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李笑波

李笑波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阳明区新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7000)

【摘要】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措施。结果:通过治疗56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针灸配合其他疗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过程安全、对患者痛苦小。

【关键词】腰间盘突出症治疗

【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2-0133-0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进而压迫和刺激神经根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1]。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的最常见原因,病程迁延,容易反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绝大多数患者经过非手术治疗可以缓解症状,甚至痊愈。非手术方法有针灸、推拿、牵引、理疗、中西药物内服、外敷、神经阻滞、功能锻炼等,其中针灸疗效独特,具有经济安全、简单易行、痛苦小、无副作用等优点。我院通过针灸配合其他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6例,其中男35例,女21例,年龄41岁~62岁。

1.2诊断标准[2]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①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②常发生于青壮年。③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④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试验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腱、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踇趾背伸力减弱。⑤X线片检查: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1.3治疗方法

1.3.1急性期针刺以泻法为主并辅以电针。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取穴:L4~S1夹脊(双)、委中(患侧)、环跳(患侧)、阳陵泉(患侧)、昆仑(患侧)。操作方法:患者俯卧位,夹脊穴位常规消毒后,0.30mm×50mm毫针刺入穴位,直刺或斜刺1.5~2.5寸(根据患者的体型和病情的轻重),方向逆着督脉循行方向,行透天凉手法,得气后留针30min,留针期间给予低频脉冲电子治疗仪(上海医用电子仪器厂生产,型号G9805-C),疏密波。出针时摇大针孔,疼痛剧烈者出针后拔罐。每天1次,治疗7天为1疗程,共2疗程。

1.3.2康复期针刺以补法为主并辅以温针。治则:补益肝肾,通络止痛。取穴:肝俞(双)、肾俞(双)、大肠俞(双)、关元俞(双)、小肠俞(双)、命门、腰阳关、太溪(双)。操作方法:患者俯卧位,针刺穴位常规消毒后,0.30mm×50mm毫针刺入穴位,直刺或斜刺1.5~2.5寸(根据患者的体型和病情的轻重),针刺方向顺着膀胱经循行方向,行烧山火手法,得气后留针。留针期间给予艾灸治疗,将艾条剪成2cm长的小段,置于针柄上点燃,燃烧2炷,以局部皮肤红润为度。留针30~40min,出针时按闭针孔。每天1次,治疗7天为1疗程,共2疗程。

1.4疗效判定标准患者的所有疼痛症状消失,患者腰部和腿部能够正常活动,患者在腿伸直的情况下能够将腿向上抬高到70%及以上,判定为康复;患者的腰部和腿部疼痛状况有显著改善,并且活动基本趋于正常,在腿伸直的情况下能够将腿向上抬高到60%以上但不超过70%,判定为显效;患者腰部和腿部疼痛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腰部和腿部的活动受阻情况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在腿伸直的情况下能够将腿向上抬高到50%但不超过60%,判定为有效;患者的腰部和腿部疼痛状况无改善,活动受阻状况无改善,将腿伸直向上抬高与治疗前无变化,判定为无效。

2.结果

通过治疗56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均明显改善,有效率100%。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在临床上比较常见,这是一种由多种原因而造成的纤维环出现变薄、纤维环破裂甚至是髓核突出等症状,导致患者的硬膜囊以脊神经受到压迫,局部的血液运行出现障碍,代谢产物不断增多,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强,血浆开始外渗,最红导致患者出现神经根与其周围的软组织出现病理性粘连,主要表现为机械性的压迫以及化学性的刺激[3]。该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腰骶疼痛、腰椎功能障碍、神经根受到压迫患者出现下肢麻木、肌肉萎缩以及发凉等症状。中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其病机是机体感受风、寒、湿邪或跌扑损伤,进而引起的脏腑阴阳失调,气机逆乱,风寒湿等邪气聚积,形成腰脉痹阻等,以致脉络闭阻,气血瘀滞不通,不通则痛。

对于腰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临床针灸医师应根据病情做到辨病明晰,辨证清楚,分期与分型共参,针刺与艾灸同疗。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分别选用相应的治疗方案。如急性疼痛期的患者,可选用电针、腕踝针、平衡针、刺络放血等;偏寒湿型患者,可选用温针灸、火针等;对于不能每天坚持治疗的患者,可选用针刀、穴位注射、穴位埋线等治疗。采用针灸治疗多样化的同时,积极配合其他保守治疗方法,同时应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急性期和治疗期间应卧床休息,恢复期加强功能锻炼,做到“动静结合”“标本兼顾”,方能提高疗效。对于经过系统保守治疗无好转或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CT或MRI检查提示为脱出型或中央型伴马尾神经损害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则应建议外科手术治疗。

综上所述,针灸为主结合其他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使腰椎间隙增大,减轻椎间盘的压力,降低神经末梢的兴奋性,松弛肌肉,恢复神经功能及缓解疼痛,改善神经根周围的微循环,改善局部缺血缺氧状态,消除炎症与水肿,从而达到临床治愈。

参考文献

[1]李具宝,熊启良,屈尚可等.近10年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选穴规律的探讨[J].中国针灸,2013,33(7):668-672.

[2]郭奋进,林金村.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2,27(4):757-758.

[3]郭素洁.针灸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农村卫生,2013,(12):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