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观的在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7-17
/ 2

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观的在思考

王珊

王珊/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主权是一个国家所固有的、最基本的特征和最重要的属性,主权原则是国际关系中各个国家处理相互间关系的核心准则。但是,在全球化发展趋势日益迅猛的潮流下,传统的国家主权理论受到了各种质疑和冲击,出现了主权过时论、主权受限论、主权消亡论、主权强盛论、主权多元论等多种观点,本文着重分析了消亡论和强盛论两种相对立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观的新内涵及其新特征。

【关键词】全球化;国家主权;绝对性;相对性

“主权”在国际法上又被称为“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所固有的、最基本的特征和最重要的属性,对内具有最高权威性,对外具有独立自主性。主权观念的萌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最早赋予其现代含义的是法国著名的政治思想家让?布丹,他认为国家主权是国家拥有的“超乎公民和居民之上,不受法律限制的最高权力”。完整的近代意义上的国家主权概念的提出当属1648年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认为“独立的诸侯邦国对内享有最高的和最终的政治权威,对外享有完全独立的自主权”。至此,国家主权开始具备对内对外的双重属性,国家主权的含义基本确定,主权原则得到普遍承认并成为国际关系中各个国家处理相互间关系的核心准则。

当今,随着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传统的国家主权理论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各种质疑和冲击,许多新的国家主权观应运而生。国内外学者们对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的看法不尽相同,出现了主权过时论、主权受限论、主权衰亡论、主权强盛论、主权多元论等多种观点,有些甚至针锋相对,本文着重阐述了消亡论和强盛论两种相对立的观点并加以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观的新内涵及其新特征。

一、国家主权消亡论

一些学者认为,在全球化进程中,传统的国家主权已经开始走向衰亡,国家主权已经成为一个过时的概念。被公认为“当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尤尔根?哈贝马斯说:“由于国家对世界经济和世界社会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国家就越来越丧失它的自主性和处理事务的能力,以及丧失民主的基础。不仅在形式上继续存在的国家主权在事实上受到削弱,而且民族国家在诸多方面的权力也遭遇弱化。”简·阿尔特·斯科尔特也认为,国家在资本主义全球化过程中已经失去了它以前的核心属性——主权,他说“跨国资本和全球化的其他方面的共同作用,剥夺了当代国家的主权”,他进一步提出“正是跨地域的资本主义的发展使现代国家失去了主权这一首要的标志,也就是说,失去了对国家货币和相关的金融市场的彻底的、惟我独尊的控制。全球资本的许多具体形式也轻易地压倒了国家的主权。在资本主义的全球化条件下,主权消失了,现代国家也已失去了单方面实行全面的宏观经济政策的能力”。

对哈贝马斯等持有国家主权消亡论的学者们而言,在冷战结束与全球化背景下,主权已是不合时宜的东西,国家的自主性、对社会的控制能力以及主权最高权威的合法性都受到了削弱和质疑,原本由国家绝对控制的最高权力也逐渐被新兴起的众多非国家行为体所瓦解,如超国家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分享了其成员国的国家主权。

主权消亡论的主张者们,忽视了国际法维护国家主权原则的规定,以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受到的种种挑战为依据,大谈主权过时,甚至消亡,是不符合实际的。一方面,在当今国际社会中,国家不仅仍然可以对经济发展施加影响,而且有些时候是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如政府间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等虽然对国家主权形成了一定的限制,但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参与这些组织、进行国际合作是一国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换而言之,国家是为了获得更大利益而自主限制、转移或共同行使部分非核心主权,这并不是从本质上否定国家主权,相反,它是主权得以实现、实施的前提。

二、国家主权强盛论

与消亡论截然不同的强盛论则认为,全球化不仅没有削弱国家主权,反而在许多方面巩固和强化着国家主权。一些学者认为,民族国家的消亡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神话,全球化不仅没有削弱民族国家的地位和作用,没有改变国家主权的性质,甚至也没有使其弱化;相反,国家主权的属性和功能在全球化时代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强。他们认为,面对全球化的严峻挑战,国家的地位和作用不是更小而是更大了,不是在阻滞发展而是在推动进步,国家主权在国际政治的许多方面不仅继续存在而且将得以强化。如英国学者琳达?韦斯认为,“国家的作用在所谓的全球化时代并没有被削弱,反而变得更加重要,国家权力在新国际环境下有不断强化的趋势。不存在某些全球主义者所断言的国家权力的衰落,而不过是一种严格限定了的国家权力。民族国家不是无关紧要的,而是更为关键;它不仅不会阻碍世界经济,反而会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有些学者认为,全球化进程本身就是民族国家所推动的,没有主权原则在其中发挥的基础作用,就不会有当今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也就是说,在全球化影响着国家主权的同时,国家主权反过来也影响着全球化,其反弹作用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而逐渐加大。如安东尼?吉登斯认为,全球化本身就是一个辩证过程,它本质上不应该被视为是对国家主权的削弱过程,恰恰相反,它是当今民族国家体系在全球范围得以扩张的主要条件。

