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适应障碍的案例分析及策略

/ 2

新生适应障碍的案例分析及策略

黄玉峤董涛钟小军

黄玉峤董涛钟小军

案例简介:小婷,女,大一学生,性格内向,自我意识比较强,不乐于与人交往,跟宿舍同学关系紧张,曾与同寝室一女生吵架;多次申请调换寝室;在学习上,上课时精力不集中,要么睡觉,要么溜号。该生是家中独女,从小在家人的呵护下成长,事事顺心,久而久之就形成倔强、固执的个性。

主要问题概述及分析:大一时期不适应学校生活,与宿舍同学有矛盾,经过班主任和辅导员多次调解,最后换到另一间宿舍。期间该生多次和父母协商想要退学,父母都未同意。后又多次跟辅导员要求换宿舍,原因是睡不着觉、宿舍同学太吵等。

该生在校期间经常无故旷课,3次请长假回家。她喜欢长跑,常以训练为借口不上早自习。根据与小婷的交流,发现她的问题主要由于从中学阶段向大学阶段过渡中所表现出来的环境适应不良,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通过与其家长的沟通,小婷是独生子女,从小对其都是有求必应,到现在的学校学习是在父母的要求之下来的,进入新学校、新宿舍之后发现自己跟同学差距很大,遂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再加上生活、学习环境的不适应,因而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产生了动摇,原先的自豪感、自信感、优越感也就随之消失,由强烈的自尊心转变为为自卑心理。

第二,小婷从小养成了倔强、固执的个性,要求什么事情都必须按自己的意志来,以自我为中心,表现出轻度的人格偏执。小婷就读现在的学校和专业,并不是自己最初的意愿,所以就想方设法和父母、老师对着来。

第三,对小婷来说,身处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感到不适应,无法将自己的苦闷向人倾诉,于是就容易把自己封闭起来,形成强烈的孤独感。她渴望与人交往,并产生了强烈的被同龄人接受的心理需求。特别是进入大学后,生活由家庭转移到集体宿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成为适应的关键,面对一个崭新而陌生的生活群体,由于各自的生活习俗、语言习惯、性格、爱好等各不相同。在人际交往中就难免发生一些摩擦和冲突,人际方面未能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从而导致孤独的心理,甚至失眠。

第四,大学生生活在复杂的环境中,小冲突和摩擦不可避免,这就需要学会控制调整自己。而小婷遇到冲突和摩擦的时候是力图通过逃避来解决问题,无法坦然接受现实,不能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从而由情绪问题引发一些躯体反应,进而影响到学习和生活。

案例解决过程:作为辅导员,从小婷换宿舍问题了解到小婷大学生活严重不适应,首先,和她做了一次深入的交流,帮助他找到问题的症结,与此同时在那段时间经常都关注他,经常深入他们寝室、班级,掌握她的一手资料,每周找他谈话。其次,及时和他父母取得联系,让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然后通过鼓励她参加运动会发挥自己的特长,帮助找回了自信。经过两个学期的心理调试,小婷慢慢改掉了经常旷课的坏习惯,与宿舍同学关系相处较好。

具体解决方法如下:首先,运用心理学人本主义疗法帮助其认识、了解自己。人本主义强调来访者的主观能动性,发掘其潜能,治疗更多的是采取倾听、接纳与理解,以来访者为中心。在此基础上,沟通的过程中了解其成长过程和基本情况,并让小婷抒发了心中挤压已久的负性情绪,并表示对她的理解和同情。我通过与小婷的谈话给予她理解、关心和积极的评价与小婷建立了开放和信任的关系,对小婷的感受和想法给予理解,指导她正确认识自我,客观分析自己以适应新环境。

其次,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引导其改变其不合理信念。合理情绪疗法强调认知、情绪和行为三者的交互作用级因果关系,情绪不是由诱发事件本身所引起的,而是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针对小婷在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指导她在同学交往中,学会换位思考,鼓励其发挥长跑特长,走出自我封闭的小圈子。针对她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帮助她认识到这样既会让自己一直无法满足现状,造成心理的失衡,又会使自己孤立于同学们之外。针对她失眠等问题,帮助她认识到这是由于她思想压力过大造成的正常躯体反应,只要客观看待问题,为自己减压并加强锻炼,这种反应就会减轻并消失。

最后,通过行为疗法影响并改变其自律性差的行为。行为治疗是使用通过实验而确立的有关学习的原理和方法,克服不适应的行为习惯的过程,以减轻或改善患者的症状或不良行为为目标的一类心理治疗技术。小婷对专业学习兴趣不高,所以经常性不上早自习、不上课。对此,我根据她的特点对她进行了分析和引导,让小婷制定出了适合自己的学生生涯规划和学习目标,并根据她的实际给予相应的指导、调试,帮助其树立学习和生活的信心。

反思与思考:在担任辅导员这一工作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大学生在刚入大学时都存在着种种不适应,需要我们深入学生,及时引导他们调整好心态,适应大学生活。作为辅导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解决大学新生适应不良的问题。

第一,教会学生如何角色转变。通过入学教育、新生教育、周会、班会等形式帮助学生认识中学和大学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差异;第二,辅导员要站在学生角度思考他们面对新的环境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有情况发生能及时应对解决;第三,制度上严格管理、张弛有度,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自我管理的意识,引导学生制定学业生涯规划;第四,鼓励学生参加实践、开阔视野、学会交往。

综上,辅导员作为学生的引路人,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运用科学的方法引导他们尽快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大学学习和生活方式,在大学里生活上要自理、管理上要自治、思想上要自我教育、学习上要求高度自觉。

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