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患者局部侵犯情况的CT诊断与MRI诊断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鼻咽癌患者局部侵犯情况的CT诊断与MRI诊断效果

姚改

平舆县中医院CT.MRI室河南驻马店463000

【摘要】目的对比观察鼻咽癌患者局部侵犯情况的CT诊断与MRI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120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鼻咽癌患者进行观察,根据检查方法分为CT组、MRI组各60例,比较两种方法对鼻咽癌局部侵犯检查结果。结果MRI对鼻咽部、颅底检出率分别为(83.33%)、(66.67%),均优于CT检查的(61.67%)、(41.67%),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检查对鼻咽癌局部侵犯情况准确检出率明显优于CT检查,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关键词】CT诊断;局部侵犯;鼻咽癌;MRI;诊断效果

鼻咽癌是耳鼻咽喉科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病灶主要位于鼻咽腔顶部、侧壁。鼻咽癌发病机制复杂,家族遗传、地域、环境、种族、病毒感染等因素都会引发鼻咽癌。患者主要有鼻出血、头痛、鼻塞、耳鸣等症状,临床主要采用放射疗法进行治疗,在放疗前对病灶进行精准定位对优化治疗效果有重要作用[1]。目前临床诊断鼻咽癌的常用方法包括鼻咽镜检查、病理检查、MRI、EB病毒壳抗原-IgA抗体、CT检查等,鼻咽部结构复杂,且与颅腔相通。造影技术、X线对深部病灶、软组织检出率低,漏误诊率高。MRI、CT是临床应用频率较高的诊断方法,本文就两种方法对鼻咽癌患者局部侵犯的诊断价值进行探讨,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为本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20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鼻咽癌患者,根据检查方法分为CT组、MRI组各60例。CT组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43.6±3.2)岁;MRI组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19-76岁,平均年龄(43.8±3.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2)患者知晓实验目的,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血液系统疾病;(2)肾、心、肝功能障碍者;(3)有心脏起搏器、脑出血病史;(4)孕妇。

1.2方法

CT组采用CT检查:选用GE64排螺旋CT扫描仪,取仰卧位,自头顶至锁骨依次扫描,扫描线平行听眦线。扫描参数:层距1mm,螺距1mm,层厚5mm,电流300mAs,电压120kV。增强扫描时用高压注射器取碘海醇50ml以3ml/s的速度注入肘静脉,50s后开始扫描。

MRI组采用MRI检查:选用西门子MAGNETOMAvanto1.5T超导体核磁共振系统,取仰卧位,扫描范围为鞍上池至第2颈椎下缘。扫描参数:层厚5mm,层距1mm,反转角度90°,对冠状面、横断面、矢状面进行加强扫描,使用序列采用SE、FES、DWI、STIR,T2矢状位、T1WI、T2WI。对行轴位扫描的患者,矩阵256×256,层厚5mm,层距1mm。

由2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共同阅片,双盲法查看影片,得出统一结论。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0处理,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组间对比经x²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MRI对鼻咽部、颅底检出率分别为(%)、(%),均优于CT检查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鼻咽癌是头颈部常见恶性肿瘤,恶性度高,病发早期就会侵犯周围组织,尤其是颅底部浸润发生率高。患者有复视、鼻塞、耳闷、头痛、听力降低、涕中带血等症状,给患者的身心造成了巨大的痛苦,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放疗是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手段,靶区勾画对疗效有直接影响。所以,有效的诊断方式对鼻咽癌的诊治有重要作用。

MRI、CT是临床诊断鼻咽癌的常用方法,CT扫描对组织密度的分辨力强,影像

图无组织重叠,能够清晰显示病灶位置、大小、侵犯情况,通过图像能够观察鼻腔、颅内海绵窦、上颌窦等鼻咽腔外侵犯部位,明确病灶有无转移[3]。鼻咽癌局部侵犯者鼻咽周围有肿块,无正常肌间隙,正常结构消失,咽旁间隙狭窄或消失,增强扫描有明显异常强化现象,提示有侵犯鼻咽周围组织。本文中CT对鼻咽部、颅底侵犯情况检出率分别为61.67%、41.67%,检出率较低的原因是CT对微小病变、肿瘤积液不能准确辨别,容易误诊漏诊[4]。MRI多方位成像清晰,对软软组分辨力强,清楚显示脑室、血管、头颅、灰质等不同层次,查看鼻腔腔间隙微小病灶,准确辨别肿瘤界限。本文中MRI检出率明显高于CT,检出率高。鼻咽癌局部侵犯时肿瘤向邻近组织、间隙浸润,区域内正常结构消失,有异常信号。加强扫描后肿瘤强化,颅底孔道扩大、软组织代替颅底骨质皮质,形成软组织[5]。肿瘤代替颅底骨中黄骨髓,有信号改变;部分患者有海绵窦扩大、局限性或弥散性增厚现象,异常强化明显。

综上所述,MRI、CT是临床诊断鼻咽癌的常用方法,MRI检查的准确性明显优于CT检查。MRI对软组织分辨率高,成像清晰,重复性强,辐射损伤下,能够精准勾画侵犯范围,判定损伤程度,便于放疗定位,在鼻咽癌局部侵犯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倪晨曦.鼻咽癌(NPC)患者局部侵犯情况的CT诊断与MRI诊断效果比较[J].中外医疗,2015,34(28):192-193+198.

[2]贾芳.CT与MRI检查对鼻咽癌患者局部侵犯情况的诊断价值[J].医疗装备,2017,30(09):128-129.

[3]陈晓燕.鼻咽癌(NPC)患者局部侵犯情况的CT诊断与MRI诊断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8):41-42.

[4]谢学胡.MRI与CT在鼻咽癌诊断中对比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6,3(08):127+129.

[5]邓侃剀,陈旺生.鼻咽癌患者局部肿瘤不同影像学检查结果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05):1180-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