主权强盛论的主张者们,虽然正确地指出了国家在国际社会中仍处于主体地位,主权原则在国际关系中仍然是最基本的准则,但却无视于全球化给国家及国家主权带来的深刻影响。他们过分强调国际社会中国家的中心地位,而对于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等非国家行为体的重要性缺乏清醒的认识。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受到冲击和挑战是毋庸置疑的,或被侵蚀,或被限制,或被让渡,这是活生生的实践,如欧盟成员国主权的让渡,即使是在主权国家自愿的前提下。

三、新的国家主权观

如上所述,笔者认为,面对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否定或强化国家主权都不符合现实,我们应该在坚持国家主权原则的前提下,用发展的眼光去重新理解国家主权,树立新的国家主权观。

主权同国家一样,是一个历史范畴,因而应该用历史的眼光和发展的观点去理解它,随着国际形势的变迁国家主权也必将有所改变。在全球化背景下,对国家主权的理解不能仅仅局限于经济和政治领域,尽管这两个领域受到的影响最为明显。国家主权所涉及的其他领域——文化、军事、科技、信息、教育等方面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虽然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及国家主权遭遇到严重挑战,但其仍是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在国内和国际社会发展中仍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国家仍然是最重要的政治权力主体;领土依然是划分民族国家的基本标识;国家在国际规则制定和执行中仍然扮演着重要角色;国家依然是国际社会中最重要的行为主体。主权作为国家的根本和固有属性,依然在国际关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其本质并没有因为全球化的种种冲击而改变。

国内大部分学者,虽然都强调国家主权原则仍然是当今国际关系和国际法不可超越的基本原则,但同时也注意到并承认国家主权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如王逸舟一方面强调“主权永远是国际关系的基石,没有主权绝对是乱套的”,另一方面又从历史的角度提出“主权层次化和主权的不同定位(核心和非核心)发生了变化。主权由原先法理的、静态的东西,变成了一个动态的、分层的过程。主权可以增强也可以削弱”。时殷弘等人虽然承认世界一体化程度迅速提高对国家主权的一定限制,但也坚持认为在当今和未来很长时期里,国家仍然是世界政治或全球体系的主要角色,仍在国内、国际社会发挥着非常重要、甚至是首屈一指的积极作用,国家及其主权仍是各国维护人民安全和福利、造就或促成社会公正、表征和保持人首要的社会群体认同所必需,而国家主权原则也仍然是、并且应当是国际规范的一项最重要内容。

因此,确切地讲,并不是国家主权本身受到挑战,而是传统意义上国家主权的“绝对性”特点与当代全球化发展的进程发生了冲突。在当代全球化发展趋势日益迅猛的潮流下,绝对主权观已经不可取了,相对于传统的绝对意义上的国家主权,它受到了相对的限制,具有了“相对性”的特点。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国家行使其主权时,势必受到越来越多的全球性规则、制度和条约的束缚,在考虑本国获取最大利益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别国或全球共同的利益,因此国家在众多领域由原先无条件地、直接地绝对行使主权变成了有条件地、间接地相对行使主权。实际上,当代国家从政策出台、法规制定等宏观管理到军事、科技、金融、财政、贸易、环保、人口等微观管理,无不受全球化的影响和制约,在一定条件限制下行使相对主权已经成为全球化时代的客观要求。

此外,在世界各国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更加紧密,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更加明显的今天,国家对其主权的让渡和转移也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甚至司空见惯的现象。随着国际社会组织化趋势的加强,为了维护人类共同利益和更加有效地保障各主权国家权益的需要,主权是可以有条件地加以限制的,也是可以适当予以让渡的。联合国就是国际组织在其成员国暂时行使主权最突出的代表,而欧洲联盟则是主权持久地转让给国际组织的最明显的例子。应该指出的是,这种主动地、有条件地限制或让渡主权,本身就是国家主权作用的一种结果。

【参考文献】

[1]JeanBodin.OnSovereignty[M].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2.

[2]尤尔根·哈贝马斯.在全球化压力下的欧洲的民族国家[J].张庆熊译.载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

[3]D.赫尔德,J.罗西瑙等.国将不国?西方著名学者论全球化与国家主权[M].俞可平等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

[4]王逸舟.国际关系研究的若干问题[J].欧洲研究,2006(3).

[5]时殷弘.论民族国家及其主权的被侵蚀和被削弱——全球化趋势的最大政治效应[J].国际论坛,20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