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戊酸镁治疗偏头痛患者焦虑的随机对照试验

/ 2

丙戊酸镁治疗偏头痛患者焦虑的随机对照试验

刘春燕梁晓鹰

刘春燕梁晓鹰

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830000

摘要目的观察丙戊酸镁治疗偏头痛患者焦虑疗效临床疗效;方法对84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4),分别给予丙戊酸镁+尼莫通+阿司匹林治疗与单纯使用尼莫通+阿司匹林治疗。观察周期为4周、8周,观察指标采用用Hamilton焦虑量表(HAMA)、VAS和头痛指数,采用HAMA减分率评定疗效;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AMA评分和头痛指数、VA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在缓解症状和改善体征均有效,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缓解等方面更为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丙戊酸镁对偏头痛患者焦虑改善有效。

关键词:丙戊酸镁偏头痛焦虑

偏头痛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1]。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偏头痛的发病率约为15%-25%,年发病率为250/10万[2]。药物治疗是偏头痛的基石。偏头痛的治疗一直是大家研究的焦点,丙戊酸是预防偏头痛发作的首选药物[3]。丙戊酸镁是丙戊酸类抗癫痫药,能通过提高脑内γ-氨基丁酸的水平而发挥中枢性抑制作用,然而偏头痛的患者常合并焦虑,目前对于发病机制尚无法完全阐明,因此治疗偏头痛患者合并焦虑是个棘手的问题,传统常用药物苯二氮卓类和三环类抑郁药物易产生依赖,降低其服药的依从性。偏头痛的治疗方式存在较大差异,研究表明偏头痛患者连续性门诊随访治疗对患者的健康状况和功能产生积极影响[4]。研究表明丙戊酸镁可有效治疗广泛性焦虑,故本研究旨在探讨丙戊酸镁对偏头痛合并焦虑患者的有效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7月-2014年8月在本院住院或门诊治疗的偏头痛患者84例,均符合以下标准:偏头痛的诊断符合国际头痛协会第2版《头痛分类》中有先兆的偏头痛和无先兆的偏头痛诊断标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不低于7分[5];处于偏头痛发作期;无滥用药物史,无企图自杀及行为;排除癫痫、脑血管病及颅内占位性病变所致头痛患者。将上述8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40)。观察组中男20例,女24例,平均年龄(34.1±10.8)岁;对照组中男18例,女32例,平均年龄(33.7±12.1)岁。2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尼莫地片30mg口服,3次/d,阿司匹林25mg口服,每日早晨1次,观察组在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予丙戊酸镁200mg口服,3次/d。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不再服用其他镇痛药物,疗程均为8周。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4、8周后HAMA的评分,头痛指数及VAS评分,同时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采用VAS评分(0~10分),无头痛为0最痛为10分,分为4级。0级:0分,无头痛;1级:1~3分,轻度头痛,可忍受,不影响工作生活;2级:4~7分,中度头痛,可忍受但影响生活和作,不妨碍日常活动;3级:8~l0分,头痛严难以忍受,影响生活和工作,妨碍日常活动。

头痛指数:每次发作疼痛程度计分×每次疼痛持续时间计分。

1.4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HAMA减分率评定疗效,HAMA减分率=(基线总分-治疗后总分)/基线总分,75%为痊愈,50%~75%为显著进步,25%~50%为好转,<25%为无效。同时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前后症状评分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见表1)两组治疗前的HAMA评分、头痛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的HAMA评分、头痛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戊酸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表1两组治疗前后HAMA评分比较

2.3两组患者均有脱落,观察组2人因依从性差,自行停药退出,对照组1人要求退出,未纳入疗效分析,2组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仅出现轻微的嗜睡、头晕、乏力,均不影响治疗。

3.讨论

偏头痛是一种由于神经调节障碍而导致头面部血管发生舒缩功能异常的神经血管病,其常在儿童期和青春期发病,中青年期达到高峰,患者常常有遗传背景。偏头痛多以单侧或双侧额颞部反复发作的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恶心、畏光、怕声、全身不适等,可导致患者学习和生活能力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还与脑卒中、情感障碍等多种疾病具有重要的关联,与四肢瘫痪、重度精神障碍、痴呆相同,是全球前二十位慢性致残性疾病之一[6]。研究[7]表明头痛程度、病程、睡眠质量、生活满意度是偏头痛并发精神心理症状的主要危险因素。丙戊酸镁缓释片是一种情感稳定剂,在服药后缓慢释放,作用时间延长、血药浓度平稳持久,避免了普通剂型的血药浓度不稳定、不良反应大、每日服药次数多的不足,但仍保持起效迅速的特点。丙戊酸镁防治偏头痛的机制还不十分清楚,可能与丙戊酸和镁均有关。新近研究表明,偏头痛发病与大脑皮质过度兴奋有关,这种过度兴奋可能是抑制失调所致。本结果提示临床医师在偏头痛综合防治策略上,一方面按照偏头痛防治指南选择一线药物。尽快制止头痛发作和预防复发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偏头痛伴发的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精神心理症状,重视心理疏导、支持及必要的药物治疗,有效改善偏头痛伴发的精神心理、睡眠障碍,从根本上降低偏头痛慢性化转变和药物过量性头痛发生率。

丙戊酸镁缓释片常用于临床,主要有以下作用:(1)抗癫痫、抗惊厥、止痛、治疗运动障碍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丙戊酸镁具有提高突触间抑制性氧基酸r-氨基丁酸的水平,已作为心境稳定剂广泛使用。止痛机制可能与减少疼痛物质的传递、减少神经冲动传导、激活镇痛系统释放镇痛物质以及抑制疼痛基因表达有关;(2)辅助抗抑郁作用:丙戊酸镁能够预防慢性应激忡海马损伤,提高海马内DG区p-CREB水平与文拉法作用相当,这可能是其抗抑郁的作用机制;(3)营养神经:最近研究发现.丙戊酸镁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并有营养神经效应,长服用丙戊酸镁可以提高大鼠海马神经元BDNF水平。

参考文献:

[1]LiptonRB,BigalME.Migraine:epidemiology,impact,andriskfactorsforprogression.Headache2005,45:S3-S13.

[2]宋玉强,张晨.偏头痛与脑梗死[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2,10(4):275-276.

[3]于元生,陈敏.成人偏头痛药物治疗策略[J].中国新药杂志,2014,23(14):1635.

[4]刘博文,谭戈.偏头痛患者病情、残疾情况和生活质量的纵向研究[J].重庆医学,2012,43(23):2983-2985.

[5]TakiY,YokotaniK,Yamadas,etal.Ginkgobilobaextractattenuateswarfarin-mediatedanticoagulationthroughinductionofhepaticcytochmmeP450enzymesbybilobalideinmice[J].Phytomedicine,2012,19(2):177.

[6]于海洋,魏学娟,贾鸿雁.银杏叶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2):1320.

[7]罗国刚,马玉青,苟静,等.偏头痛患者伴发焦虑/抑郁及功能残疾的临床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2,38(8):477-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