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项目对农田生态系统影响的能值分析黄秋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土地整治项目对农田生态系统影响的能值分析黄秋月

黄秋月

三江县土地储备交易中心广西柳州市545500

摘要: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人类最珍贵的自然资源,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化和工业化迅速推进,土地尤其是耕地,在确保粮食安全、拓展发展空间、建立生态红线、建设美丽中国的道路上承受的压力越来越重。土地整治是世界上许多国家解决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问题,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改善土地关系的活动和推动农村发展的政策工具。人们的土地整理的这一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所带来的生态效应还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与普遍响应。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土地整治项目对农田生态系统影响的能值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土地整治项目;农田生态系统;影响能值

1、前言

土地整治是对土地进行集中处理,有一个很好的利用与规划,加强土地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时间,社会现在更加的关注土地整治的问题,所以对土地整治有了合理的规划,明确了土地整治的方向,依照我们所预测的土地整治的工程的使用时长,考核这个项目结束后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与好处,可以看出这个工程实施后区域的生态价值,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度,和环境的承载能力。通过土地整理,充分利用自然,社会经济人力各种优势,协调资源环境,用最少的收入,换来最大的回报的活动。

2、土地整理工程类型、特点、生态效应

2.1土地整理工作是一项复杂且多变的社会型工作

它随着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形式状况会不断的进行更改。具有时效性,多变性,复杂性。它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平整土地工程,农田水利工程,修改田间道路工程,保护水土,建设生态防护林工程。

2.2土地整理工程的特点

它具有空间尺度性,地域性,整理目标的多元化,效果不确定性等特点。

2.3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研究的过程

由于利用土地的类型不同,对其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也会改变区域生态服务功能的变化和价值变化。生态服务系统和服务的价值也有不同。土地整理会改变,区域土地生态服务的价值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3、土地整理对物质生产的作用

3.1生态系统不断向人类提供物质资源

我国是人口大国,消耗资源的水平较高,这就要我们就对物质的需求增加。所以土地整理,是有利于提高土地效率,利用率。增加可以利用的面积,扩大生产量。提供给人们更多的生活所需。也有利于我国成为农业大国做出积极的作用,但它也有消极影响,他降低了植被的覆盖率和覆盖程度。改变了土壤结构,降低了土壤肥力,环境污染加大,土地退化现象严重,土地整理会忽视生物的多样性和一致性。

3.2土地整理对调节功能的影响和作用

生态系系统的调节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气候调节,调解疾病,调节水质净化等方面。潭志海萍论了湖南农村土地整治的改革结果,他说常年对表层的土壤植被进行恢复,长年轮作换茬生长,有利于提高植被的覆盖率,有利于净化空气,还有利于美化环境。但也有负面影响,有些人认为水力水电工程,农田灌溉工程。会改变地表水的结构,影响水文的循环,干扰区域的水环境发展,不利于农业的发展。

3.3土地整理对支持功能的作用

生态系统中的知识功能主要包括营养循环,土壤形成等方面。土地整治过程中使用农用机械对土壤进行扰动,使土壤环境发生剧烈的变化。影响了土壤中的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导致大量的微生物死亡。但也有专家认为,进行农用机械对土壤的改造可以加大土壤的综合质量。可以使土层变厚,土壤的保水能力会更强,水土流失现象也会减少,有利于保护水土资源。增加农业生产的产量。

4、研究方法

4.1系统分析方法

系统分析方法是综合评价土地的有效方法,土地整理是一个由土壤,水,植被,大气,生物构成的一个复杂多变的生态系统环境。系统结构中有两种联系:一种是各要素之间相对不变的平衡结构关系,而另外一种是系统结构中经常与环境作用保持的非平衡的结构关系。

4.2能值分析法

能值理论是综合分析生态经济系统的各种能量流的转换机理,以能值理论为基础,提出土地整理生态效益中的生态因子。分析土地整理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和影响。能值分析也能够正确的帮人们分析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环境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社会的趋势发展,可持续全面发展。我国的土地整治工作起步晚,目的明确,更加的重视经济效益。在实际的操作中,我国的土地开发整理的科学水平有限,经过一段时间的土地整治的发展。我国从注重的是经济效益向重视综合效益进行转变。由于土地整治过程当中一定会对地表的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必然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所以,我国现在要更加的重视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提出的改进方法与措施。

4.3结果

土地整治是目前中国对土地改革重要研究方向,更加注重社会效益。保护生态环境,更加持久发展。土地整治引起了更多学者的研究兴趣。希望学者能够深入的了解去研发。利用数学技术,提高更深层次的土地是政治改革。农用的整治作为国家投资,地方提供资金来改变土地的利用效率。补充了耕地的数量,提高了耕地的质量,促进了区域的发展,缓解了人地矛盾和人资关系。保障粮食的安全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农田的整治对社会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也很多,它带给农民诸多的经济利益,但是大规模的项目实施会对地理空间内农田生态系统维持自然平衡产生较大的阻力。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本研究在能值理论和传统农业系统能值结构的基础上,引入土地整治工程能值体系,提出土地整治项目区农田生态系统能值分析框架,从项目建设-使用过程和项目生命周期2个时间维度,分析土地整治大规模、集中性的资源输入对项目区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表明:

土地整治对项目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时期的扰动。从土地整治项目建设-使用的过程来看,净能值指标、能值货币指标、能值自给率、净能值产出率、系统可持续发展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主要因为整治期间大量物料的投入导致能值总量的增长,施工导致建设期项目区能值产出减小。与此同时,能值投入率指标、环境负载率指标在建设期内(1~3年)大幅度增加,系统对外界投入的依赖度陡增,系统所承受的环境压力陡增,随着工程竣工和生态防护工程的完善,在3~4年时指标数值有所下降,第8年开始稳定并达到新的平衡。土地整治投入的总能值中不可更新工业能值占到90%以上,大量不可更新能值的投入给项目区带来一定环境压力。

5.2建议

针对土地整治中大量的能值投入导致净能值流和能值货币流出现负值的情况,建议土地整治规划设计时,在关注通过田间、水、路、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应加强对项目区生态服务功能的分析,以降低整治后项目区的能值投入总量。力争以自然景观本底为基础,尽量减少对基础景观进行重大调整,注重农田原有基础设施与项目规划设计的衔接,合理利用农田原有沟渠、道路等,减少非必要工程投入,降低土地整治对生态系统的人为干扰。

针对土地整治中不可更新能值的大量投入导致项目区自我更新能力下降和环境恶化的情况,建议加强土地整治中生物措施的应用,避免过度依赖工程措施,降低沟渠、道路边坡硬质化比例,采用具有地域特色的树种或草坪进行边坡治理与环境保护,减少高能耗块石、黄沙、钢筋、水泥等不可更新资源的使用量,尽量采用可更新或者低能耗工业辅助资源,优化能值投入结构,增强系统自给能力与更新能力,降低系统环境负载率,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彦随.科学推进中国农村土地整治战略.中国土地科学,2011,25(4):3-8.

[2]杨绪红,金晓斌,管栩,郭贝贝,周寅康.2006-2012年中国土地整治项目空间特征分析.资源科学,2013,35(8):1535-1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