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克明教授治疗月经量少经验案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8-18
/ 2

吴克明教授治疗月经量少经验案举

韦丽荣

韦丽荣(四川成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临床医学院妇科专业610072)

【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8-0311-01

月经量少属于月经不调范畴,源于现代都市女性生活压力过大,为妇科常见多发疾病,如患者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闭经,未生育者可影响其生育。月经过少是指月经周期正常月经量明显减少,或行经时间不足2天,甚至点滴立净者。一般认为月经量少于20ml为月经过少。成都中医药大学妇科吴克明教授,以其多年从医经验将其病因病机概况为肾虚肝瘀,由此导致气血生化无源,子宫疏泄功能失调而发为月经过少,故应通过中药疏肝补肾,才能气血充足,经脉通利。吴师根据月经周期不同时期的阴阳变化,将整个月经分为卵泡期、排卵期、经前期、月经期。以滋肾养血贯穿整个周期并在排卵期和经前期辅以行肝行气等辨证治疗,在临床上每获良效,笔者有幸随师学习深受其教诲,现将吴师治疗月经过少经验案列举如下:

一、病例1

唐某,女,23岁,未婚,初潮12岁,lmp:09年4月21日。因“人流术后月经量少3+年”来诊。该患者月经为12岁初潮,经期3天/周期30+天,月经量色质均正常。在2年前人流术后,月经量较正常月经量少1/3。经血色暗,夹少量血块,伴小腹隐痛,畏冷,手足冰凉,尿频,查:舌质暗淡,苔薄白,边有小瘀点,脉沉细,既往健康。西医诊断:月经不调。中医诊断:月经不调——月经量少,辩证:肾虚肝瘀血瘀,治疗:补肾疏肝,养血调经,肉苁蓉15g,菟丝子15g,桑寄生15g,当归12g,熟地12g,山药12g,鸡血藤20g,茺蔚子15g,路路通15g,枸杞子15g,巴戟天15g,炒杜仲15g,淫羊藿15g,上方共6剂,水煎服,每次1剂,分3次服用。平时服八珍颗粒,每次1袋,1天3次,合理作息,调畅情志。

2诊09年5月28日,lmp:09年5月15日,量无明显变化,经血色略暗,畏寒,腰部酸痛,查舌质略暗,苔薄白,脉沉细,辅助检查:09年5月28日B超:子宫前位约3.2cm,宫内膜0.6cm。嘱患者继续按前方服4剂,加服通脉大生片,八珍颗粒,每次5片,每日3次,下次复查前查生殖激素。

3诊09年6月4日,自诉服药后无特殊不适,畏寒怕冷症状稍有缓解,腰部疼痛症状消失,大便干,2~3日一行,查舌质稍暗,苔薄白,脉玄细,09年6月4日,月经周期第20天生殖激素全套结果示:FSH3.57mIu/ml,LH5.21mIu/ml,P16.42ng/ml,PRL318.9uIu/ml,E2197.7pg/ml,T22.2img/dl。嘱清淡粗纤维饮食,上方加火麻仁20g。

二、病例2

喇某,女,29岁,职员,因“月经推后6年,量少3年”于2009,7.18,初诊。患者14岁初潮,经期5天/周期30天,经量中等,经色正常,有大血块。近6年来,月经3~4天/周期37~60天,经量适中,经色暗,夹少量血块。近3年来因工作压力大,经量比以往少1/3,经色暗,于外院诊断为“PCOS”(多囊卵巢综合症)。于09年3月始服达英-35至6月。末次月经09,6.29,9天净,量偏少,经色红,无血块,无手足畏寒、怕冷等不适,夜不能寐。查:舌质红,苔薄黄,脉沉细。7月9日外院生殖激素示:FSH6.89Iu/l,LH2.31Iu/ml,PRL15.19uIu/ml,E282.06ug/l,P0.63ug/l,T0.59ug/l。B超示:子宫前后径3.8cm,宫内膜0.8cm,双卵巢数个小囊泡,最大0.8*0.7cm。

西医诊断:PCOS,中医诊断:月经后期量少,辩证:肾虚肝郁,治则:补肾舒肝,化瘀通络,方药:柴胡15g,白芍15g,菟丝子15g,桑寄生15g,炒川断20g,炒香附15g,路路通15g,草红藤30g,当归12g,干生地12g,杜仲15g,元胡15g,乌药15g,上方共4剂,水煎服,每日一剂,分3次服,另予中成药通脉大生片,每次5片,每日3次,嘱其调畅情志,合理作息。

二诊(8月15日),末次月经8月9日,5天净,经量适中,色鲜红,血块明显减少。自诉服药后,经量正常,睡眠情况明显好转。查: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细,效不更方,继续予前方4剂。

