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介入治疗栓塞术围手术期护理观察与体会

/ 1

肝癌介入治疗栓塞术围手术期护理观察与体会

李慧敏

李慧敏(辽宁省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介入治疗室辽宁大连116001)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51-0270-02

原发性肝癌在我国是一种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排列第3位。一旦出现腹痛、食欲不振、消瘦等临床症状,多属晚期,失去手术切除机会,发展快,预后差。采用栓塞(TACE)介入术将导管超选择性插入瘤体供血动脉内,经导管注入抗癌药物或栓塞剂,使肿瘤细胞坏死,肿瘤体缩小或消失。此法创伤小,安全性及成功率高,术后无疤痕,是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行之有效的方法。为此,介入治疗是首选的非手术治疗方法。[1]自2012年3月-2012年8月我介入治疗室对148例中晚期肝癌患者施行栓塞介入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148例,男96例,女52例;均以上腹痛、食欲不振、消瘦等临床症状就诊,经B超、CT或MRI确诊为原发性肝癌。肿瘤大小为6cm×6cm~10cm×10cm。取股动脉为穿刺动脉,局部浸润麻醉。穿刺后行常规腹主动脉造影,了解肝脏供血情况,超选择进入肝固有动脉,肝脏肿瘤供血动脉后造影,明确显示出肿瘤染色后,用10~20mg三氧化二砷加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治疗,栓塞满意后以还原型谷胱甘肽灌注行保肝治疗,灌注时间保持在15min左右,治疗完毕后,将导管拔出,压力止血器压迫穿刺点。

2护理措施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疏导由临床护士与介入治疗室的护士共同参与。肝癌是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甚至生命的恶性肿瘤,患者对治疗过程、治疗反应、治疗效果不了解,存有疑虑、恐惧和紧张等心理。[2]护理人员应主动关心患者,帮助他们认识疾病。通过耐心讲解、影像、图片展示等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的方法、过程、用药及达到的效果,使其了解手术的无创,避免大手术带来的创伤等。告知患者手术过程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从而减轻甚至消除患者的心理压力,让患者情绪稳定的配合治疗。有研究证明,肝癌病人获得的社会支持低于其他的癌症病人。[3]介入治疗前护理人员除了成为他们的支持者外,还应积极鼓励其家属、亲友、同事、领导经常探视,给予情感上的安慰和关爱。

2.1.2术前准备:常规检查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肝肾功能,术前1天双侧腹股沟处备皮,术前12小时禁食,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

2.1.3饮食护理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鼓励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进食油炸及刺激性的食物,食新鲜蔬菜和水果。

2.2术中监测

2.2.1生命体征的监测介入栓塞术中患者由于紧张等因素会出现不同程度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护理人员注意加强监护,进行心理疏导,以减轻紧张恐惧心理,必要时舌下含服硝苯地平。

2.2.2腹痛观察腹痛多由于栓塞部位缺血坏死,邻近肝组织水肿,肝脏体积增大,包膜紧张所致。应严密观察疼痛程度、时间,症状轻者给予心理支持,分散注意力,对疼痛明显者可给予止痛剂对症处理。

2.2.3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呃逆等,系化疗药物对消化道刺激所致,要注意观察呕吐物的颜色、量以及呕吐次数,呕吐时嘱患者头偏向一侧,以防窒息。向患者解释引起呕吐的原因,严重者应用止吐药。

2.3介入治疗后的监护

2.3.1体温的监护患者治疗后70%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在37.5℃~39℃。148例患者在治疗后2~3天体温在38.5℃以上,考虑为肿瘤组织失去动脉血供液化坏死,人体内巨噬细胞排除引起的吸收热,给予对症处理,物理降温及药物治疗,体温降至正常。

2.3.2穿刺点及皮肤的监护治疗后密切观察股动脉穿刺点有无渗血、渗液,周围皮肤有无皮下瘀血,穿刺处如有渗血及时通知医生,保持穿刺点干燥,避免感染。

2.3.3下肢循环状况的监护由于动脉插管易损伤血管内膜,化疗药物刺激血管壁,引起管壁发炎增厚,管腔狭小,加之栓塞剂应用不妥,使血液缓慢,均会导致血栓形成。一般介入治疗后用股动脉压迫止血器压迫穿刺点6~8h,下肢制动24h,要勤观察穿刺侧肢体皮温情况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3体会

介入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术前全面掌握患者的情况,提出可预见性护理措施。一旦出现病情变化,迅速采用护理干预方法,使患者的痛苦降至最低程度。

参考文献

[1]叶胜龙.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现状与评价.中华肝脏病杂志,2002,10(6):165.

[2]孙玮琦,王红梅.肝癌双介入治疗的护理.实用肿瘤学杂志,2005,19(6):454.

[3]李亚洁,刘雪琴,袁方等.肝癌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及其护理对策.实用护理杂志,2000,16(5):3.