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式护理在脑卒中昏迷病人促醒的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呼唤式护理在脑卒中昏迷病人促醒的疗效

田娟

田娟(英山县人民医院内二科438700)

【摘要】目的:探讨呼唤式护理对脑卒中昏迷病人促醒的疗效。方法:将30例昏迷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治疗组病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语言呼唤、音乐疗法,并配合皮肤的触摸等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了GCS评分(p<0.05)。结论:呼唤式护理对昏迷病人的促醒有一定疗效。

【关键词】呼唤式护理脑卒中昏迷促醒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6-0263-02

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失语、昏迷等,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但大脑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当脑组织受损后,正常脑组织和平时受抑制的神经通路可部分代偿缺失的神经机能,昏迷可能是脑组织损伤、水肿压迫或皮质的保护性抑制所致。[1]所以在生命体征稳定时,宜尽早采用刺激性康复护理,因刺激可以引起兴奋反应和抑制反应。例如,疼痛和皮肤轻轻地抚摸可以产生抑制反应,而皮肤持续的抚摸,口腔周围的按压和脊柱缓慢抚摩能产生兴奋反应。反复刺激可以平衡神经兴奋或抑制的过程,并配合药物治疗等综合措施,能促使未受累的脑细胞代偿,从而弥补变性受损脑细胞的功能,改变大脑皮质的抑制状态,加快意识恢复,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2]

呼唤治疗以呼唤模式为主的综合刺激,包括听觉呼唤、视觉呼唤、味觉呼唤、嗅觉呼唤、触觉呼唤。宗旨:把昏迷病人看作有意识、有思想的正常人,不论患者清醒与否,无论何时何地进行治疗、操作时都要与其沟通,呼唤始终贯穿于治疗和护理过程中。

脑卒中昏迷病人的早日苏醒一直是医疗护理上的难题,由于导致病人昏迷的原因及病理生理极为复杂,因而在临床的治疗护理中不可能只采用单一的方法得到显著疗效。为此,我们尝试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呼唤式护理方法来促进昏迷病人的及早苏醒。

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收治我科的30例脑卒中昏迷患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范围为54~72岁,入院时GCS评分为3~8分。3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常规护理加呼唤式护理)15例,对照组(常规护理)15例。

2、方法

2.1听觉呼唤

2.1.1医护人员的言语呼唤,把病人看做是有意识有思想的正常人,不论为病人做什么都要通过语言与病人交流。护理操作中加入语言呼唤在护理昏迷病人时将病人当成清醒患者,用言语呼唤促醒,如:“张爷爷,帮你量一下血压,看看怎么样了”。“王奶奶,我们翻个身换一下体位好吗?这个体位太久了,会压出褥疮的。”等。

2.1.2亲情呼唤通过家属陪护与病人聊天,亲人或好友的声音在一定程度上可使一些昏迷病人得到刺激。因此,每天定时安排患者亲友探访,让病人听其亲人讲话,向病人诉说家中高兴的事情,在耳边轻轻呼唤患者的名字,称呼或昵称,并讲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在病人耳边朗读他喜欢的文章,讲述他较难忘的事和物。每次15分钟,每日2次。如妻子可对患病的丈夫说:“我和孩子都在等你醒过来,我们都需要你,我们全家都离不开你,你是家里的顶梁柱”等。

2.1.3音乐刺激神经不但能增加脑血流量,还可影响脑神经递质水平,使上行网状激活系统受刺激而使意识水平改善。音乐呼唤促醒通过与病人的亲友、同事沟通了解,有针对性的选择合适的音乐曲目,尤其是患者比较熟悉的音乐,适当调整音量,采用耳机收听,音量以常人听清楚不刺耳为准,每天3~4次,每次持续20~30分钟。因为熟悉的声音和音乐比陌生的要有效的多。音乐刺激不但能增加脑血流,还可影响脑神经递质的水平,使上行网状激活系统受刺激而促进意识水平的改善。

2.2触觉呼唤头部及体表进行抚摸,在耳旁给予语言方面的安慰等。皮肤刺激促醒采用适当温度的水给患者擦洗全身,并配以按摩和刺激。如有目的的按压足底和指尖,产生一定的疼痛感,每天8~10次,每次10分钟。被动运动病人四肢的关节并按摩肌肉,每天2次,每次20分钟,并将肢体置于功能位,还可指导家属触摸患者的头面部,耳垂敏感区域的皮肤,进行体表按摩。通过皮肤刺激能增强脑干网状结构的唤醒反映,促进上行性网状激活系统轴索修复和再生,并把各种刺激投射到大脑皮层上,形成新的神经环路和功能重组,使大脑皮层功能逐渐正常工作,从而使植物人从昏迷到苏醒,乃至恢复正常人的状态。

2.3视觉呼唤光照刺激视网膜、大脑皮层,促进患者视反应,引起大脑皮层的兴奋灶增加,出现觉醒状态的脑电波,故易被唤醒.

2.3.1给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视觉环境,比如彩色的、熟悉的物体,家庭照片等。

2.3.2自然光线及手电光照射。自然光线照射每日2次,每次40分钟;手电光照射每日6次,照射头部正面和侧面,往返10次。

2.4味觉呼唤结合吞咽功能的训练,应用各种味道(酸甜苦辣麻)刺激,并告之应有的味觉感受。患者的面部表情变化是一个判断患者味觉刺激是否有效的指标。

2.5嗅觉呼唤给予各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物,如醋、酒、香水等的刺激,告知患者是什么样的气味,可重复,然后停止数分钟再进行。

3结果

3.1治疗组GCS评分平均提高3.81±1.01分,对照组GCS评分平均提高1.86±0.54分,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呼唤式护理前后GCS比较

分组干预前干预后

治疗组6.55±1.2410.66±1.63

对照组6.64±1.577.93±1.35

当音乐响起时病人可出现一系列反应:如眨眼、皱眉、、手指弹动等动态的表现。当家属呼唤患者时,有些患者会流泪,会睁眼、嘴巴会蠕动,会吞咽,眼球会转动。

4讨论

临床上脑卒中病人昏迷时间长,容易导致呼吸系统等一系列并发症,甚至可导致病人病情加重或死亡。因此,缩短病人的昏迷时间是减少各类并发症发生的关键点。我们在坚持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对昏迷病人采用了以呼唤式护理的方法,尤其是亲情语言呼唤和音乐刺激效果较为肯定。脑卒中昏迷病人对家人和朋友的声音刺激反应最为敏感。选择合适的音乐刺激病人也是一种有效的复苏方法。音乐可使大脑右半球产生直观的创造性和想象力,音乐可通过作用于淋巴系统,情感中枢来唤醒病人心理、生理上的反应。

经研究证实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在听觉刺激时,监护的脑电图上大脑皮质的波幅增高,音乐的旋律及节奏还可以调节大脑、边缘系统和脑干网状结构的功能,使受损但可逆的神经细胞功能尽快恢复而达到苏醒的目的,同时实验还表明:给予刺激时,大脑相应部位的脑血流明显增加。为此,在欧美等国家,言语及音乐治疗,并配以适当的皮肤、周围神经刺激已成为昏迷病人促醒的一种重要手段,已收到了明显的疗效。

参考文献

[1]吴碧君。赵飞英。PVS病人的刺激性康复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3.2(4).243-244.

[2]赵建乐。杨述鸣。昏迷刺激疗法在持续植物状态促醒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4.8(16).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