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护理在监测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规律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时间护理在监测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规律中的应用

唐锐

双流区中医医院唐锐

关键词:时间护理;心肌梗死;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1-ZM

急性心肌梗死这种病症的死亡率非常高。临床上有资料显示,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时间与人体生物节律有一定的相关性。由于人体生物节律的不同,所以病情发展的时间规律和人体生理参数分布也各不相同。本文将选取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对患者发病的时间规律进行深入研究,掌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时间规律,以便及早识别高危人群,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干预,早监测、早治疗,并且给予及时的救治,为患者赢得抢救时间,有效的降低死亡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进行治疗的80名患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并且对于患者实际的时间给予观察。本文选择的全部患者都进行了有关的检查对其进行确诊之后其与临床上的诊断标准保持一致。

1.2方法

详细记录患者的胸痛时间,将昼夜24小时分为四个时段进行监测,(1)6:01--12:00;(2)12:01--18:00;(3)18:01--0:00;(4)01:01--6:00。分别详细记录每个时段AMI发生的规律。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主要是运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去对其完成统计分析,然后运用X2去完成相关的检验。

2结果

AMI的发病时间在昼夜24小时分布规律:有两个发病高峰,即第一、三时间段,相比较第二、四时间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下表:

3讨论

3.1AMI发病时间

本研究结果为:AMI发病时间有两个峰值:6:01--12:00为峰值;这个高峰期是16:01--01:00临床上,有数据显示哈佛大学对4,000名有冠心病史的患者进行了有效调查,结果显示冠心病发作的高峰期从早上6点到中午12点与本研究结果一致。人体的交感神经活动在早晨从6增加到12,身体的反应性增加,因此心肌收缩力,心率,血压和冠状动脉张力增加,这增加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可能性。大量临床资料显示,交感神经活动增加,肾上腺素能血管受体敏感性改变,血管痉挛容易诱发,血浆皮质醇增加,心外膜血管对血管收缩因子的敏感性从早晨增加到中午。冠状动脉血流增加,动脉血压升高,心率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血小板聚集增加,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增加,抗凝血酶水平降低,冠状动脉狭窄活化,凝血导致AMI发生。早晨,人体处于缺水状态,血小板聚集能力逐渐增强从而凝血功率不断增加,体内药物浓度有所减弱。此外,人们的体力和精力在早晨最活跃,因此活动量大,情绪波动。增加心肌耗氧量,这也会促进AMI的发生。到了晚上,人体的迷走神经张力增加,可能导致冠状动脉痉挛和心肌缺氧,从而可能导致AMI的发生。其次,在半夜,人类活动处于生理低潮对疾病的耐受力有着明显的减少,可以说这也是推进疾病发病的主要因素。

3.2护理

3.2.1心理干预

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首先我们要给予患者加强心理护理。特别是针对情绪不稳定患者,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不良情绪,避免因为情绪过于激动而影响临床治疗效果,甚至是引发各种并发症,加重病情,影响预后。在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通过沟通掌握患者心理状态和情绪,然后针对患者的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促进临床护理质量。人体每天9:00-11:00、16:00-17:00、19:00-21:00是精神活性提高的时间段,护理人员要注意掌握恰当的时间与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晚上19:00-21:00这个时间段,护理人员较少,病房相对较安静,多数患者会产生孤独感,往往容易胡思乱想,引发不良情绪,所以,建议护理人员UN要在该时间段,最大限度的为患者提供服务,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促进患者保持最佳心理状态。

3.2.2严密监测患者病情

在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要严密监测患者胸痛发生动态与变化,特别是在AMI发病高峰时段,护理人员要加强病房巡视,时刻关注患者疼痛程度和发生部位以及疼痛的性质与节律等,一旦发现异常,及时上报主治医生,给予及时的救治。人体节律变化没有统一性,个体之间也有所差异,所以除了在AMI高发时段进行监护以外,其它时间段也要注意监测,并且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交班的时候,应该到病房进行交接,说明患者情况,并做好交接记录。在患者发生胸痛时,护理人员要在患者身边陪护,给予心理支持,做好心理疏导,缓解不良情绪,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和焦虑心理。

3.2.3监测患者用药效果

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按照医嘱,保障用药依从性的同时,还要观察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和代谢情况,掌握用药的最佳时间,以此来提高药物的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指导患者口服药物的时候,要指导患者按照时间表服用,并且指导家属协助患者按照规定时间和剂量服用药物,并且观察患者心绞痛发作的部位、频次、疼痛持续时间、疼痛程度和伴随的临床症状等,以便于主治医生随时调整用药剂量以及服药时间,促进药物疗效。

参考文献:

[1]孙苓苓.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33):174-175.

[2]曾岳春,刘艳,陈喜玲.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临床医学工程,2018(11):1541-1542.

[3]解晓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情志护理方法及价值评估[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9):234-235.

[4]许洁.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20):98.

[5]辛旭超.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07):35.

[6]薛雅瑜,徐琼英.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及预后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32):3637-3638.

document.getElementById('cnt-ad').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