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刘惠勤

(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河北石家庄050000)

【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78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来为两组,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患者为对照组实施普通护理。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患者为实验组实施康复护理。78例患者分别在入院时、出院的SF-36生活质量表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组患者的生理职能指标、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生活能力、躯体疼痛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明显提高作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康复护理;脑卒中;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0-0157-02

脑卒中是急性脑循环障碍迅速引起的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的临床事件[1]。不论是缺血性卒中还是出血性卒中,预后均不佳,约15%的病人需要照看,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2]。康复通过各种方式的训练,减经病人的致残因素,提高病人的活动能力,以期达到生活自理、重新返回社会的效果[3]。康复护理是康复不可获缺的一部分,是通过专门的护理技术,对病人的残余机能进行恢复[4]。将康复护理技术运用于脑卒中病人,大大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利于病人的恢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78例脑卒中患者。

入组标准:

(1)符合脑卒中的诊断[5]。

(2)性别、年龄不限。

(3)获得知情同意,能够很好配合康复护理。

排除标准:

(1)合并其他严重的内科疾病如肿瘤等

②合并精神疾病、智障患者。

③其他影响生活质量的客观评价的因素。

78例患者年龄:44~79岁,平均65.83±3.61岁;男46例,女32例。出血性卒中27例,(基底节区出血20、颞顶叶出血4例、丘脑出血3例)。缺血性卒中51例(基底节梗死37例、颞顶叶梗死24例)。左侧肢体偏瘫患者27例,右侧肢体偏瘫14例,双侧肢体偏瘫18例;完全性失语患者12例,不完全失语患者26例。

1.2方法

1.2.1根据患者来院的时间,将患者随机分为来为两组,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患者38人为对照组实施普通护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患者40人为实验组实施康复护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种类、疾病程度等方面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1.2.2康复护理方法[6]

(1)心理护理:脑卒中患者因为突然的卧床、失语等生活不能自理,而且大部分病人发病前无任何征兆,病人往往很难接受自己的病情,病人会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状态。采用集中及个体化健康宣教的方式,加强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个体化健康宣教根据患者的疾病程度及患者的文化程度制定适合病人自己的宣教内容。主管护士每周至少进行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集中宣教为一周一次科内大讲座,时间1小时。内容包括疾病相关知识、护理指导、不良情绪的护理方法,用药指导等。鼓励患者家属与患者多沟通、交流,增加家属陪伴的质量。帮助恢复患者的自尊。

(2)基础护理:饮食指导、体位指导、用药指导等。

(3)康复锻炼的护理:患者病稳定后,具体有主治医师及康复医师确定时间,有康复医师制定详细的康复计划,护理对康复项目进行指导及护理。包括床上转身、坐位练习、桥式运动、上肢功能训练、站位训练、步行训练、自理能力训练等每日训练不少于1小时,上下午各1次,循序渐进由被动训练到主动训练。

1.3评价指标

SF-36生活质量表评分[7]。SF-36是一种简明健康调查问卷,被广泛运用于人群。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78例患者分别在入院时、出院前进行SF-36生活质量表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检验显著性水平均以P≤0.05表示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一般资料: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或中位数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

2.结果

见表。

3.讨论

脑卒中是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随着社会的发展,脑卒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越来越趋向年轻化,给患者及家属带来极大的负担,因此如何让脑卒中患者得到康复,回归社会具有极大的意义。随着我国康复事业的巨大进步,康复护理也越来越被重视,成为康复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脑卒中患者护理中应用康复护理模式是十分理想的一种护理方法[8]。本文在脑卒中的护理中,将康复理念融入护理的全过程,特别注意心理护理、康复锻炼的护理、基础护理,使护理更规范、更全面、更具有专业性,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了更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郜慧青.医院-社区-家庭对接的延续性护理在脑卒中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6,16(10):1537-1540.

[2]李文萍,郑艳艳.早期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6,16(94):83-84.

[3]邱玲,张新龙.脑卒中的康复护理[J].医药卫生:文摘版,2016(1):00114-00114.

[4]任燕,顾艳荭,金小红,等.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病人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5(31):3911-3913.

[5]魏红玉,滕兆林,徐艳,等.健康教育结合心理干预对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专科版旬刊,2015(3):158-160.

[6]肖玉华,卢红建,耿桂林,等.三级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5(4):282-283.

[7]李铁铮,徐国崇.简易康复治疗技术对大学社区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2(36):471-472.

[8]郇姗姗,孙芙蓉,谭文,等.医师-康复师-护士-患者一体化康复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16):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