伤的手术治疗与美学修复工作面临较大困难[1]。对此,部分医院尝试使用皮下连续缝合方式治疗颌面外伤并取得不错效果。本文结合实例,探讨皮下连续缝合在颌面外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具体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0例颌面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症状符合颌面外伤临床诊断标准;自受伤至就医时间不超过6h;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外伤创面伴严重挫伤;不符合临床诊断标准者;重症脱水患者;电解质紊乱患者[3]。观察组中男性20例,女性30例;年龄在6~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1.22.1)岁;其中10例前额受伤,10例腮腺区受伤,8例面颊受伤,6例鼻背部受伤,7例眼睑受伤;3例颈部受伤;6例耳廓受伤。对照组中男性21例,女性29例;年龄在7~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2.66.7)岁;其中9例前额受伤,10例腮腺区受伤,9例面颊受伤,7例鼻背部受伤,7例眼睑受伤;3例颈部受伤;5例耳廓受伤。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给予观察组患者皮下连续缝合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缝合治疗;并在术前及术后给予两组相同处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术前处理患者入院后立即对其受伤创口进行清理,并常规使用抗生素药物24小时以预防感染出现。另外,在患者入院后还要对其受伤原因、受伤过程等进行简单了解。

1.2.2观察组手术方法①分层缝合伤口较深或者皮下组织较厚的区域;关闭死腔并对骨膜、肌层、深筋膜等进行逐层间断缝合以对齐切口和伤口。②先进行皮下组织滑行分离,再对张力较大的切口进行缝合;缝合时要确保伤口两端对位良好,以免缝合后出现褶皱。③选择一侧皮肤与皮下组织的交界处作为进针口;进针时最好靠近真皮层以免进针过深。采用皮内平行出针方式,保持两端深度一致,并使一侧进针点略远于另侧出针点;针距应在3~5mm,切口末端出针后立即拉紧缝线以保证两侧皮肤紧密对齐。④若切口出现转折或者存在弧度,可在转折处切缘两侧皮肤进针以及出针,缝合时留一针缝线在皮外;拆线时采用节段拆除的方式,降低皮内缝线中断、残留几率。⑤缝合时,两端各留3cm左右线头,并打结固定线尾端。⑥拆线时,先剪断一端线结,并手持缝线两端来回拉动,待缝线与组织分离完全后,拉紧一端将缝线完全拆除。

1.2.3对照组手术方法对患者创面进行清理,封闭死腔,并采用传统缝合方式进行缝合。

1.2.4术后处理术后用干纱布覆盖加压包扎;常规使用抗生素24小时以预防感染发生;叮嘱患者避免创口接触水,保持伤口清洁。一周后可进行拆线。

1.3疗效评价分析[4]①手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并统计其伤口感染情况、皮下瘀斑情况以及切口愈合情况。②疗效判断标准:优秀:切口达到Ⅰ期愈合,随访过程中无感染发生;颌面仅剩细线状瘢痕,且瘢痕表面光滑平整,无针眼瘢痕;皮下无瘢痕。良好: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发生;表面皮肤有瘢痕但不影响美观;皮下瘢痕明显。不合格:切口愈合不佳,发生感染;皮肤表面及皮下均可见明显瘢痕。治疗合格率=优秀率+良好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接受χ2检验,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优秀者40例,治疗良好者8例,治疗不合格者2例,治疗总合格率为98.00%;对照组治疗效果优秀者30例,治疗良好者11例,治疗不合格者9例,治疗总合格率为82.00%。观察组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颌面外伤为常见头面部外伤之一,具有高暴露性、创口不规则等特点,若手术缝合不当可能留下明显瘢痕以至于影响患者美观,干扰其正常生活[4]。同时,面部是人体神经较为集中的部位之一,若缝合时操作不当则可能损伤面部神经导致五官移位,或者五官异常,如口歪、斜眼等功能障碍[5]。因此,颌面外伤治疗既要符合普通外伤治疗原则,又要满足患者高标准的美容要求。

皮下连续缝合手术是一种新型的手术缝合操作之一,具有缝合后恢复快、手术创伤小等特点,能够充分满足颌面外伤治疗原则。相比于传统缝合方式,皮下连续缝合可使切口皮肤组织实现良好对位,并且缝合沿顺皮纹方向,不留针眼,也就保持了患者面容的美观性[6]。然而,在应用该手术方法时需注意:对患者创口进行无痛清理,降低患者疼痛体验,提高患者对手术操作的依从性;术后需采用冰袋连续湿敷3天,随后使用低能量远红外线进行局部照射,每日一次,每次持续20min,连续照射一周后拆线。

本组研究通过对比皮下连续缝合与传统缝合的效果发现:接受皮下连续缝合治疗的观察组治疗合格率为98.00%,对照组治疗合格率为82.00%,结果说明皮下连续缝合治疗颌面外伤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缝合治疗。

综上所述,与传统缝合手术方法相比,采用皮下连续缝合治疗颌面外伤的效果显著,伤口愈合合格率高,因而该方法值得大范围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沈艳红.65例口腔颌面外伤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3,13(9):54-55.

[2]宣望东.皮下连续缝合在颌面外伤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3,31(16):129-130.

[3]颜成东.口腔颌面外伤的临床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4,25(24):140-141.

[4]胡亚兰,王满,胡亚欣.急诊颌面外伤Ⅰ期修复微创处理要点[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11(2):182-183.

[5]臧静.口腔颌面部外伤患者的急救和护理[J].黑龙江医药,2010,25(4):665-668.

[6]史贺,赵勇,邱成.美容医学在颌面部外伤处理中的应用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9(7):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