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四德”工程建设推进企业和谐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2-12
/ 1

加强“四德”工程建设推进企业和谐发展

杨建鹏

龙矿集团党委宣传部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报告把“四德”建设上升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高度,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为我们企业全面提高职工素质、建设和谐文化指明了方向。

推进企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是企业“四德”建设的重要任务。企业的发展增强了职工凝聚力和创造力,企业利益在此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扩展,在构建和谐企业的道路上就能迈出更坚定的步伐。“四德”建设在构建和谐企业中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在要求,更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基础所在。

一、开展“四德”工程建设,夯实提高员工素质的基础

对于企业来说,要实现又好又快和谐发展,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管理的重要一环,而“四德”建设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途径和提高员工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作为国有企业,必须要以“四德”建设为主要切入点,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与企业各种先进管理理论相结合,从而实现构建和谐企业的目标。

“四德”工程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具体工作中,应该立足长远,突出主题,务求实效。近年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文明建设为切入点,在矿区开展了以“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为内容的“四德”工程建设活动,大力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引导广大员工不断强化道德意识,提高道德修养,提升道德品质,自觉践行道德规范,促进了员工全面发展,扎实推进了平安和谐矿区建设。

二、加强和谐文化建设,提高员工“四德”修养

和谐企业的构建必须以提升人的素质为基础,以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为支撑。当前,员工的思想非常活跃,不同的价值观相互交锋,新旧观念激烈碰撞,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心理荒漠症、目标迷失症和动力缺乏症。要解决以上这些问题,就要通过卓有成效的教育、实践和学习,不断提高员工道德修养,自觉践行道德规范,促进员工全面发展。

运用两个活动载体,广泛吸引员工群众普遍参与,紧紧抓住影响人们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节,坚持不懈地进行“四德”教育,使人们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从而形成促进公司生产经营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道德风尚。一方面,以阵地建设为载体,打造育德平台,注重发挥基层的主体作用。在有条件的单位开设了道德讲堂,通过经常举办讲座,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道德修养。另一方面,以活动为载体,提高道德责任认识,增强对高尚道德行为选择的自觉性。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是构建和谐企业的精神核心。提高员工素质,培育企业文化,应该是每一位员工共同的信仰与追求,员工对于企业所倡导的企业文化产生认同,就能够激发个体与企业团队共命运、共发展的积极性,自觉参与到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去。所以必须充分发挥培育员工和谐意识和企业文化这一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和谐才会有坚实的根基。正是由于把握住了突出重点、渐进见效的原则,矿区开展的“四德”工程建设取得了应有的效果,越来越多的干部群众积极投身讲文明、树新风、建设美好家园的活动中。

三、弘扬时代道德风尚,积极营造有利的舆论氛围

广播、电视、报纸、刊物等大众媒体,对公民道德建设有着特殊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以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大力宣传体现时代精神的道德行为和高尚品质,激励人们积极向上,追求真善美;坚决批评各种不道德行为和错误观念,帮助人们辨别是非,抵制假恶丑,积极开展舆论监督,有力地批评背离社会主义道德的错误言行和丑恶现象。

以“四德”楷模的高尚情操去塑造广大职工,就要从广大职工对“四德”楷模的行为认可、心理共鸣,到知行合一,给予养分的滋润、风尚的引领与氛围的烘托。为保持“四德”工程建设常态化,公司党委注重舆论引导,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宣传栏等宣传形式,层层进行动员发动,统一全体员工对“四德”工程建设意义的认识,增强参与的积极性;在工业广场、社区主要街道等公共场所制作设置了“四德”工程建设的公益广告和宣传标语,不断浓厚矿区创建氛围。

这些年来,“四德”工程建设开展以来的活力和影响力,更是为企业和谐发展、转型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道德支撑,营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