三诊(10月24日),末次月经10月1日,5天净,经量适中,色鲜红,仍有少量血块。自诉服药后月经量明显好转,但觉手足心发热,无口干口苦。查:舌红,苔薄黄,脉沉细。根据患者现在症状,上方去乌药,加阿胶3g,4剂水煎服,阿胶水烊化冲服,法同上。四诊:12月5日,末次月经10.1,5天净,经量适中,色红,少量血块。自诉服药后手足心热已明显缓解。因其有生育要求遂予其B超检查,结果示:子宫前后径4.6cm,内膜厚1.3cm,宫腔下段及0.3×0.2cm无回声区,子宫前壁探及0.6×0.3cm稍弱回声团,边界欠清,尿HCG示阳性。诊断:1.早早孕?2.月经后期量少。嘱其择日复查血β-HCG、P。予胎宝胶囊每次2粒、每日2次,黄体酮胶囊0.1,叶酸0.4mg,每日各一片。

三、病例3

罗某,女,39岁,教师,已婚。因“月经量少色暗7+月”于2.14日初诊。该患者月经初潮18岁,lmp:2月9日,经期4天/周期30天,经量一般,色暗红,有血块。自诉于去年月份取环后月经量明显减少,色暗,每次行经时伴腰部酸痛,手足心发热,白带量少,色白,纳眠可,二便调,舌质偏暗,苔薄黄,脉弦滑。

西医诊断:月经不调。中医诊断:月经量少,辩证:肝肾两虚,治则:补肝益肾,养血调经。方药:肉苁蓉15g,菟丝子15g,当归12g,干地黄12g,山药15g,女贞子20g,旱莲草20g,麦冬15g,炒续断20g,桑寄生15g,枸杞子15g,炒香附15g,牡丹皮15g,巴戟天15g。上方共4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另嘱予六味地黄软胶囊,每次3粒,每日2次。

二诊,6.29日,lmp:6月18日。自诉服上方后,近4月来月经量

较前有所增多,色红,少量血块。但因工作压力大,睡眠较差、多梦。白带偏黄、有异味。查:舌淡红,苔薄黄,脉弦细。药已对症,守前方加酸枣仁20g,茯苓12g,知母12g,共4剂,每日1剂,并予保妇康栓、皮肤康液,外用。

三诊,8月14日,lmp:7月22日,自诉服上方后,经量基本正常,色暗红,有少许血块,舌质暗红,苔薄黄,脉弦细,一般状况良好。

四、讨论

归肾丸出自《景岳全书》,功效:滋阴养血、填精益髓,为治疗肾水不足、精亏血少致月经不调的经典名方。笔者得到导师的临床指导,并对此治疗肾虚精亏所致月经量少的方药分析如下:熟地黄,味甘性温,归肝肾经,能补血滋阴、益精填髓。《医学启源》曰:熟地黄通肾之药也。《药品化义》:熟地,安五脏、和血脉、润肌肤、养心神、宁魂魄、滋补真阴,封填骨髓,为圣药也。现代药理学认为,熟地黄水煎服能延缓衰老,其补血作用与骨髓造血系统有密切相关作用。枸杞子,味甘性温、滋补肝胃、益精明目。《本草经集注》曰:补益精气、强盛阴道。《食疗本草》曰:坚筋耐老,除风,补宜筋骨,能宜人,去虚劳。现代药理学认为,枸杞子提取物使血中GSH-Px活力增高,具有延缓衰老作用。

山茱萸,酸涩微温,归肝肾经,补益肝肾、涩精固脱,多与熟地、当归等药配伍治疗妇女体虚、月经不调。《名医别录》载:“山茱萸微温,无毒,主治肠胃风邪……耳聋、下气、出汗、益精、安五脏、通九窍,止小便。”清代《本草新编》云:补阴之药未有布片胜者也,惟山茱萸,大补肝胃、专而不杂,既无寒热之偏,又无阴阳之背,实为诸补阴之冠。菟丝子,补肾益精,养肝明目,《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久服明目轻身延年”。现代药理学指出,菟丝子提取物可增加大鼠垂体前叶、卵巢和子宫重量,可增加下丘脑—垂体—卵巢促黄体功能,提高垂体对LRH及卵巢对LH的反应性。

当归,既能补血活血又能调经止痛,润肠通便,《本草纲目》云:“当归调血,为妇人要药”。现代药理研究:其挥发油对子宫平滑肌有兴奋和抑制双向调节作用,其浸液对小鼠可促进血红蛋白及红细胞生成。茯苓,性平味甘,可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

山药味甘温,性平,《本草求真》云“本属事物……是以能润皮毛,长肌肉,味甘兼成,又能益肾强阴。”《本草纲目》中有“健脾补肾,滋精固肾,治诸百病,疗五劳七伤。”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