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金湖县防洪和排涝规划现状调查

/ 2

江苏省金湖县防洪和排涝规划现状调查

张树磊周文俊

张树磊周文俊河海大学

摘要:金湖县位于淮河下游,江苏省中部偏西,县域以西紧邻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洪泽湖,境内东部有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淮河入江水道自西向东横穿腹地。经过多年的建设,县城水利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主要排水、防洪体系已经形成,排水控制建筑物基本完备。

关键字:金湖防洪排涝

1.规划区概述

1.1地理位置与规划范围

金湖县位于淮河下游,江苏省中部偏西,东经118°53'~119°22',北纬32°47'~33°13'。东与宝应县、高邮市隔水相望,南与安徽省天长市相邻,西与盱眙县、洪泽县交界,北与洪泽县毗邻。县域总面积1394km2,其中,陆地面积930km2,水域面积420km2,滩地面积44km2。城区地势以北部(三河南堤)、西部和南部为高,其中三河南堤堤顶高程为15.0m,西部和南部高程在18m左右,东部较低,地面高程在8.0-9.0m左右。

1.2气侯条件

县城区气候比较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属亚热带湿润地区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14.6℃,平均无霜期217天,年平均日照为2136.3小时,平均蒸发量1415.4mm。由于受季风影响,降水量季节性变化显著,冬季雨水稀少,夏季雨水集中(约占全年的65%左右)。

据金湖站统计,多年平均降水量约994mm,最多年1679.2mm(1991年),最少年416.5mm(1978年)。一日最大降雨量为207.2mm,出现在1975年8月15日。三日最大降雨量为292mm,出现在1975年8月15日至17日。全年降雨多集中在6—9月份,多年平均为625.9mm,占年降水量的63%,最多年1320mm(1965年),最少年259.2mm(1978年)。其中:6月年均降雨量136.2mm;7月年均降雨量240.9mm;8月年均降雨量156.2mm;9月年均降雨量92.5mm。

1.3城区水系

除入江水道外,县城区骨干河道南北向有东截水沟、利农河、利东河、东西向主要排水河流有利民河、三里桥河、老新建河、新建河、徐梁河、大兴河等。城区及上游的雨涝水和未处理的污废水分别排入上述河流后汇入利农河,向南经黎农尾闸进入高邮湖。非汛期,利农河水位一般保持在7.5m左右。当淮河入江水道水位超过8.0m时,则关闭黎农船闸,防止北部洪水入利农河。城区排水以自排为主,机排为辅。

2.防洪规划

本规划中,洪水是来自城区以外的径流。城区内由于暴雨产生的径流水量称为涝水。

金湖县城区的防洪范围涉及城区北部的三河大堤,城区西南部的西海、东海水库以及利农河、新建河和城南地区部分低洼地区。

三河大堤的防洪标准已经超过50年一遇,满足金湖县城的城市防洪标准,本次规划仅涉及城区西南部西海水库、新建河、利农河的防洪规划。

2.1利农河防洪规划

根据原有的《金湖县城市防洪排涝规划》,当三河闸泄洪,淮河入江水道金湖水位超过10.5m时,关闭利农河船闸,防止洪水入侵县城,涝水沿利农河、利东河向南自排入高邮湖;高邮湖水位较高,城区涝水不能向南及时排出时,则关闭新城闸,防止利农河西部安徽省天长市的高水顶托,同时开启太平排涝站、九里排涝闸站外排。

根据高邮湖水位分析,20年一遇洪水条件下,利农河在城区的水位为9.9m,按照《堤防工程设计规范》,利农河堤防工程等级为4级,堤顶高程为10.5m。

远景规划利农河按照50年一遇洪水设防。此时利农河在城区的水位为10.5m,按照《堤防工程设计规范》,利农河堤防工程等级为2级,堤顶高程为11.3m。

2.2新建河防洪规划

新建河位于城区南部,西至新建灌溉站,东至利农河,全长3.7km,河底高程5.0m,底宽4.0m,坡比1:2.0。新建河出口水位为利农河水位。

20年一遇洪水条件下,利农河在城区的水位为9.9m,按照《堤防工程设计规范》,新建河堤防工程等级为4级,堤顶高程为10.5m。50年一遇时,东侧水位为11.3m。

