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电力市场化下径流式水电企业营销策略的实践和探索曹雅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2-12
/ 2

全面电力市场化下径流式水电企业营销策略的实践和探索曹雅婷

曹雅婷

(华电云南发电有限公司市场运营部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拉开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序幕的大背景下,经过三年的建设和完善,云南电力市场已建立较为完善的市场体系和交易规则,逐步形成了“中长期交易为主,日前短期交易为补充”的市场模式。

关键词:电力;市场化;水电企业;营销策略

截至2017年6月底,云南省发电装机8514万千瓦。其中水电装机6114万千瓦,占比71.8%;火电装机1385万千瓦,占比16.3%,火电处于长期备用状态;新能源装机1016万千瓦时,占比11.9%。在全省的输电装机中,具有年及以上调节性能的水电装机(含上游具有龙游龙头水库的梯级水电群)占比不到30%,水电可发电量的60%-70%集中在6-10月。全面市场化后,径流式水电站失去了电网的调节,部分新投径流式大水电汛期大量弃水,“量价齐跌”导致企业即投即亏。

一、云南电力市场结构特性

云南电力市场发电侧与用电侧集中程度均较高,运用国际通用的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对云南电力市场的集中度进行分析,2017年参与市场化清洁能源装机规模为5449万千瓦,其中,华能澜沧江装机占比高达30.52%,五大发电集团在滇企业总装机市场集中度指数HHI为1307,属于低寡占Ⅱ型;用电侧,以云铝为代表的11家省属国有企业,2017年市场化电量351亿千瓦时,占市场规模的50%,集中度指数HHI为1319,属于低寡占Ⅱ型。在云南电力市场设计中,基于市场是较为典型的“双边垄断”市场结构,发电、用电侧均可行使市场力形成垄断,因此云南集中竞价交易成家价格以价差成交方式确定,而未采用较多地区使用的统一出清价格方式。

二、径流式大水电SWTO分

优势

1.主要干流电厂,装机规模大,枯平期来水相对稳定,机组先进,运行工况好。

2.隶属主要发电集团,有一定政策支持。

4.西电东送规划电源,享有西电东送优先承接权。

机会

1.积极参与平台竞价,大力开拓场外双边直接交易。

2.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了《关于促进西南地区水电消纳的通知》(1830号文)以及《解决弃水弃风弃光问题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

4.参与增量配电项目。

5.主动融入地方经济,与载能产业融合,协同发展。

6.南方区域跨省区市场逐步开放。

劣势

1.径流式电站调蓄能力差,汛期来水集中,弃水风险大。

2.新投大水电建设成本高,成本电价高。

3.跨省区送电输配电价较高,落地电价缺乏竞争力。

4.纳入优先电厂小水电装机规模较大,挤占西电东送框架协议内电量份额。

挑战

1.新能源装机逐年大幅增长,电量供大于求形势将持续。

2.省内高耗能产业集中单一,多为原材料工业,价格诉求过低,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

3.推动打破省间壁垒,与受电省份电源同平台竞价,适应各省市场规则,快速适应即将开放的现货市场,开拓跨省区大用户资源。

三、基于2017年交易规则的营销策略

枯平期保价

充分利用规则开展月度平台竞价。2017年云南省月度市场交易品种丰富灵活,月度平台交易主要包括集中撮合交易、挂牌交易、预招标等多个品种。其中,集中撮合交易在平台交易规模中交易规模最大,集中撮合平均价格对后续交易具有指导意义。

四、基于均衡量价集中撮合成交过程

五、基于保量的报价策略,电厂申报电量为Q3,最终成交电量为Q2,平均撮合成交单价为P。

基于电厂持留集中撮合成交过程

基于保价的报价策略,电厂申报电量为Q2,最终成交电量为Q1,平均撮合成交单价为P0。两种报价策略模式相对比P0>P,Q2>Q1

云南省枯平期供需基本平衡,枯平期可采用电厂持留,合理做高集中撮合平均价格,降低成交比将撮合平均价格作为后续各类挂牌的最低价格控制,与用户进行价格博弈,基于枯平期供需基本平衡这个前提,未成交超发电量按预招标价格(集中撮合平均价格)结算。

汛期保量

积极开展月度双边“以价换量”。汛期电量集中富余,跨省区外送通道可挖掘潜力不大,弃水无可避免,这时最低限价0.13元/千瓦时的平台竞价就不再是角逐核心,竞争的焦点是通过月度双边交易,突破0.13元/千瓦时的最低限价以价换量减少弃水。与此同时,汛期还存在较大规模的跨省区富余水电消纳电量,价格高于省内市场价格,因此,电厂必须找到一个省内交易和跨省区交易的利益最大化量价平衡策略。

参与跨省区发电权交易

跨省区双边协商发电权交易可在满足协议内送电计划的跨省区输电线路通道容量后,优先于其他交易使用通道,通过与受电省份边际贡献较小的燃煤机组电厂进行协商,汛期进行发电权交易,减少弃水。

电改持续推进下的中长期营销战略

随着电改的持续推进,市场模式将逐步的完善成为:中长期合同市场(约定交易曲线)+日前市场+日内市场+实时电力平衡机制+不平衡电量结算机制+辅助服务责任分摊机制,“电量+电力”的交易模式,在电改持续下就企业的中长期营销战略作出以下思考:

依托自有电源成立售电公司

以自有电源为依托成立配售电公司,依靠配售电公司平台,利用水电体量优势,整合内、外部火电、新能源电源资源进入市场,平抑由于径流式电站汛枯电量极度不平衡带来的矛盾,加大对市场价格的影响力。

大力开拓场外交易大用户

随着电力市场的日益成熟,中长期合同市场将占据整个市场的90%以上,对省内、外优质用电企业进行建档,分级管理制定差异化营销策略,以用户需求逐步建立售电业务之外的增值服务。

积极参与增量配网

主动融入云南省内经济发展,相应省政府对依托输电清洁能源优势培育新兴产业,大力推动“水电铝材”“水电硅材”加工一体化的发展战略,积极参与相关工业园区增量配电网的建设运营。

探索售配电企业+储能企业的合作模式

电源背景的售配电企业单纯靠降电价的营销策略不能持久,以能源管理的模式为用户提供节能服务,才是可持续盈利的发展之路。与储能企业形成合作,从技术层面对丰谷电价差套利、削峰填谷、需求侧相应等给予支持,降低用户用电成本,真正实现企业向用户需求侧转型,理解用户、服务用户,增强企业的软实力。

提前介入现货交易的布局

按照2017年8月15日南方电网发布,关于印发《南方区域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有序、稳妥推进南方区域电力先说市场建设,2018年底前启动现货交易试点,2020年全面启动现货交易市场。云南省虽未列入第一批交易试点省份,按目前的电改推进速度,现货市场也将呼之欲出,必须从系统技术支持及人才培养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提前谋划、提前布局,搭建电力市场交易的决策模型,根据市场总体运营状况对价格体系进行评价,升级营销模式,实现精准营销,为将来开展现货交易提供坚强有力的技术和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