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诊断的规范和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诊断的规范和进展

张宏波

张宏波

(黑龙江七台河市中医医院154603)

【摘要】近几年来,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病率持续上升,患者人数不断增加。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疾病认识的深入,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无论是疾病术语、诊断规范、治疗方法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从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概念入手对最新诊断技术做了评述,希望为同行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诊断消化系统

【中图分类号】R7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3-0017-02

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例罕见且生长速度缓慢的慢性肿瘤疾病,这类肿瘤疾病最为突出的特点便是能储存和分泌不同的肽、神经胺。在长期的临床诊疗工作中,受到神经内分泌肿瘤发病率低、症状特征不明显的影响,严重缺乏相关资料且诊疗技术不成熟,这种现象的存在严重阻碍和制约着临床诊疗效果,给临床医师工作带来影响。为此,本文分析了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概念、特点,并阐述了病理诊断规范以及未来进展情况,旨在为临床医生工作提供参考,使其进一步的了解这一疾病。

一、神经内分泌肿瘤概念

神经内分泌肿瘤就字面意思我们就可以看出它是肿瘤疾病的一种,是源于胺前提取、脱羧能力的神经内分泌细胞肿瘤,这类肿瘤疾病有着发病率低、生长速度缓慢的特点。根据国际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得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出现通常都是由肠道引起的,它又可以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三类不同的肿瘤。其中前肠肿瘤主要指的是以呼吸道、胸腺、胰腺、胃等器官引起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中肠肿瘤是发生在小肠、阑尾等部位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后肠肿瘤则是由直肠、横结肠引发的肿瘤疾病。

在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内分泌物是引起肿瘤的主要原因,这也是断定肿瘤类型的主要标志,而分泌物虽然在血液和尿液中会呈现出升高态势,但是其并不表现出特定症状或者综合症状。经过分析,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出现大多都是在成人阶段,而在儿童之中极为罕见。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时间里,由于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病率低、特征不明显,使得研究工作一直停滞不前,研究和认识相对浅薄,这也是患者生存期没有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但是在患病人数上我们可以发现,三十多年患者数量增加了十倍不止,与其他的病症相比较,这类肿瘤数量增加最为迅速,这与诊断技术革新、病理认识有着密切关系。

二、临床表现

目前,我国尚未形成完善、科学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规范,就发病率以及患者人数都没有真实的记录。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作为最常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占据所有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75%左右,但是由于发病不为特殊、临床表现不明显、病理学特征不清楚的影响,目前在临床诊疗上认识还不够彻底,经常出现一些漏诊、误诊问题,使得诊疗疗效不理想。

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种发生在消化系统的肿瘤疾病,它可能出现在消化系统的任何一个部位,任何一个器官之中。在目前的临床诊断中,我们通常根据肿瘤是否出现激素将未尝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分为非功能性肿瘤和功能性肿瘤两类。非功能性肿瘤在诊断的时候主要表现出消化道症状或者局部肿瘤症状。功能性肿瘤则以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为主,包括生长抑素瘤、胃泌素瘤和胰岛素瘤等。

三、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理诊断

在目前的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诊断工作中,常见的诊断方式主要包含肿瘤记物检测、影像学检测以及病理诊断三种。

1.肿瘤标记物

由于未尝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引发根源是神经内分泌细胞,这些通常都具备着肽类、胺类激素的功能,因此在临床诊断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检测血清、血浆中的肽类、胺类激素来断定症状。

2.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各种临床诊断工作中采用最多的技术之一,未尝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当然也不例外,由于这类肿瘤的临床表现为多样性、不典型性,因此在影像学诊断的时候对肿瘤的定位就显得十分重要。目前,我们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含有内经、超声波、CT等。内镜作为食道、肠道诊断中应用最多的电子设备,在此类肿瘤诊断优势明显。

由于GEP-NEN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和不典型性,因此影像学检查是协助诊断尤其是肿瘤定位诊断的重要手段。影像学检查包括内镜、超声内镜、超声、CT、MRI、生长抑素受体显像、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等。内镜主要用于食道和胃肠道NEN的检查,但内镜下肿瘤表现缺乏特异性。超声、CT、MRI可以发现直径大于1cm的病灶,检查阳性率在60%-90%之间,尤其在评估肿瘤与邻近器官、血管和神经的关系,发现肝脏、淋巴结等转移灶,预测手术的可行性,评价疾病的分期及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SRS是近年发展较快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的GEP-NEN定位诊断技术。由于55%-95%的NEN细胞表面表达生长抑素受体,特别是SSTR2和SSTR5,可以与生长抑素类似物如奥曲肽特异性结合,SRS就是将适当的放射性核素标记的SST类似物引入体内,与肿瘤表面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使肿瘤显像,从而进行肿瘤灶和转移灶定位诊断的技术,此外,SRS还可用于预测肿瘤对生长抑素类药物或核素治疗的敏感性。

3.病理诊断

GEP-NEN最终需要病理确诊。长期以来,神经内分泌肿瘤在命名和分类上存在不少混乱,为了达到规范的诊断,以确保患者得到最理想的治疗。在上述基础上,GEP-NEN最新病理分类如下:1.神经内分泌瘤(NET):是高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由相似于正常内分泌特征的细胞所组成,表达神经内分泌分化的一般标志物和部位相关的激素,核异型性轻至中度,分级为G1和G2。NETG1级即为既往的类癌。2.神经内分泌癌(NEC):是低分化高度恶性肿瘤,由小细胞或大细胞组成,有时具有类似神经内分泌瘤的器官样结构,表达神经内分泌分化的一般标志物,有显著核异型性,分级为G3。

四、展望

GEP-NEN为一类临床少见肿瘤,近年来由于诊断技术的改善对其诊断率在不断提高。然而现有的流行病学数据、诊治指南基本来自欧美地区。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在全国多中心、多学科的合作下,能得到中国地区GEP-NEN的发病率数据、建立中国地区GEP-NEN的随访数据库、开展高水平的GEP-NEN治疗临床试验、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GEP-NEN诊治指南,以进一步提高我国GEP-NEN的诊治水平。

五、结束语

总之,在过去的十年间,GEP-NEN的发病率和患病率逐步升高,这可能与医师对疾病的认知度提高有关,同时也与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改善有关。由于患者的临床症状因肿瘤的分期和原发部位的不同而不同,所以,临床对于GEP-NEN的诊断还面临很大的挑战。相信随着对GEP-NEN认识的不断深入,尤其是不同的分子靶向药物在临床治疗上的成功,未来一定会出现新的、更为敏感的生物标志物和分子影像技术,提高NEN的早诊率。

参考文献

[1]朱雄增.消化系统肿瘤一些诊断术语的演变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1.14(1):20-22

[2]中国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专家组.中国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学诊断共识意见[J].中华病理学杂志,2011.40(4):257-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