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早期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早期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效果

郭庆玲

郭庆玲

(广东省东莞市太平人民医院呼吸内科523900)

【摘要】目的对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早期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无创呼吸机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的PaO2、PaCO2、心率、呼吸、pH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创呼吸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早期进行治疗,效果明确,安全性高,值得普及和应用。

【关键词】无创呼吸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0-0084-02

在临床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内科呼吸道疾病,主要因气流受到阻塞,导致气流出现不完全可逆阻塞的情况,病情呈现进行性发展的趋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展与肺部异常炎症产生的有害气体存在联系,病情发展到低氧血症以及高碳酸血症时,还会出现急慢性呼吸衰竭,导致患者生命安全到威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无创呼吸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上开始得到广泛应用,疗效获得了患者的认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早期,患者神志清楚,咳嗽能力可,而呼吸肌疲劳是导致呼吸衰竭的主要原因。此时予无创正压通气早期干预可获得良好效果。本文旨在探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无创呼吸机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1年6月份到2013年6月份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包括45例男性患者以及35例女性患者。年龄范围为51岁到90岁,平均年龄为(61.8±2.4)岁。病程为2年到20年,平均病程为(11.3±4.5)年。所有患者经过临床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在2011年GOLD制定的2011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的全球策略。临床症状有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食欲下降等。患者不伴有严重心脏基础病、血气胸、休克等。随机分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的比较上,包括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临床上主要实施常规治疗,包括吸氧、平喘祛痰以及抗感染等。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无创呼吸机治疗,仪器设备选择BiPAP-V60,产自飞利浦公司。结合患者脸型选择合适的鼻面罩,固定软管,调整模式为S/T,呼吸频率控制为每分钟12次到16次,IPAP从8-10cmH2O,EPAP从4-6cmH2O开始,逐渐调制满意的通气水平,之后结合治疗时间以及患者耐受情况进行上调,直至16cmH2O到20cmH2O,氧气浓度控制为35%到45%,每次治疗时间为2小时到4小时,每天2次到4次。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包括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心率、呼吸以及pH进行观察和比较,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采用卡方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处理,采用t检验对计量资料进行处理,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结果

2.1两组患者相关指标的比较

如下表所示:

表1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比较

组别实验组对照组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

PaO2(mmHg)48.12±0.7966.90±1.6750.13±0.8360.62±1.09

可见,两组患者在治疗前,PaO2、PaCO2、呼吸、pH值以及心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指标均有所改善,治疗前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如下表所示:

表2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组别例数住院时间(d)并发症发生率

实验组408.9±1.24(8%)

对照组4015.7±2.612(24%)

可见,实验组的住院时间相比对照组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疾病,主要因气道受阻,气流受限所致。患者因局部肺破坏以及肺纤维组织增生,因此肺部残气量会增加,从而导致肺泡毛细血管破坏,引起肺通气比率下降。病情的不断发展,上述症状也会不断加重[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可以预防和可以治疗的常见呈进行性发展,伴有气道和肺对有害颗粒或气体所致的慢性炎症的增加为特征的疾病。急性加重期和合并症影响患者个体的疾病的严重程度。疾病还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包括气胸、慢性呼吸衰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2]。

BiPAP无创呼吸机是临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常见设备,其主要通过双水平气道正压提高压力实现通气,因此又叫做双水平气道正压呼吸机[3]。杨龙峰[4]等人在研究中指出,吸气压能够消除患者的气道阻力,从而消除患者呼吸机的疲劳情况,改善肺泡的通气量。呼气压则能够与内源性呼气末正压对抗,提高功能残气量,从而抑制肺泡的萎馅,改善肺内气体分布情况,促进肺泡内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而使PaO2上升,PaCO2下降。此次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实施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结果显示PaO2、PaCO2、心率、pH以及呼吸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可见,无创呼吸机的治疗效果是可靠的。

另外,杨龙峰等人在研究还指出,无创呼吸机存在以下几个优势:

(1)无创:采用流速变化作为信号,具有较好的同步性,能够通过调整压装置的调整,减少漏气,提高治疗舒适度。

(2)安全:对吸气相以及呼气相压力的调整,能够降低与人工呼吸道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率。

(3)经济性好:

无创呼吸机治疗不需要镇静剂的使用,节省了患者的费用支出。

王健[5]在研究中指出,除了治疗,医护人员还需要注意护理工作的落实,呼吸机的应用会对患者肠胃造成一定的影响,导致患者呼吸功能以及消化功能受到影响,因此护理人员需要鼓励患者多进食,多食用高蛋白食物,并控制糖分的摄取,补充机体营养,从而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

综上所述,采用无创呼吸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早期进行治疗,安全有效,值得普及和应用。

参考文献:

[1]XiangPing-chao,YangHui,GuoWei-an,ZhangShuo,SongLi-ping,JuLi-xin,ZhangXin,ZhangEr-ming,YangJun-nan,SunJia.Theclinicalapplicationofbi-levelpositiveairwaypressurenoninvasiveventilatorforhomemechanicalventilationviatracheostomyinpatientswithamyotrophiclateralsclerosis[J].ZhonghuaJieheheHuxiZazhi,2009,3(2):242-243.

[2]AshwathSundaresan,ToshinoriYuta,ChristopherE.Hann,J.GeoffreyChase,GeoffreyM.Aminimalmodeloflungmechanicsandmodel-basedmarkersforoptimizingventilatortreatmentinARDSpatients[J].ShawComputerMethodsandProgramsinBiomedicine,2009,4(2):109-110.

[3]EdwardsDave.Clinicaltrialsinventilatortreatment:currentperspectivesandfuturechallenges[J].NirmalanMaheshCurrentOpinioninCriticalCare,2010,4(1):230-231.

[4]杨龙峰,叶永青,张飞捷.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肺疾病的效果观察[J].临床工程医学,20113,20(2):109-110.

[5]王健.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大家健康,2013,7(11):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