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2-12
/ 2

浅谈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吕俊双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二十一世纪是“创造世纪”,创造性人才要通过创造来培养。创造性是每一位都具备的心理潜能。在过程中培养的创造性能力,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我们作为者,虽不能奢望每一位都成为非凡的创造者,但我们完全可以使每一位在原有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创造才能。从素质和创新的角度来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出一些新的尝试。

一、重视创造性人格的培养,激发创造性的兴趣

由于人格因素对一个人成才具有重要作用甚至决定性作用。对的兴趣是推动的强大内驱力,也是影响效果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因此,教师应注意引导认识什么是创造性,创造性对自己的现实及未来发展的价值。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尽可能地为进行创造性提供能激起新异感的情境,让他们去尝试创造性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从中体会由此带来的成功的喜悦。这样,一旦自己选择了方式,并负责地参与创造性的过程之中,也就会水到渠成,达到促进的目的。

在过程中,教师要变课堂为学堂,以为主体,一切以的兴趣爱好为中心,还主人之地位。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负面影响,我们许多教师总是津津乐道于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述。教师单方面只管把知识讲下来,却不管听讲者的接受效果如何,有的老师甚至认为,我把该讲的内容讲到了,至于你学没学到,那就不关我的事了。这种认识,不光是教法问题,更是指导和观念的问题。原苏联著名家苏赫姆林斯基说:“我认为,重要的任务在于渐渐地养成从事紧张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习惯。”创造性的脑力劳动习惯的养成,就是要让在课堂上“动”起来。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双边互动,才能激发创造性的兴趣。

激发进行创造性的兴趣,还必须课堂主人地位。是的主体,也是承受知识,加工创造的载体和导体。忽略主体、载体、导体的存在,而颠倒主客关系,大搞“一言堂”,大搞“填鸭式”,“摁下牛头强喝水”,效果可想而知。现在有许多家都呼吁课堂“民主”,其实其核心就在于解放,把从受支配地位解放为支配地位,让其变成的主人,不再是书本的奴隶。

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促进树立敢于创新的精神

传统使失去的主动性和自由度,每天只能听从教师的指导。从而形成了为分数而学,教师为分数而教的不良局面。往往只强调接受或模仿,忽视创造。它要求必须循规蹈矩,在固定考察的范围内解答问题,这使得的思维近乎封闭与僵化,缺乏应有的开拓与创新意识。它不仅制约了当前的效率,而且也使得他们缺少可持续发展的潜能。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一个不容置辩的事实早已证明: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吕淑湘先生在全国中语会第五届年会开幕式上也讲到:“如果说一种教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实际上,在中所面临的问题有很多的,他们不会没有反应,因而他们时常会提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当然不会都是有价值的,有些甚至是可笑的,然而,这正是他们探索未知领域的开始,许多发明家的创造正是从质疑问题开始的。因此,这种敢于提出问题的行为本身就是值得肯定的。教师要鼓励敢于提出自己哪怕是不成熟的、甚至是错误的看法,对他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现出的点滴创造性,也要给予适时地肯定,以培养他们敢于发现和创新的精神。

三、重视思维发散性训练,培养聚合思维的能力

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两种基本形式。发散性,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多角度寻求多样性答案的思维方式。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是发散性思维的三个思维角度。这三个思维角度又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内容。因此,培养养发散思维能力,应从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入手,着重启发从不同方面对同一问题进行思考,逐渐养成多方面、多角度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1.突破一题一解,主张一题多解。如组词练习中的“一词多组”,填空练习中的“一空多填”,作文训练中的“一题多作”,都是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有效的方式。

2.突破常规思维。主张变异思维。著名华裔美籍学家丁肇教授1999年10月31日在北大的一次演讲中说过这样几句话,他说20世纪学经历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凝结成四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有各自的结论:①不要盲从专家的结论。②永远对自己充满信心,做你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事。③对意料之外的现象有充分准备。④要实现你的目标,最重要的是要有好奇心,对你做的事感兴趣,并为之努力奋斗。何尝不是如此?如作文训练中,引导从概念的对立面中寻求立意,不失为一种求异思维的好。

3.突破固定模式,主张多元并举。一名成熟的教师,大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的还会形成风格,形成流派。越是具有独特风格的教师,课堂方式越多姿多彩。总有“常听常新”的感觉。

此外,训练思维的流畅性可采用所谓急骤的联想或暴风雨式的联想的方式。在进行急骤的联想训练时,要像夏天的暴雨一样,迅速地抛出一些观念来,不能迟疑,也不考虑质量的好坏和数量的多少,质量的评价可放在结束后进行。联想越快表示越流畅,联想越多表示流畅性越高。这种自由联想训练,对于提高思维的质量和培养流畅性都有很大的帮助,可促进创造性的发展。

四、鼓励创造性实践,加快创造性能力形成

能力的获得需要实践的土壤,创造性的能力的形成同样离不开实践。荀子曾说过:“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也。”这充分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应从培养开拓性、创造性人才的战略高度出发,认识引导参加创造性实践的重大意义,并采取有效措施,调动参加创造性实践的积极性,以加快其创造性能力形成的过程。

总之,创造性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教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不断地更新理念,根据创新理论和的特点及要求,充分发挥的主体作用来提高的创造性能力,以适应新课改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