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机械设备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1-11
/ 2

化工机械设备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郭旭东

广州冠通化工机械有限公司郭旭东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化工机械设备管理的工作权责,分析化工机械设备维修决策模式,对化工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现存主要缺陷分析,提后提出了改善措施。

关键词:化工;机械设备;润滑油;管理引言:随着我国市场化经济的持续推进,化工企业与其他的公司一样追求着利益和效益的最大化,这就给作为生产能力基础的化工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现代化工业生产向着规模化、系统化方向发展的大前提下,一台处于运行状态下的化工机械设备又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复杂化、综合化的集成系统。然而当这一系统中某个环节突发故障时,如果没有及时且有效的处理措施,那么这种故障就会迅速的扩大、蔓延,给整个运行系统带来不可预估的损失。据此,如何在化工机械设备复杂结构与自动化管理要求下,对其日常管理与维修工作加以规范化处理,已成为当下相关工作人员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1化工机械设备管理的工作权责化工机械设备的管理从本质上来说是有关设备及仪器使用周期与寿命时长的全过程管理,有关化工机械设备的选用、使用规范、维修养护以及升级更新等都隶属于管理的权责范围之内。

一般而言,化工机械设备的运动过程可以依照运动主体形态的不同划分为物质运动状态与资金运动状态两种。相应的,设备的管理对这两种运动状态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首先,化工机械设备的物质化运动状态是指设备自设计之初,历经规划、成形、投产、养护、维修、升级等各个环节步骤并直至报废的全过程。对这一过程的管理被称之为化工机械设备的技术性管理。其次,化工机械设备的资金化运动状态是指设备在投资、运行、折旧、收益等各环节中有关资金的投入及产出,这一过程的管理为化工机械设备的经济性管理。总之,整个化工机械设备管理是技术性管理与经济性管理的统一,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化工机械设备维修决策模式根据维修参照对象的不同,可以将化工机械设备的维修决策模式划分为以下三大类型。

(1)以设备状况为依据的决策模式。原化工部设置的有关化工机械设备日常管理、检修周期以及验收标准等制度章程为这种以设备实际状况为依据的决策模式提供了保障。它最大的缺陷在于没有考虑到设备在运行中的实际状态、条件,过分按照既定的规程对设备进行维修,很可能造成修理不足或修理过剩。

(2)以状态监测为依据的决策模式。这种决策模式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在充分把握设备状况的基础之上,以设备故障发生周期为参照,合理选择恰当的时机,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对化工机械设备进行维修的一种科学方式。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各种维修动作完全以设备在运行状态下所反映出的效能来决定,并且实时监测所耗费的资金投入很大,难以大规模的应用与推广。

(3)以设备状况和状态监测共同为依据的决策模式。这种模式是一种将上述两种决策模式优点融合在一起,并摒除缺陷的较为科学的组合型模式。一方面,对于总系统中较为关键、大型、事故发生率比较高的设备利用状态监测进行实施监督,比如,我们在用一套年产40万吨硫酸装置的关键设备均配置了PLC控制系统,可以在线监测设备振动、温度、压力等重要的运行状态参数,并带报警系统;另一方面对于大部分较为常见且普通的设备,可以在既定维修章程基础上结合设备实际运行情况对其进行维修。

3化工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现存主要缺陷分析随着化工机械设备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下不断升级与发展,在设备管理与维修上的许多缺陷也逐步显露出来,影响着设备仪器乃至整个化工生产系统的稳定运行。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化工机械设备在管理方面的缺陷。

众所周知,润滑油的管理是化工机械设备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着一个系统乃至生产企业的成本投入与经济效益。它对于减少设备直接性摩擦、延长使用寿命、最终提供合格化工产品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当前我国对有关润滑油管理方面的问题还不够重视,还没有形成系统性的规范工作,由此造成的人身及财产损失十分严重。概而言之,有以下几点:(1)润滑油管理制度不到位。这类问题常出现在中小规模的化工企业当中,既不设立专门的润滑油管理岗位,又没有一套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与之相适宜。领导班子重维修、轻管理的思想直接影响到润滑油的管理问题上,使润滑油使用混乱且用量极不科学。

(2)设备在设计环节对润滑油的忽略。在化工机械设备的规划、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在选择润滑油的时候往往比较依赖历史数据与个人经验,所选取的润滑油很可能并不适宜该设备的运行状况。这会使得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润滑油不仅不能起到相应的保护作用而且还有可能影响到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

(3)以机械油替代润滑油的现象时有发生。我国当前国产润滑油的种类及型号并不多,进口润滑油成本的投入往往又过大,这使得国内大部分化工企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常常选用货源充足、成本低廉的机械油作为替代。

