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卒中后抑郁治疗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老年性卒中后抑郁治疗观察

郭彩1陈金波2(通讯作者)

郭彩1陈金波2(通讯作者)

(1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临淄区人民医院255400)

(2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56603)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卒中后抑郁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方法将125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A、B、C、D4组,A组仅予常规治疗,B组予药物治疗、C组予心理支持治疗、D组予综合干预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8周时行HAMD、NIHSS、ADL评分测评。结果治疗后B、C、D组各项评分均较A组改善(P<0.05或0.01),其中以D组差异最为显著(P<0.05)。结论药物、心理支持治疗均对老年性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有改善,综合干预治疗效果更显著。

【关键词】卒中后抑郁综合干预老年人

【中图分类号】R7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8-0039-02

卒中后抑郁症(poststrokedepression,PSD)是指脑卒中发生后出现的情感障碍,可有多种表现形式,如情绪低落、睡眠不规律、易怒、甚至有自杀念想等。据调查国外患病率为20%-70%,国内为34%-76%[1-2]。研究表明PSD与年龄有关。老年人患病时临床症状不典型,常易被忽视,从而丧失了最佳的治疗时期[3],甚至会增加脑血管病的致残率及病死率[4]。鉴于以上情况本研究就治疗方面进行了相关对照研究,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1月至2013年11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临淄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卒中诊断标准,并经脑CT和/或MRI检查证实的脑卒中的老年患者125例。

入选标准:年龄60岁以上;性别不限;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总分≥17。排除标准:病情严重者;合并恶性肿瘤、癫痫及帕金森病等严重躯体疾病者;既往有精神疾病史。

将入选的125例患者随机分为四组,A组30例,B组32例,C组33例,D组30例,年龄60~88(71.128±5.869)岁,其中男57例,女68例,脑出血33例,脑梗死92例。HAMD评分17~46分。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及HAMD、NIHSS、ADL评分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四组患者均根据病情采取常规治疗。A组除常规治疗外无其他特殊处理、B组予抗抑郁药治疗、C组予心理支持治疗、D组予药物联合心理支持并康复训练。

1.2.1常规治疗:急性期进行脑卒中常规治疗,包括营养脑神经、降颅压、控制血压等;急性期后二级预防治疗,包括抗血小板、降脂等。

1.2.2药物组:选用舍曲林治疗,首次剂量50mg/日,根据患者病情适当调整剂量,剂量在50-200mg/日。

1.2.3心理干预组:①做好医患沟通,使患者对治疗过程及效果有一定了解。②取得家庭及社会支持,鼓励其辅助患者病情康复。③给予患者言语鼓励,帮助其解决日常生活问题。④改善患者所处环境,生活物品及治疗设施摆放、设置以方便患者为原则。⑤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情绪反应,采取不同的心理干预方法。

1.2.4综合干预治疗组:药物联合心理支持治疗基础上给予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包括①由专业康复师完成专项康复训练:物理治疗+作业疗法。②由专业护理人员执行一般康复训练:被动运动、平衡训练、桥式运动、生活自理能力锻炼等。

1.3评定方法

各组疗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4周、8周后采用HAMD测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采用NIHSS评估,使用ADL评分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疗效评定标准:治疗后HAMD量表减分率>75%或总分≤7为治愈,减分率25%~75%为有效,减分率<25%为无效。

1.4统计学分析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后B、C、D组HAMD评分均较A组改善(P<0.05或0.01),以D组评分减少最显著(P<0.01)(表1)。

表1.四组患者HAMD评分比较

组别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

对照组21.76±1.9318.62±1.5016.65±1.5315.10±1.39

药物组21.85±2.6215.23±1.82△10.53±1.63△7.46±1.29*

心理干预组21.70±1.7815.03±1.91△9.96±1.84△7.24±1.56*

综合干预组21.87±2.0814.66±1.92△8.33±1.89*6.46±1.80*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治疗后B、C、D组NIHSS评分均较A组改善(P<0.05或0.01),以D组评分减少最显著(P<0.01)(表2)。

表2.四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

组别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

对照组12.56±3.0510.03±2.347.50±1.856.63±1.54

药物组11.87±3.297.09±1.956.15±1.66△4.78±1.38*

心理干预组11.72±2.566.51±1.39△6.11±1.38△4.69±1.11*

综合干预组11.66±3.394.73±1.41*4.03±1.41*3.60±1.13*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治疗后B、C、D组ADL评分均较A组改善(P<0.05或0.01),其中以D组改善最显著(P<0.01)(表3)。

表3.四组患者ADL评分比较

组别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

对照组30.13±3.0739.06±3.2146.56±2.8357.10±3.51

药物组26.28±3.2740.87±3.49*53.15±2.76△65.96±2.53△

心理干预组27.42±3.5442.90±2.42*55.78±2.39△69.78±2.39△

综合干预组29.93±4.1550.23±3.84*62.23±3.84*75.23±3.84△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3.讨论

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性卒中患者,PSD发生率高,可能与患者生理机能下降、自我调节及心理适应能力差等多因素有关。对于PSD的治疗目前缺乏规范化的治疗程序。本研究结果显示根据患者病情予舍曲林治疗、心理支持治疗,患者抑郁情绪均改善,对患者进行药物联合心理支持并康复治疗抑郁状态改善更显著。综合分析,PSD是心理与生理反应和器质性情感障碍的结合体,治疗方面积极采取综合干预治疗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WhyteEM,MulsantBH.Poststrokedepression:epidemiology,pathoph-ysiology,andbiologicaltreatment[J].BiolPsychiatry,2002,52(3):253-264.

[2]郭爱松,李爱红,陈鑫,等.电针联合氟西汀对卒中后抑郁症患者抑郁状态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1,51(25):9-11.

[3]KimJH,ParkEY.Thefactorstructureofthecenterforepidemiologicstudiesdepressionscaleinstrokepatients[J].TopStrokeRehabil,2012,19(1):54-62

[4]GaeteJM,BogousslavskyJ.Post-strokedepression[J].ExpertRevNeurother,2008,8(13):7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