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中学语文分层阅读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5-15
/ 2

新课程下中学语文分层阅读教学

周洪涛

河北省宁晋县教师进修学校055550

【摘要】:新课标提出“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是新课标要求改进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要迈好这一步,首先就应该承认学生的差异。

【关键词】:中学语文分层阅读

一、目标分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激起参与的兴趣。

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可见,没有兴趣的强制性教学,势必会扼杀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自然不会乐学。只有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建立具体适当的学习目标,才能使他们变“被动式接受为主动式探求”。在阅读教学中,根据学生客观的差异,采取目标分层递进的办法,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循序渐进的可接受目标,可以增强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信心,激发他们主动参与教学的兴趣。例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一课的教学,在对典型事例进行分析、感受时,就可以围绕重点训练项目制订总目标和分目标。总目标为:学习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出的分目标:1、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内心活动;2、身临其境,通过人物所处的环境、动作、语言、神态体会内心活动;3、将心比心,通过第三者的内心揣摩和人物所处的环境,动作、语言、神态体会内心活动,进而体会他们的高尚情操。

这些目标层层递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基础按分目标选择。这样做,分解了学生悟“内心”的难点,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性和对教学内容的易接受性。使教学效果及学生参与达到最佳,尤其使基础较差的学生觉得我能悟出,让中等生感到我能行,满足优等生试一试就会成功的愿望。

二、训练分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参与的机会。

1、分层次“训”,异步参与。

在阅读教学中,“训”要有价值,课堂提问则是重要的手段之一,问得“合时宜”能燃起每个学生思维的火花,疏通其思维的流程,进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一步达成同一训练目标。例如:上《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课,让学生画出“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示意图,更好地、更直观地理解新闻的主体内容。交流示意图时,教师有意识先请中等生到黑板画图,他画出渡江的示意图。然后又请优等生补充修改。最后再请基础较差的学生照示意图进行解说。这样,全班学生都有参与机会,达到“异曲同工”之效,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2、有侧重“练”,同步参与。

每个学生所处的“最近发展区”是不同的,为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摘果子”,设计“练”时有所侧重,可以采取“分食制的办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练”。例如:教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课时,设置这样几个爬坡似的练习题:①(巩固题)要求学有困难的学生找出这篇新闻的结构五要素(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想一想,它们一般位于新闻的什么位置;②(提高题)要求中等生想一想这篇新闻是怎样以简洁的语言报道“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一壮阔的场面的,进而体会新闻的特点;③(发展题)要求优等生根据所学的新闻知识,以“新学期新面貌”为标题,写一篇报道开学第一天情况的新闻。

这样的设计,既避免了成绩好的学生“吃不饱”,成绩差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又减轻了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全面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的效率。

三、评论分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参与的乐趣。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参与教学效果的评价,是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人成功感为前提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以不同起点为标准的相应评价照样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利于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保持他们良好的心态和学习的自信心。

1、评价分层与目标分层相结合。

分层评价与分目标相适应,能较好地发挥评价的激励性。例如:基础较差的学生一但达到分目标的要求,教师适时的肯定、适度的鼓励性评价,会成为推动学生不断进取的催化剂;又如:让学生形成一种习惯----对平时少发言的,只要有说(不管对或错),就给以掌声鼓励;对发言中的同学,只要有一两句自己听了觉得好或精彩的,就可以以掌声表示赞同或鼓励,让学生树立起更强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促进学生相互讨论切磋。

2、评价分层与相互学习相结合。

在阅读教学时,应注重在教师指导下,依据恰当的评价标准让学生相互评价。例如:一位教师教《东郭先生和狼》一课时,当教师让学生们谈谈对老农的认识时,有一个学生说:“我以为光说老农聪明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老农善恶分明。如果说老农聪明,东郭先生是个读书人,应该更聪明。他所以糊涂,根本原因是善恶不分。”这段回答很有水平,按常理教师应该大加赞扬。然而这位教师不露声色地说:“大家认为刚才这位同学回答得怎么样?”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回答得好,他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有的说:“他能把东郭先生和老农对比着分析。”这时,教师笑着说:“这位同学回答得很精彩,刚才同学们评得同样精彩,这说明不少同学已经学会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读书方法和对比分析的方法。”这种相互评价,有利于形成宽松的氛围,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有助于学生取长补短,掌握语文知识,同时培养和提高了鉴赏能力。

总而言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进行目标分层、训练分层、评价分层,完全符合新课标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的建议,又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时的某些心理障碍,激发学习欲望,逐步形成学习活动时的最佳心理发展过程,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课堂教学的有效参与度,大面积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