目前新建河河堤在13-18m之间,已达到防洪要求。故仅需对部分损毁处的堤防进行加固、复原即可。

2.3西海水库防洪规划

为了阻止西海水库和东海水库上游洪水进入工业新区和县城区,减轻县城区的防洪压力和降低利农河的防洪水位,规划疏浚整治西海水库,清理东、西海间的溢洪道。来水经调蓄后,洪水可通过溢洪道、神华河自排至新建河。

当西海水库来水较多时,可通过东、西海水库间的溢洪道,将西海水库的余水向东输入东海水库,通过东海水库洪洪道进入新建河进行冲洗;或者通过神华河,将西海水库的洪水输送至同泰河、徐梁河、衡阳河,最后进入新建河。

当发生超标准洪水时,除上述泄水途径外,可关闭84地涵节制闸门和西海水库溢洪闸,防止洪水进入城区。所拦截之洪水通过金宝南线绕城段东侧的水库撇洪河北下,穿金湖西路向北经金水河泵站处的跌水至王庄引水河,最后由新生洞入三河。

为此,需要在开发区河道进口处修建节制闸,防止洪水入城。由于撇洪河河底高层高于东截水沟和王庄引水河南段北段,需要在金水河泵站处修建跌水和泄水闸门。在发生洪水时,将南部洪水经跌水进入王庄引水河,向北排入三河。

3排涝规划

金湖县城西北高、东南低,县城涝水分别排向三河、利农河、大兴河、利东河等,区内有太平排涝站、顺河洞、新城闸等排水工程,排水沟、河布局较为复杂,在设计标准下,城区大部分地区无法自流排水,需要修建排涝闸站排水。

区内排涝水系已经形成,大规模河道开挖较为困难。排水方案的确定,除满足排水功能外,还要兼顾防洪和水环境整治以及现有的排水格局。根据分析,排水方案有集中排水与分片排水两种方案可供选择。

对于利农河以西地区,集中排水方案是将除自流排水的部分(顺河区、开发区,该区涝水可分别自流进入淮河入江水道、新建河)外,其他需要抽排的地区集中排水进入三里桥河、利民河,最后通过利农河、大兴河、利东河,由太平排涝站抽排入淮河入江水道。分片排水方案是将上述涝水一是通过太平排涝站抽排入淮河入江水道,二是由农抗河排涝站抽排入利农河。集中排水方案的优点是集中建站(可考虑扩建太平排涝站),占地少,便于管理,但缺点也比较明显,由太平排涝站集中向淮河入江水道排水,水泵扬程高,运行费用较高;分片排水方案运行费用较低,但会造成农抗河排涝站工程规模过大,增加建设投资,同时降低太平排涝站利用率,造成资源浪费。

对于利农河以东地区,大兴河两侧原为相对独立的圩区,若采用集中排水,则东二区(大兴河南侧)向大兴河排水,而太平排涝站本身设计排涝流量有限,若向三河排水,仍然存在运行费用高的缺点,且会打乱原有的排涝水系。

分片排水则根据地势和水系,兼顾历史排水格局,分成不同的排涝区域,分片排水。分片排水的规划见排涝分区。

分片排水的优点一是是输水距离短,排水效果好;二是充分利用现有排水设施,资源利用效率较高;三是新建排水泵站可作为水环境整治的应急设备利用(当自流引水冲洗河道效果较差时,可利用排涝泵站强制城区河道水流动),河道水环境、水生态整治效果具有较高的保证率。因此采用分片排涝的模式更为合适。

根据上述分析,排水规划方案采用分片排水方案,尽量利用原有排水系统,划分不同的排涝区,分片排水,尽量减少投资和运行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