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汤联合针灸分期治疗贝尔氏面瘫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1-21
/ 2

葛根汤联合针灸分期治疗贝尔氏面瘫临床观察

游海凌

湖南省临武县人民医院康复科湖南郴州424300

摘要:目的:探讨葛根汤联合针灸分期治疗贝尔氏面瘫的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诊断为贝尔氏面瘫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患者的就医时间分为2组,40例急性期组和40例缓解期组。两组入院后均给予葛根汤联合针灸治疗。对比急性期组和缓解期组治疗有效率及治疗前治疗后面部残疾指数评分。结果:(1)急性期组和缓解期组贝尔氏面瘫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面部残疾指数评分分别为18.5±0.8分、18.7±0.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面部残疾指数评分分别为5.4±1.6分、9.7±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针灸联合葛根汤治疗急性期面瘫患者具有较好疗效,避免患者留下严重面部后遗症,值得临床推广。

贝尔氏面瘫指面神经麻痹,系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引起局部神经缺血、血管痉挛,水肿,面神经受压。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发病的特点表现为单侧的面部肌肉麻痹。中医认为,急性面瘫为阻滞经络,感受风邪,致口眼歪斜[1]。因此我们拟收集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诊断为贝尔氏面瘫的患者,探讨葛根汤联合针灸治疗面瘫的最佳时期。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收集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诊断为贝尔氏面瘫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患者的就医时间分为2组,40例急性期组(贝尔氏面瘫起病1~7天来我院就诊)和40例缓解期组(贝尔氏面瘫起病超过8天来我院就诊)。急性期组平均年龄(43.9±8.7)岁,其中男性25人,女性15人;对照组平均年龄(44.9±11.3)岁,其中男性28人,女性12人。2组人员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入选标准入选标准:(1)就诊时生命体征平稳,起病后未接受其他治疗。(2)周围性面瘫的诊断符合《神经病学》关于周围性面瘫的诊断标准。

1.4治疗方法两组入院后均给予葛根汤联合针灸治疗,具体如下:

1.4.1葛根汤方药组成葛根30g,麻黄10g,桂枝20g,生姜5g,芍药20g、大枣5枚、甘草10g。通过我院煎药机和包装机煎煮包装,每剂煎2包,100ml,每日早8点以及下午4点服用100ml。总疗程1月。

1.4.2针灸以针刺患侧攒竹、丝竹空、四白、阳白、地仓、颊车、颧髎、迎香、下关、翳风、合谷(健侧)为主,并随证配穴,针刺各穴,得气后,采用平补平泻手法行,留针30分钟,针刺同时艾灸下关、翳风两穴。(2)每日进行1次,连续10次后休息1天,再继续下一疗程,总共进行2个疗程。

1.5评价标准对比急性期组和缓解期组治疗有效率及治疗前治疗后面部残疾指数评分。

1.5.1贝尔氏面瘫治疗疗效参考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治疗疗效,分为痊愈、有效及无效3级[1]。痊愈:面部所有区域正常。显效:面部轻微的功能减弱,轻微联带运动,静止时张力正常,面部对称,上颌运动中等,口轻度不对称,用力可闭合眼。有效:面部明显功能减弱,观察不严重的联带运动、面部痉挛或挛缩;静止时面部张力正常,用力可闭合眼,上颌运动微弱,口明显不对称。无效:眼不能完全闭合,上颌无运动,静止时面部不对称。有效率=痊愈例数/总例数×100%。

1.5.2面部残疾指数评分参考文献标准[1],面部残疾指数评分总分20分,分值越高,面部病情越严重。

1.6统计分析方法将资料录入EconometricsViews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s描述,使用t检验。两样本率的比较用χ2检验法,当P<0.05,判断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急性期组和缓解期组治疗疗效比较急性期组和缓解期组贝尔氏面瘫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急性期组和缓解期组治疗前治疗后面部残疾指数评分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面部残疾指数评分分别为18.5±0.8分、18.7±0.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面部残疾指数评分分别为5.4±1.6分、9.7±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贝尔氏面瘫在祖国中医称为“吊线风”、“口僻”等,面瘫的记载论述最早见于《灵枢.经筋》篇:“足阳明之筋,其病,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灵枢》中称面瘫为口蜗、口僻。病因是正气不足,脉络空虚或风局部阳明、少阳经络受损,面部经筋失于濡养所致。历代医家也多有论述面瘫的病因《类证治裁》:“口眼喝斜,血液哀涸,不能荣润筋脉”。《偏风口蜗候》记载“风邪入于足阳明、手太阳之筋,故使口歪僻”。归纳起来,主要原因不外乎虚、风、痰、疲四项。

本次研究中我们发现急性期组在接受治疗后面部残疾指数评分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可以看出在贝尔氏面瘫早期进行积极干预治疗能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同样还有学者认为面瘫预后除了取决于神经受累及的严重程度,还与发病后早期的积极治疗密切相关,在疾病发病后12~36小时接受治疗者面瘫的恢复速度明显优于治疗较晚的患者[2]。我们分析贝尔氏面瘫发病1-7天为急性期,在这一时期,风寒之邪尚未入里,予以针灸和疏风散寒的中药即可驱邪外出,加速瘫痪的面肌功能恢复。

针刺以疏调阳明经经气,驱邪外出,鼓舞阳明经气,养血和营,使气血顺畅,肌肉经筋得以充养。灸法是中医传统的外治法,贝尔氏面瘫多为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袭导致,根据“寒者温之”,灸法有温散寒邪、活血除痹、消疲散结、旺盛经络气机的疗效。葛根汤最早被“伤寒论”所载,有解肌发汗,驱风散寒之功能。葛根,散风寒湿邪凝结,桂枝、麻黄等辛温解表,温通经脉。芍药,缓经脉挛急而止疼。药理学葛根汤具有扩张微小血管,畅通小动脉,营养面神经的疗效。

综上所述,针灸联合葛根汤治疗急性期面瘫患者具有较好疗效,避免患者留下严重面部后遗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华英,杨金风.分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72例疗效分析[J].中国针灸,2014,19(7):40-41.

[2]刘兰.针灸洽疗面神经炎50例[J].湖南中医药学报,2013;5(12):24-25.

[3]李世君.头针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00例[J].天津中医,2013;17(5):34-35.

[4]曾志海.葛根汤治疗周围性面瘫143例[J].陕西中医,2012,23(2):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