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中的“水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2-12
/ 1

中药炮制中的“水制”

查高刚1张聘年2(通讯作者)

查高刚1张聘年2(通讯作者)

(1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西关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甘肃武威733000)

(2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武威733299)

【摘要】通过对传统中药炮炙中水制方法的探讨,了解传统中药炮制水制对中药性能的作用,掌握正确的水制这一炮炙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安全可靠的药材。

【关键词】中药;炮炙;水制

【中图分类号】R28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5-0357-02

炮制是药物在应前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必要的加工过程,包括对原药材修治整理和部分药材的特殊处理,后者称为“炮炙”。由于中药材大多是生药,其中不少药材必须经过特定的炮炙处理,才能符合治疗需要而充分发挥药效。因此,根据不同治疗要求而有了多种炮炙方法[1]。用水或其它液体辅料处理药材的方法称为水制法,就是其中一种炮制方法。水制的目的主是清洁药物要、除去杂质、软化药物(便于切制)和减低药物的毒性、烈性及不良气味及调整药性等。常用的水制法,有淋、洗、泡、漂、浸、润、水飞等。本文就水制的目的、方法做一下简要论述。

1.水制方法

1.1淋法即用清水浇淋药材。将药材整齐地直立堆起,用清水自上而下浇淋(一般2~4次),待茎和根部浸软,稍润或不润,即可。适用于质地疏松的全草类药材。如佩兰、薄荷、香薷等,以清水浇淋1~2次即可。用淋法处理后仍不能软化的部分,可选用其它水制方法再行处理。

1.2洗法(抢水法)将药材投入清水中,快速洗涤并及时取出,稍润或不润。由于药材与水接触时间短,故又称为抢水洗。采用本法处理的药材通常为质地松软、水分易渗入者,如陈皮、桑白皮、五加皮等。大多数药材洗一次即可,但有些药材需水洗数遍,以洁净为准。除花类药物不宜用水洗外,一般有泥沙的药物都可以洗。

1.3泡法将质地坚硬的药材用清水浸泡一定时间。某些不适合淋法、洗法处理的药材,软化时可采用泡法,使其变软以便去皮。如桃仁、杏仁用沸水浸泡以便去皮;麦冬浸泡以便抽去木心等。应注意泡的时间不宜过长,防止药材有效成分的损失。

1.4润法又称闷或伏,根据药材质地的软硬加工时的气温、工具,用淋润、洗润、泡润、浸润、晾润、盖润、包润、伏润、露润、复润、双润等多种方法,使清水或其他液体辅料徐徐渗入其内部,在不损失或少损失效的前提下,使药材软化,便于切制。又如药材用淋法、洗法、泡法处理后,其软化程度仍不能达到切制要求者,必须采用润法处理,如淋润荆芥,泡润槟郎,酒洗润当归,姜汁浸润厚朴,伏润天麻,盖润大黄等。

1.5漂法将药物置于宽水或长流水中浸渍一段时间,并反复换水,以去掉药物中的腥味、盐分或毒性成分的方法称为漂法。如南星、半夏漂去毒性;盐附子、昆布、海藻等漂盐分,紫河车漂去腥味等。

1.6浸法用清水或加液体辅料较长时间浸泡药材使之柔软,又不致过湿,便于切片。如槟榔须浸渍七天;木通须浸一天;桂枝须浸两天左右。亦有用浸渍法将中药制成注射剂者,方法是将能溶于水或醇而不耐热的中药粉碎后放入玻璃瓶内,加入溶剂(如冷水、热水、稀醇、浓醇及热醇等),浸渍3~4天,甚至5~10天,每隔6~12小时搅拌一次,连浸三次后进行浓缩、沉淀、过滤、灭菌、分装即可应用。

1.7水飞法借药物在水中的沉降性质分取药材极细粉末的方法。将不溶于水的药材粉碎后置乳体或碾槽内加水共研,大量生产则球磨机研磨,再加入多量水搅拌,较粗的颗粒则下沉,细粉混悬于水中,倾出,粗粒再飞再研。倾出的混悬液淀沉淀后,分出,干燥即成极细粉末。此法所制粉末极细,又减少了研磨过程中粉末的飞扬损失。常用于矿物类、贝甲类药物的制粉。如水飞朱砂、炉甘石、滑石等。

2.讨论

炮炙不仅要掌握正确的炮炙方法,还要掌握每种方法在实际操作中的度。如明?李中梓在《本草通玄》曰:“洒炙提升,盐炙润下,姜炙发散,醋炙收敛,蜜炙润其燥……”。明?陈嘉漠在《本草蒙荃》所言:“凡药炙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同时,中药炮炙是否得当与临床疗效息息相关。炮炙是否得当,不仅直接关系到药物的临床疗效,而且少数毒性药和烈性药的合理炮炙,更是确保临床用药安全的重要措施[2]。如清代张仲岩著《修事指南》曰:“炮制不明,药性不确,则汤方不准,而病症不验也”。而如水制主要目的就是“减毒增效”[3]。

【参考文献】

[1]凌一揆,颜正华.中药学[M].第3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6-7.

[2]查高刚.中药炮制中的“火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26):54.

[3]周晓玲,朱玲.《五十二病方》与《雷公炮炙论》中的水制法比较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8):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