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与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病变的病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1-11
/ 2

子宫内膜癌与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病变的病理分析

冯慧

吉首市人民医院湖南吉首416000

【摘要】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与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病变的病理检查结果,以为临床诊断与鉴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6例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癌组)与31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增生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行阴道超声检查与病理学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超声表现与病理检查结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超声检查病变的回声后径,子宫内膜癌组明显大于子宫内膜增生组,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超声检查的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子宫内膜癌组的高阻力动脉血流的构成比明显低于子宫内膜增生组,低阻力、高阻力低阻力并存以及未探及血流的构成比均明显高于子宫内膜增生组,各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行宫腔镜手术活检或诊断性刮宫33例,提示,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诊断的符合率高于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过长与复杂性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癌组共有22例确诊,诊断符合率为84.6%;4例漏诊,漏诊率为15.4%。结论:子宫内膜病变的最后确诊需要靠病理诊断,宫腔镜手术活检或诊断性刮宫较为复杂,超声检查方便、简单,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用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病变;病理分析

子宫内膜癌与子宫内膜增生过长都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二者的病变发生与发展存在一定的关联,于子宫内膜癌全切组织标本镜下检查时,可发现二者的病变并存或移行。因此,术前应用超声检查子宫内膜癌与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病变非常重要,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效的参考。基于此,本研究为了进一步分析子宫内膜癌与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病变的病理检查结果,选取了我院于2015年1月到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26例子宫内膜癌与31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比了对比两组患者的超声表现与病理检查结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26例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癌组)与31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增生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完整有效。子宫内膜癌组:年龄23~64岁,平均年龄(46.2±4.8)岁;全切子宫21例,宫腔镜手术活检4例,诊断性刮宫1例;病理诊断Ⅰ型子宫内膜癌19例,Ⅱ型子宫内膜癌6例,混合性癌1例。子宫内膜增生组:年龄24~67岁,平均年龄(46.6±5.0)岁;全切子宫3例,宫腔镜手术活检24例,诊断性刮宫4例;病理诊断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过长25例,复杂性子宫内膜增生过长4例,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2例。

1.2方法

选用德国SiemensAcusonSequoia512、荷兰PhilipsATL3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经阴道超声检查,探头频率设为4~8MHz。检查时间选择患者月经周期增值早期或阴道出血停止后3d。检查时患者取平卧位,排空膀胱,取膀胱截石位进行阴道检查,分别测量两组患者子宫内膜病变回声最大厚径、子宫内膜回声内供养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病变超声图像特征,分析子宫内膜病灶中动脉血流并存的病变情况。其中,动脉血流阻力指数<0.5表示低阻力动脉血流,动脉血流阻力指数≥0.5表示高阻力动脉血流。

1.3病理学检查

对组织标本进行常规病理检查HE染色,光镜下观察,根据2003年WHO子宫体肿瘤组织学分类进行病理诊断与分型,对比诊断性刮宫与手术全切子宫标本病理诊断的符合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PS19.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超声检查的回声后径对比

对比两组患者超声检查病变的回声后径,子宫内膜癌组明显大于子宫内膜增生组,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超声检查的动脉血流阻力对比

对比两组患者超声检查的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子宫内膜癌组的高阻力动脉血流的构成比明显低于子宫内膜增生组,低阻力、高阻力低阻力并存以及未探及血流的构成比均明显高于子宫内膜增生组,各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病理检查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镜下显示:癌与增生过长病变并存15例,癌旁未见子宫内膜7例,萎缩性子宫内膜3例,癌旁见增殖期子宫内膜1例。子宫内膜增生组镜下显示: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过长25例,复杂性子宫内膜增生过长4例,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2例。两组患者共57例,行宫腔镜手术活检或诊断性刮宫33例,提示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过长26例,其中全切子宫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癌1例,占比3.8%;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过长5例,其中全切子宫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癌1例,占比20.0%;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4例,其中全切子宫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癌2例,占比50.0%;由此提示,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诊断的符合率高于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过长与复杂性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癌组共有22例确诊,诊断符合率为84.6%;4例漏诊,漏诊率为15.4%。

3结论

子宫内膜病变的最后确诊需要靠病理诊断,宫腔镜手术活检或诊断性刮宫较为复杂,超声检查方便、简单,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用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张丹,李燕东,翟林,等.子宫内膜癌与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病变超声与病理对比分析[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2,9(11):944-949.

[2]徐国荣,冯秀兰,布占红.Tim-3及其配体与子宫内膜癌病理分级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6(4):826-828.

[3]李丽,郭东辉,王轶英,等.子宫内膜癌病理研究进展及临床意义[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5(11):806-808.

[4]廖瑜,黎清,李依芬,等.子宫内膜癌临床及MRI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的对比研究[J].广东医学,2012(4):472-473.

[5]张颖,张丹,李燕东.子宫内膜息肉样病变的超声与病理对比分析[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4(2):159-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