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劣天气高速公路行车安全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17
/ 2

恶劣天气高速公路行车安全管理

邹娇

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合肥230000

摘要:恶劣天气使得交通事故尤其是高速公路群死群伤特大交通事故发生率大幅度提高,因此本文开展了针对恶劣天下的高速公路行车安全管理研究。通过恶劣天气多发区定位、成因分析、措施建议、预判预警、采取管理措施从而提供恶劣天气行车安全性,降低事故发生率。

关键词:恶劣天气;高速公路;安全管理;事故发生率

1、背景

恶劣天气使得交通事故尤其是高速公路群死群伤特大交通事故发生率大幅度提高,据《中国警察网》统计结果显示,目前,我们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约40%是发生在恶劣天气环境下。其中恶劣天气发生的交通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占比约65%。因此,开展恶劣天气环境下高速公路行车安全管理刻不容缓,意义重大,尤其是预防特大交通事故迫在眉睫。据不完全统计,在恶劣天气条件下,高速公路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恶劣天气下视距不良、能见度低、驾驶人在高速行驶下制动距离长、雨雪上冻等导致的路面附着系数低、车辆的机械性能影响较大,以及驾驶员缺乏恶劣天气行车常识,或思想上麻痹大意,同时,国内现有的高速公路也缺少足够的预警和控制手段,导致恶劣天气交通事故频繁发生。

在《国家高速公路路网规划》中提到,到2040年,中国高速公路占总体公路线路的比例将大大提高,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将是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工作中重中之重。

2、总体思路

恶劣天气高速公路形成安全管理的总体思路是由“已知”预见“未知”,将“未知”变成“错过”。包含五个步骤:恶天气多发区定位、成因分析、措施建议、预判预警、运营管理。

1、多发区定位

在《高速公路能见度监测及浓雾的预警预报QX/T76-2007》中明确要求加强能见度的检测,监测站设置密度要求:浓雾偶发区监控间距为20km-50km;季节性浓雾多发区,监控间距为10km-15km;浓雾多发的山区或水区监控间距为3km-5km。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结合专家法,确定浓雾偶发区、季节性浓雾多发区、浓雾多发的山区或水区。

2、成因分析

人、车、路和环境是影响交通安全的四大因素。同样,它们也是恶劣天气交通中的关键因素。恶劣天气高速公路影响安全的因素主要是:能见度低,时距短;路面附着系数低,车速快制动距离长;人的反应时间和车辆机械性能。

3、解决措施

针对成因分析中的三个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4、预判预警

根据高速公路环境预警监测系统实时获取高速公路交通环境和能见度,并根据交通管理设定的阈值进行预判和报警。

5、运营管理

利用ABC方法针对重点多发区重点管理,采用恶劣天气可变限速联动系统,保证车辆在恶劣天气下按照规定的车速行驶,降低车速,减少车辆制动距离,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率。

3、高速公路环境预警监测系统

3.1系统介绍

高速公路能见度检测系统其存在建设点位少、团雾检测效果差、无法充分利用已建成的监控系统、缺乏有效预报记录的问题。

高速公路环境预警监测系统利用视频来实现对高速公路交通环境和能见度的检测,实现事件检测、违法取证、恶劣环境监测三位一体的检测,建设建设简单,适用性广的预警系统,符合当前政府性工程集约化建设的理念。系统可以达到新建监控支持能见度检测,符合条件的已有监控可扩展能见度检测,且扩展能见度检测功能后不干扰其原有的各项功能和应用的目标。

系统采用低功耗多核处理器实现对能见度的检测,通过标准协议采集视频流,实现对市场上大部分监控相机的支持;采用原始无损数据分析,避免处理后的参数导致的采集失真;依据相关标准建设,确保核心功能和接口兼容现在的能见度协议。

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和扩展性设计,实现对其他环境检测设备的有效预留和添加。

3.2系统功能

视频低能见度事件检测:通过视频对监控视场内气象低能见度事件进行自动检测并报警气象事件图像取证:通过仪器或视频检测器在检测到低能见度或其他事件(如下雨)时,自动抓取当时的标识物图片或录像,叠加相应的信息(气象数值,地点事件等)并存档停车事件检测:对监控视场内机动车停车事件、逆行事件、车道行人、拥堵事件、抛洒物事件、驶离时间等进行自动检测并报警交通数据采集:对监控视场内指定车道进行视频检测,提供车流量、车道平均速度、车头间距、车头时距、车道时间占有率、车辆排队长度数据远程校时功能:通过中心集中校时,保持全网设备时间一致系统管理功能:对系统内的交通事件或气象事件分析服务器等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实时预览功能:可以对前端的摄像机进行实时预览检测参数配置功能:可以对交通、气象事件的检测规则和交通数据进行具体配置报警管理功能:具有报警管理功能,能够实现声音报警、弹出画面报警、报警人工处理提示等功能数据查询:可以查询交通事件报警信息,对交通参数进行统计

