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门协作预防控制多重耐药菌探讨

/ 1

多部门协作预防控制多重耐药菌探讨

王晓荣潘登王一宇苟旭通讯作者汤春梅

王晓荣潘登王一宇苟旭通讯作者汤春梅

潼南县人民医院402660

细菌的多重耐药不是天然固有耐药,而是后天获得性耐药,与抗菌药物使用压力有关。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可称为多重耐药菌[1]。多重耐药菌防控是漫长而艰巨的过程,需要多部门协作以保障落实干预措施和持续改进。现将基层医院

多部门协作预防控制多重耐药菌体会探讨如下:

1职能科室在预防与控制多重耐药菌中的重要作用

1.1感染管理科负责制定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监测防控措施落实的依从性,将监测到的数据每季度通过院感简报反馈回临床一线及其他相关人员,分析后与相关人员(临床医务人员、保洁员、管理者等)讨论找出阻碍措施落实的原因,制定提高依从性的措施并实施,然后重新开始“监测—反馈、分析—改进—实施”的持续改进循环。培训全院医务人员,内容包括多重耐药菌传播的危险及预防措施的教育和训练。制定综合性的感染控制计划,包括管理支持,如增加乙醇擦手剂的设置点,充足的个人防护用品供应,增加员工数量等,争取得到领导的支持。

1.2医务科细菌的多重耐药与抗菌药物的使用压力有关,医务科应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联合药剂科、感染管理科,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职责,与临床科室负责人签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状,根据各临床科室不同专业特点,科学设定抗菌药物应用控制指标。明确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对不同管理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进行严格限定,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分级管理制度的落实,杜绝医师违规越级处方的现象,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不得在门诊使用。

1.3护理部培训护理人员了解多重耐药菌的危害、传播方式、识别、防控措施等。组织护理人员实施标准预防、接触隔离。督促医疗废物按规定处置。

2医技及临床科室

2.1微生物室实验室多重耐药菌诊断主要依据病原微生物的检验结果。一旦检测到多重耐药菌株,应立即电话通知所在科室并及时发出书面报告,在报告单上盖上“多重耐药菌株,请隔离”的红章,同时电话通知感染管理科处置。微生物实验室必须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每季度向全院公布细菌耐药分析。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针对不同的细菌耐药水平采取相应应对措施。加强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和细菌耐药监测,督促临床科室提高标本送检率。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标本送检率不低于30%,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50%;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不低于80%。

2.2药剂科建立抗菌药物遴选和定期评估制度、加强抗菌药物购用管理。严格控制抗菌药物购用品种、品规数量,保障抗菌药物购用品种、品规结构合理。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通报和戒免谈话制度。通过药事简报的形式,对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每年报告一次;对限制使用级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每半年报告一次。

2.3总务科加强医疗废物管理,锐器置入锐器盒,其余医疗废物均放置双层黄色垃圾袋中,置入转运箱中,规范运送至医疗废物暂存地。标本用防渗漏密闭容器运送。培训保洁人员,做好周边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配备必要的实施手卫生的硬件设施及用品,如流动水、非手触式水龙头、一次性包装皂液、干手纸巾,速干手消毒剂等。

2.4临床科室工作人员接到“多重耐药菌株”的报告后,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同时填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报告卡报告感染管理科,如诊断为医院感染的,必须在24小时内同时填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报医院感染管理科。严格实施消毒隔离措施,妥善安置病人,在转运病人时,通知接受科室做好消毒隔离。

3讨论

多重耐药菌预防控制应多部门协作,着眼于最少的干预投入和最有效的组合干预措施。通过改进手卫生、应用接触隔离、主动筛查、员工教育培训、强化环境清洁卫生、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等措施,可以最低限度地减少多重耐药菌的发生,达到预防和控制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力红,朱士俊.医院感染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944-945.

[2]胡必杰,宗志勇,顾克菊等.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最佳实践[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