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塞病人临床观察及护理

/ 1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临床观察及护理

孙鹤英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临床观察及护理

孙鹤英(鹤岗矿业集团总医院兴安分院黑龙江鹤岗154100)

【中图分类号】R54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05-0163-02

【关键词】心肌梗塞临床观察护理

急性心肌梗塞是内科常见的急症之一,是由于急性,持续性冠状动脉缺血造成的部分心肌坏死,绝大多数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栓形成所致。临床上以突然发生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绞痛伴烦躁不安,出汗,濒死感,甚至出现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电图有典型改变为特征,在急性期第一周病死率最高,如救治及时,护理得当,常能挽救病人的生命恢复期也可因心律失常而死。

1一般资料

我科于2005-2007年共收治50例病人,平均年龄58岁,男38例,女12例,经积极抢救和精心护理,治愈率达95%。

2观察与护理

2.1绝对卧床休息第一周内一切日常生活均由护士协助,第二周可在床上做轻微的肢体活动,鼓励病人做深呼吸运动,第三周可离床站立,并逐步开始室内行走,自理大小便,第四周后可准备出院,如有并发症酌情延长。

2.2心理护理耐心地向病人及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提供适合病人所需的学习资料,在病人理解上教授,直至理解和掌握,安慰顾虑病人,给病人以体贴和关心,消除其紧张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为病人创造一个安静,舒适,整洁的良好环境,尽量减少探视,保证病人充分休息。

2.3持续吸氧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有无疼痛均应给予持续高流量吸氧5—6升/分,病情稳定后可改为3—4升/分,吸氧可以改善心肌缺氧,缩小梗死面积,预防并发症发生。

2.4饮食护理急性期以清淡易消化的半流食为主,以后以易消化,低钠,低脂肪,含必须的热量和营养的饮食为宜。注意应少食多餐,避免过饱,减轻心脏负担,多进粗纤维食物,如芹菜,粗粮,忌食刺激性食物和饮料,戒烟戒酒。

2.5止痛遵医嘱给予止痛剂或者镇静剂,预防应疼痛而导致休克及心率失常。如杜冷丁50—100mg肌肉注射或者吗啡5—10mg皮下注射,此类药物应注意呼吸功能的抑制,老年患者,有呼吸功能不全或休克时应慎用,同时应严密观察神志,尿量,疼痛的性质、部位、时间和用药效果。

2.6观察病情变化

2.6.1严密观察意识变化注意有无晕厥意识丧失,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厥冷及时向医师报告给予抢救。

2.6.2心电监护设床旁心电监护,严密观察心律,心率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备好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如利多卡因,充分保证静脉通道,以供急救时静脉给药。

2.6.3溶栓的护理在起病2-4小时内(最长不超过6小时),使用纤溶酶激活剂溶解冠状动脉内的血栓,以使阻塞血管再通,常用药物有尿激酶和链激酶,使用溶栓药物后应该注意有无寒战,发热,皮疹等反应,并注意有无出血倾向,应用链激酶前应做皮肤过敏试验。

2.6.4排便护理发病后一周内,常因为病人不习惯卧床大便进食量少而发生便秘,必须避免因用排便二增加心脏负担,应该让病人养成床上排便的习惯,急性期可给予缓泻剂,保证每1-2天排便一次避免排便时过度用力屏气,必要时作低压清洁灌肠,

以协助排便。

2.6.5监测血压应用扩血管药(硝酸甘油)静点头两小时每半小时测量血压,以每分钟8-10滴为宜,此类药物可扩张冠状动脉降低阻力,增加冠状循环的血流量,还通过对周围血管的扩张作用,减少静脉回心血量,降低心排血量和血压,减低心脏前后负荷和心脏耗氧,从而缓解心绞痛。

2.6.6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准确记录24小时液体出入量。

2.6.7注意四肢温度变化,若肢端发凉,出冷汗,立即通知医生。

2.6.8加强皮肤护理每2小时按摩受压部位,预防褥疮发生。

2.6.9严密观察并发症的发生,如有并发症发生,及时通知医师配合处理。

2.7出院指导

2.7.1注意休息,适当运动。劳逸结合。

2.7.2保持情绪稳定,避免不良因素刺激。

2.7.3健康合理的饮食,应低盐低脂饮食,避免摄入过多胆固醇,避免饱餐,防止便秘,戒烟戒酒。

2.7.4坚持服药,定期门诊复查并随身携带急救药物。

2.7.5调整以前生活方式,告诉患者家属,给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休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