4、高速公路恶劣天气可变限速联动系统

4.1系统介绍

超速行驶、车速离散大是我国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科学合理的限速值能够使得驾驶员行驶速度保持在当前道路交通环境下的安全范围以内,从而提升道路行车安全。目前高速公路的限速值的选择是根据道路的坡度、线形以及相应的国标规范,并结合交通车流在自由流下85%车速来确定的,是相对固定的。但是高速公路是人、车、路、环境动态结合的复杂系统,科学合理的限速值确定应该跟着交通流状态、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动态变化的,因此固定的交通限速方法在复杂动态变化的道路环境下无法满足管理需求,为驾驶员提供合理的限速值。

智能可变限速联动系统根据高速公路上建设的能见度仪监测设备上传的信息数据,提供高速公路大气能见度监控、能见度异常情况下的限速联动管理、异常预警、信息发布等功能。

能见度仪监测到恶劣天气信息,并将报警信息传送到后台,平台接收到报警信息,经人工确认报警信息无误后,根据恶劣天气等级确定相应的限速值,同时发送给前端可变限速牌和区间测速/卡口相机,改变限速抓拍值(在前端相机提供接口的情况下),再发送抓拍命令给可变限速牌相机,触发相机抓拍可变限速牌实时限速画面,前端区间测速/卡口相机接收到限速信息,当车辆经过时,如果超速,则记录车辆违法图片信息。

4.2系统功能

1、能见度分级可视化

系统提供高速公路上建设的能见度仪监测点位的能见度监控功能,可按道路列举指定道路上的能见度监测点的能见度信息,通过软件界面对于能见度低于200米、100米、50米的情况以不同颜色标识区分。

2、能见度异常情况下的限速联动管理

当能见度低于200米(此值可根据实际管理要求调整)时,当能见度异常时,会通过爆闪、语音等方式提醒管理者,发送报警信息,供管理者进行人工核实,并根据监测点位的视频校对后,调整可变限速LED屏的限速信息,同时讲限速信息传递给测速设备和抓拍设备,便于超速抓拍取证。

当新的检测周期检测到能见度值恢复正常后,路段限速值系统会自动调整,恢复到正常情况下的限速值。

3、路感参数监控及异常预警

系统预留路面传感器接收接口。通过路面地表温度、结冰、水膜厚度等路感参数信息数据实时接收,实现道路路感等气象参数监控。

同时此系统还可以当路感参数中报告路面结冰或水膜厚度超常等异常情况时,通过爆闪、语音等方式提醒管理者,发送报警信息,供管理者进行人工核实,并根据监测点位的视频校对后,调整可变限速LED屏的限速信息,同时讲限速信息传递给测速设备和抓拍设备,便于超速抓拍取证。

4、恶劣气象信息发布

系统预留能见度预警信息发布接口。同时可通过获取的大气能见度仪和路感设备监测的大气能见度及路面水膜厚度超常、结冰等异常气象参数信息,在经过监控中心人员对异常的确认后,可支持监控中心人员通过可变限速牌/LED显示屏实现恶劣气象条件下的信息发布,给高速公路车辆驾驶人员以提醒,预防恶劣气象导致的重特大事故发生。

5、恶劣天气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建议

1、建立恶劣天气等级通报制度,形成自上而下的恶劣天气应急组织体系。

2、恶劣天气多发路段增加相应交通安全设施,如能见度检测仪、行车安全诱导,提高恶劣天气下行程环境的安全性。

3、加强驾驶人恶劣天气出行安全培训,提高驾驶人安全意识。

参考文献

[1]《QX/T76-2007,高速公路能见度监测及浓雾的预警预报》[S]

[2]马力,肖杨.恶劣天气条件下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J].交通世界,2019年12期

[3]张智超.互联网+智能化恶劣天气行车安全预警系统研究[J].福建交通科技,2017年01期

[4]史海国.恶劣天气条件下高速公路的安全驾驶[J].山西农经,2016年18期

[5]赵新勇.中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及改善对策[J].汽车与安全,2013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