3.2化工机械设备在维修方面的缺陷。

化工机械设备的维修是一项系统而全面的工程,及时发现故障点,判断故障程度,并采取合理的维修措施,将设备的损害程度尽可能降到最低是设备维修最核心的任务所在。当前化工机械设备在维修工作方面的缺陷概括如下:(1)控制仪表故障现象时有发生。一方面测量流体实时流量的仪表设备时常出现不显示、测量偏差大、零点不稳定等现象,另一方面温度变送器的信号输入与输出以及误差现象也频频发生。

(2)机械密封泄漏缺陷。就理论而言,机械密封之所以能够起到对化工机械设备的密封作用,其关键在于端面膜与机械材质的契合程度。依据设备实际工况的不同,端面膜可以分为气相、液相、气液混合相三种形式。无论是何种形态的端面膜,当密封液体处于饱和状态并发生相变时,端面膜的反压力会超过承受极限,从而引发密封黏合程度的不稳定。但在国内,机械密封的设计、结构、选材存在有不合理,不很重视,行业之间摹仿很多,同质化严重;投入专业研究的又不多,使用效果好的机械密封又价格昂贵。

4化工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的改善措施针对上述有关化工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中的缺陷问题分析,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在遵循管理权责与维修决策模式的一般性原则的基础之上,对其进行相应的改善。具体而言,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4.1化工机械设备在管理方面的改善措施。

就大多数化工生产企业现阶段在润滑油管理方面的缺陷而言,相应的改善措施需要从润滑油的合理选用、以及润滑油在日常管理中的规范性操作流程等两方面入手。

4.1.1润滑油的合理选用。

首先,润滑油应向着高性能方向发展,在润滑油中添加适量的硫、氯试剂,使其能够在设备仪器的金属表面产生一层化学吸附膜,以此提高润滑功效。其次,润滑油应向着多级化方向发展。多级油在系统启动初期能够极大的减少关键设备的磨损程度,并且无论是在高温还是低温运作状态中都能够保持现有的粘合程度,减少了使用机械油润滑时频繁的换油操作,降低了生产中的能源消耗。

4.1.2润滑油的日常管理规范。

化工机械设备的润滑管理是一项系统且繁琐的长期性工程,化工生产企业需要对润滑油的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对日常管理工作进行规范化处理,将由润滑油所引起的机械设备故障率降到最低。具体而言,又可以细化到以下几个方面:(1)编制基础管理资料。企业需要对有关润滑油的消耗量、使用周期、油箱储油量、油品代用等问题以账目或卡片的形式记录在案,以备查阅。

(2)定时定期进行检测。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按时对所有化工机械设备的润滑状态进行检测,及时排查隐患并解决问题,对于检测情况同样需要记录在案。

(3)执行交接班制度。操作人员需要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对于设备润滑情况在交接班时间点上的状态要予以注明,并以此为事故责任人的落实提供依据。

4.2化工机械设备在维修方面的改善措施。

针对上述有关化工机械设备在维修方面的缺陷分析,合理的改善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日常维修保养与定期维修相结合。首先,应把日常巡检放在首位,统计设备故障出现概率,分析设备故障的原因(可从原设计的结构是否适用、操作使用、维护保养等方面进行分析)。在编制日常维修作业计划时,就预以解决,达到预期维修的目的,以使设备运行达到最大效益化。

(2)机械密封泄漏的故障缺陷处理方式。首先,机械密封一定要结合设备的实际运行工况进行设计,材质需选用使用寿命较长且耐磨性较高的摩擦副材料;其次,密封介质的内外端材料不能盲目追求一致,其外端并不直接接触介质,对性能要求不必过高;三是,机械密封密封副之间压力调整非常重要,太紧了易磨损,太松了出现泄漏;最后对机械密封零部件的加工应力求做到规范化、标准化,另外对于编制安装、使用说明书的工作同样应给予高度重视。

(3)测量流体流量设备的故障缺陷处理方式。第一步:检查流量计电源接线与等级是否正确;第二步检查显示器插件是否存在松动现象;第三步:检查内部保险管与变压器的运作是否正常;第四步:检查转换器的安装位置。

(4)温度变送器的故障缺陷处理方式。第一步:检查工作电源是否处于正常供电状态;第二步:检查各设备仪表线路接线是否正常;第三步:按照现场温度传感器-内部温度变送器-PLC模块的处理方式判断各环节运行状态是否正常。

5结束语总而言之,化工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修是整个化工生产系统中的核心与基础性工作,它在维护化工企业稳定运行、安全生产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及时发现管理与维修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运用各种先进的管理及技术手段对其进行实时控制,可以有效降低机械设备的故障率,从而可以实现不断提升整个化工企业竞争力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1]韩明山.化工机械设备的润滑管理和保养[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04).[2]耿鹏照.化工机械设备诊断分析及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9).[3]王永科,张晓虹.乐泰密封粘接技术在化工设备维修中的应用[J].甘肃科技,2007(06).[4]郭新军.改善机械加工质量·增强产品使用性能[J].企业导报,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